(代恩平 曹晓燕 摄影报道)日前,笔者从泸州市叙永县供电公司获悉,该公司所辖水潦彝族乡供电所截至12月20日累计完成售电量4,297,369千瓦时,比去年同期的2,281,044千瓦时增加了2,016,325千瓦时,增长幅度为88.39%。“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快速增长的数据,有力地推动了水潦彝族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折射出该供电所电力服务发展的诸多亮点。
电工们在加固电杆(代恩平 杨震森 摄)
升级改造农网 提升供电质量 让群众更安心
坐落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水潦彝族乡供电所成立于2000年底,担负着该乡共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的供电任务,管辖着35kV线路1条,长约20.72公里;10 kV线路2条,长约90公里;0.4kV及以下线路260多公里;配变69台,容量4305 kVA;一户一表客户4654户。
高空架线的电工(代恩平 摄)
2010年底,叙永供电公司接收水潦供区。当时该乡电网的基本状况是:变压器普遍容量小、能耗高、供电半径大,木杆、小方杆比比皆是,供电线路线径小且陈旧凌乱……
叙永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和农电系统优质服务等多项举措,积极推动水潦彝族乡电网状况的改变。但由于需要改造的点多面广,短期内不可能都更换掉。于是,供电所便在“抢修”上狠下功夫,把每一次抢修都当作改造来对待,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道工序,规范标准地进行每一项作业。如今,水潦彝族乡内的木杆、小方杆已全面清理出局;两年来,利用"抗冰保电"、"抗旱保电"等时机,共新架设10千伏线路11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15公里,更换和新增台区24个,新增容量1070千伏安。电网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全面提高,让彝乡20000多群众能更安心地用电。
提升管理品质 优化业务流程 让服务更贴心
水潦彝族乡供电所共15人,其中村电工就有13人。为了改进以往地方管理时残留的一些陋习,水潦彝族乡供电所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思路,因地制宜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责任心培养和心理引导。大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算深算透算明安全"帐",用反面典型、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教育员工,直达内心、触及灵魂,让“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每一名员工内心深处扎根,让他们自觉做到“安全生产”不动摇。在作业现场,所长刘定宇总是细察每个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确保现场管控能够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该所还积极组织员工进学校、进社区或者利用下乡抄表收费之机为群众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的供用电环境。
供电所职工正在为学生讲解安全用电常识(代恩平 摄)
让两万彝乡群众用上“放心电”、“满意电”,是该所始终坚持的工作标准。建所之初,由于电力网络实在太差,为了尽量减小因供电不足带来的损失,供电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安排员工长期蹲守偏远的村落。尤其是在烤烟保电等关键时期,他们相互协调、默契配合,一有供电故障便立即出动,保证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
“以前我们的变压器出了问题,必须要各家各户凑钱来修理或者买新的来改换,一次故障通常都要一个周左右才能维护好。”谈到用电状况的变化,水潦彝族乡高坪村三社的徐万全高兴的说:“现在好了,不管有多冷多热,也不分白天黑夜,电一停,没多久就能维修好,还不要钱。” “热情周到、方便快捷”已经成为水潦彝族乡人民对供电服务的由衷评价。
开拓售电市场 努力增供扩销 让用电更舒心
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使得居民用电逐步正常起来,加之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家用电器。在水潦彝族乡海崖村三社的彝族同胞丁世江家中,厨房里的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样样齐全;家里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脑、音响等各种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丁世江说:“现在的电很正常、很稳定。以前,电压低,线子也细,电视都不敢开,怕带不起来;现在,电视、电磁炉什么电器都能带动,一起打开也没问题!多亏供电部门对电网进行改造,俺们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烈日下抢修(代恩平 摄)
正因为用电越来越“舒心”,当地人逐渐放弃了自古以来用煤炭做饭、取暖的方式,家里添置了电磁炉、电取暖炉等电器,生活越来越省心。同时在供电所的积极跟踪服务之下,石粉厂、面粉厂等企业相继开业,售电量日益增长。
售电量上去了,还得保证颗粒归仓。今年夏天,叙永供电公司组织计量人员对水潦供区的配网高损台区进行检查、校验及改造,并对表计进行轮换。经过一系列努力,该所线损大幅下降。
“抄表收费也是个大难题。”刘定宇说,客户分散,路途遥远、艰险,有的地方别说摩托车,连走路都必须小心翼翼;赤水河对岸的贵州省还有十几户客户,每次都得渡船过河,小心攀爬好几公里陡峭的山路才能到达。
雪中抢修(代恩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