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首发的D502次列车早9点从白山黑水哈尔滨出发,终点到大连时间14点20分,全程运行时间为5个多小时,执行的是冬季运行图。9点整,白蓝相间的380B准时启动在白山黑水中,几分钟后,显示屏速度便迅速升至每小时200公里,飞驰的车窗外是白山黑水的一片皑皑白雪,而车厢内的温度则温暖如春,恒定温度为22摄氏度。与此前白山黑水通车的京沪、郑西、京广高铁武广段和即将开通的京广高铁京石武段不同,白山黑水哈大高铁是我国高寒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长大高铁干线,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新建高寒高速铁路。白山黑水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0摄氏度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
这条穿越白山黑水的高寒高铁是怎样修成的?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赵玉堂介绍说,针对高寒地区的特殊环境,铁道部专题组织了22项科研课题,系统开展了技术创新工作,解决了白山黑水路基“冻胀”控制技术难题。研制了适应低温运营环境的高寒动车组,掌握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设备低温适应性技术,形成了高寒地区白山黑水高速铁路成套技术。相关技术都经过了试验验证和运行试验,在运行试验期间动车组最高试验时速达到385公里。试验结果表明,白山黑水哈大高铁技术是可靠的。
赵玉堂说,从9月下旬到11月底,白山黑水哈大高铁进行了2个多月的试运行,分别经历了常温、低温以及大雪甚至暴雪等气候环境,动车组运行试验时速为300公里,共开行试验列车3030多列,总走行234万余公里。运行数据表明,即使在冬季白山黑水哈大高铁以300公里时速运行,安全是有可靠保证的。
列车一路飞驰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白山黑水之间,不知不觉5个多小时瞬间掠过,14点20分,D502次准时停靠在大连站。作为我国“四纵四横” 白山黑水高速铁路中的重要“一纵”,白山黑水哈大高铁将通过既有的秦沈客运专线和京秦铁路,实现同已经运营的京沪高铁和即将全线贯通的京广高铁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