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29|评论: 1

[转帖]母亲节的回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4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亲”或“妈妈”,人世间多么亲热而美好,只适用于心目中唯一一位至亲至近的特定女性的称呼。是这位女性,十月怀胎而分娩了我们,又是这位女性,含辛茹苦把我们喂养成人。她不仅给了我们以降世为人的血肉胚胎,更把她大半生的喜怒哀乐都无私地倾注给了我们。对于她,我们鞠躬尽瘁无以言谢,做牛做马无以答报。或许,我们的千恩万谢都莫过于那一声发自内心又挂在嘴边的轻轻的呼叫:“妈妈”或“母亲”。

  今天,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世界许多国家的一个法定节日——母亲节。当各地的人们纷纷怀着真挚而热烈的心情,以各种方式与自己的母亲共享天伦之乐、共叙儿女情长的时候,我不由也默默怀思起了已离别人世11年多的生我养我的母亲:怀思她那普通而亲切的音容笑貌,怀思她生前所给予我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提起我的母亲,首先会想起她定格和镌刻在我记忆中的那一个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脸上始终充满微笑的老人形象。11年前的那个春节,像以往许多年的习惯做法一样,年前,我用一辆小车把她从家乡接上来一起过年,过完年后,再把她送回去。这一年,她虽然已经80岁高龄了,可精神依然还很好,在我这里过得也算开心。可是,年一过她就急着要回去,留也留不住。我知道,她挂念我,可也丢不下家里的那一窝鸡。恰好有一辆顺车,可以搭载她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大姐家。可就在我电话报告消息不久,她一阵热血上涌,就再也没有回醒过来,不久便溘然长逝,成为我及家人心头永久的无处诉说的悲痛。

  母亲一生生了许多人,我是在她40岁那年出生的,既是她的老巴儿,又是她抚养成活的第二个男孩。这就决定了我在她心目中的“权重”,胜过了我的哥哥,当然更胜过了我的5个姐姐。在艰难的家境中,她总把最好的食物和衣服统统给了我,这是不用说的。她从一开始就支助我上学读书,却从不督促我学习。见我学习用功,还担心会把脑子用坏。在我高中毕业后,她最最害怕的,就是我会远离她去当兵。她和父亲都是经历过旧社会兵荒马乱的人,所以我一提去当兵,她就会痛哭流涕。然而,我最终还是背着她悄悄地报上了名,穿上了军装,不顾她的泪水而暂时离开了她。

  最最难忘的,是我当兵的第二年,她由大姐夫带着,千里迢迢来上海我所在部队的营房看望我。这是母亲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最远的远行。相隔一年多时间,终于又见到了我,她自是高兴不已,而我那时反而嗔怪她不应该来。第一是路途太远,那时从家乡到上海,交通还很不方便,主要是轮船,途中需要四五天时间不说,还要转船。第二是自己还是小兵,怕领导和战友们说话。母亲和我一起生活了半个来月,领导和战友倒是很关照,看到其乐融融的部队生活,她也很开心,说这下放心多了。就是她的返程我很不放心,但又没有办法。最后,只好放她一个人回来。我为她打了一张联程票,先坐江轮到高港,再转内轮,幸好,她顺利摸到了家。

  母亲只知道关照我的生活,从不为我指指点点。对于我来讲,最难熬的日子是因为一场疾病耽误了在部队的发展,最后不得不退伍复原回乡又暂时找不到工作的那一段时光。农村子弟,当兵本来就是为了工作找个门径。而我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地提拔转干,还带回了一个需要照顾的病弱的身子。到家后,一些原本对我抱有厚望的人,也大都失去了热情。而这时,只有母亲从不要求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每天每日,无怨无悔又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我的生活起居。

