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鹤桥村位于蓬溪县宝梵镇国道318线旁边,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业村,全村人均耕地只有3分4。在这种条件下,该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并以PIC优质生猪养殖为主要发展方向。2005年,该村畜牧业产值达到372万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64%。而全村人平纯收入达到了3740元,比全县平均的2196元高出70%。
■记者 王鹏达
热水器走进农家浴室
记者跨进村民周陆军家门时,61岁的周陆军正在干净的沼气灶上忙着做中午饭。看到记者风尘仆仆的样子,他热情地说:“来来来,洗个脸嘛!”
这可是一个“别有用心”的邀请,周陆军的目的,是想让客人见识见识他家漂亮的卫生间和方便的热水器。
在鹤桥村,除了周陆军家,还有好几户都装了热水器。
与城市家庭不同,这里的农家所使用的热水器既不是烧电的,也不是烧天然气的,而是烧沼气的。这种沼气热水器和天然气热水器用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个农民家庭要用上这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大部分农村都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天然气管线。但是红层找水解决了自来水的问题,很多农家都有了自己的水井,电闸一合,井水源源不断,和自来水没有什么两样。而“一池三改”又解决了燃气的问题,这样,城市里最常见的热水器才真正得以“走进”农家小院,为农民带来方便和清凉。
除了沼气热水器,鹤桥村的一些农家还用上了“气饭煲”,这样家什和电饭煲一样,可以自动煮饭,饭好以后自动断气,让农村家庭多了一分方便。
养猪给农民带来实惠
“你在给我外婆的猪猪照相吗?”在村民唐安军的家里的猪圈旁,4岁半的小女孩杨婉婷好奇地问记者。
唐安军目前在外地打工,家里的猪就靠老伴一个人“伺候”了,但记者看到她家的大猪圈里却稀稀拉拉的,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家以前一直是养着5头母猪,每年可以下一百多头小猪,五个月就卖一次小猪,猪圈不大咋行嘛?不久前我们刚卖了十几头,所以现在猪圈是空起的。现在家里只有2头母猪和11只小猪了,过一段时间,如果还要发展养猪,我还准备再多喂几头母猪,只要市场价格稳得起,养猪赚钱还是挺好的。”
鹤桥村的家家户户都养这种叫做“PIC外五元生猪”,这是一种优质的瘦肉型猪。自2001年以来,蓬溪县把发展PIC外五元生猪产业作为服务中心、助农增收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共发展PIC生猪40万头。优质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0元以上,并已建成名副其实的全省最大的PIC外五元生猪基地县。
鹤桥村自2002年以来,抓住蓬溪县委、县政府发展以PIC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省市有关项目,围绕项目大力发展以养猪业的畜牧经济,形成村级支柱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村充分利用废弃的老318线,开展PIC猪标准化生产,围绕“一池三改”项目(即修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统一猪舍改造,建立起了养猪一条街的养猪小区,在此小区的带动下,到2005年底全村共发展年可出栏优质肉猪5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6户,其中,仅村民陈涛一户就养了50头母猪,每年可出栏肉猪10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