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萍水

[原创]新安江之旅——十里画廊之美(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0:39 |

第一次见识大学士牌坊。好!

厚重,有气势!依稀可见的雕刻,庄严的字体,若明若暗的光线,把古

意所涵盖的震撼力表现出来了!幸好发上来了,不然简直可惜。

好!

江南真是人文荟粹。

~~~~~~~~~~~~~~~~~~~~~~~~~~~~~~~~

谢谢一村先生!

还有几幅,索性一起发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1:20 |

   虽然是入夜拍摄的,但依然可以窥见这许大学士牌坊显现出当时这位官员的显赫……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1:34 |

   換個角度再看,那高耸的许大学士牌坊,依然雄伟壮观,那精湛的雕刻,那精美的造型,那样令人景仰……

 


发表于 2007-4-28 12:50 |

相比较而言,还是那幅好!

 要是在白天,上面的小字也能看清楚。

发表于 2007-4-28 12:51 |

相比较而言,还是那幅好!

 要是在白天,上面的小字也能看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0:31 |

是的,因为已经是晚上近十点了,街上已经很少有行人了……

灯光很暗,没办法只好对角度拍摄几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09 |

  立在我们眼前的一座古城门,这是古歙县的“阳和门”,城门内便是徽商族居,状似北斗的“七星街”……

 


发表于 2007-4-29 01:31 |

谢谢!能够看到有关“徽商”的一些历史遗迹。

这是在感受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1:23 |

都说“无梦下徽州”,我是真正领略了这里的美……

 


 楼主| 发表于 2007-4-29 21:02 |

谢谢!能够看到有关“徽商”的一些历史遗迹。

这是在感受历史。

………………………………………………

是的,说得是啊。

~~~~~~~~~~~~~~~~~~~~~~~~~~~~~~~~~~~~~~~~~

    你看这古徽州城墙,那砖砖石石虽有现代的凿痕,但毕竟还是显现了“无梦下徽州”的神奇……

 

发表于 2007-4-30 00:05 |

可惜,成都的古城墙大概八十年代初彻底没有了......

现在有一小段也是仿古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53 |

   这是古城最老的 南礁(晕,应该是言字旁)楼,全是木制的,那精湛的木制建筑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20:13 |

可惜,成都的古城墙大概八十年代初彻底没有了......

现在有一小段也是仿古的。

~~~~~~~~~~~~~~~~~~~~~~~~~~~~~~~~~~~~~

徽州古城也是部分保留下来的,很多地方也都是仿修的。

发表于 2007-5-1 21:01 |
谯楼可是古时司职更漏报时的?大概是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22:42 |

  这是斗山街内的一个古井——蛤蟆井...

   蛤蟆井,已用千年的古井,相传当年正值大旱,智者听蛤蟆叫呜,立地开井,共开雌雄两囗井。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22:34 |

    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徽商故里枣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

    这是斗山街的一处天井——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22:26 |

图二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22:23 |

   徽商故里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卤节坊等等,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娓娓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图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22:11 |

  南谯楼,俗称24根柱。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现存的南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而且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瓷器、歙砚等。

    前面图片中的阳和门实际就是东谯楼,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谯楼咫尺相望。

  

   ( 可能是东、南钟楼吧……)

发表于 2007-5-5 00:09 |

江南歙县真是历史悠久,人文荟粹之地。弹丸之地,却是交通要枢。

穷究先人,不失实物佐证。叹!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