  那是1980年。这年的元旦,我带着部队的救济金加上平时节省的津贴总计二三百元钱辗转回到家乡,在经过连续二个多月求人找工作的碰壁以后,就在家里一边将养一边复习迎接高考。这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读达•芬奇画蛋有感》。我的高考虽然没有“画蛋”,但在第一次分数线公布后,却比录取总分低了6分。没有提拔,没有工作,而高考又未达线,心里的沮丧不用说了。但我不服气,硬着头皮要进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的复习班,想来年再考。对这事,那时还健在却每天与病榻打交道的父亲,嘴上没有抱怨,心里却有怨气;哥哥是家里的主要劳力,看到窘迫的家境,显然有些微词。自然,后来分数线下降我又上了学,但却饱尝了包括家庭成员在内的人情淡薄与冷暖。这时,只有母亲悲我所悲,喜我所喜,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我。我所欲做的事,她从不打当拦阻。

  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她也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她的童年是在一条讨饭船上度过的。11岁那年,她家的讨饭船摇到了我父亲的村庄。或许是再也无力讨到更多的糊口饭菜了吧,或许是因为极度饥饿她偷吃了父母讨来的饭食了吧,忽然,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极度地恼怒,讨厌她,不再喜欢她了,并一个劲地打她、骂她,又把她推到了深深的河水里,要把她活活淹死。出于生存的本能,落了水的母亲一把抓住了船帮,然后死也不松手。而她的母亲却用拳头击打她的手,而她却是这只手疼了换那只手,那只手疼了又换这只手,总之是恁疼也不松手。这时,岸上站闲的人看不下去了,一个人发话说:“别打了,留给我家做媳妇吧!”这个人便是我的祖母,于是母亲从此就做了她家的童养媳。——这事,自然是后来母亲亲口和反复对我讲的。

  我亲眼所见到的母亲,是双小脚,脚板底上布满了“断经口子”,每年冬季都会疼得要命,要不断地用开水烫和“歪歪油”涂抹。她说,这是怀孕生人后治下的病根。她也不识字,看我读书,有时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说,“唉,我们连扁担长的一个‘一’字都不认识”。不过,后来她还是学会了数钱,对印在钱币上的几个阿拉伯数字还是会认的,但也仅此而已。母亲对城市道路的记忆很模糊。有一次,听说我生病了,就急急忙忙地来看我,结果未到站就提前下车,告诉人过了一座桥就走到我家了,结果却背道而行迷了路。在她生前,我很晚才搞清楚她的姓氏,却一直也不知道她究竟叫什么名字。

  母亲虽然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不识字没文化,但也不封建古板。有两件事是她很不开心的。一件是她很想生个孙子或重孙子。看到我自己是个女儿,两个侄儿也都生了女儿,虽嘴里有时会呢咕,却并不要我和他们违反政策多生、超生。另一件是害怕尸体火葬。可当父亲去世,送县火葬场时,她是默默无语,却并没有阻挡。平时她总教育我吃公家饭,要听公家话,做公家允许的事,不要违法犯法。因此,在这些事情上,她知道那是国家的政策规定如此,大法难违,因此从不要求我们做违反国家政策的事。

  母亲后来的一生,一直是以我为牵挂的,而我却很不懂事,时时惹她担惊受怕和生气。除了当兵这事而外,还有一事也非常惹她担心。工作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妻妹一家安家美国,我也想走这条路,背着她去报考托福。开始是瞒住她的,后来不知道谁说漏了嘴,让她知道了,大约这事一直到死,她都是没有释怀的。她说:“你要去哪里都随你,但一定要等我死了以后。”现在每每想起这事,真是后悔不迭。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而我却在她晚年的时候,竟以“远游”这事让她一直挂心不已。

  据说,美国母亲节的发起人安娜一直都很敬爱她的母亲。1907年,在为她母亲做逝世两周年的追思礼拜时,安娜用500朵白色的康乃馨,一一分发给所有前来参加仪式的小孩和母亲。而我母亲生前根本就不知道有个母亲节,一生当中也没有过什么休闲的时间,所以,献上白色的康乃馨或许母亲也不会赞成,但母亲知道我有点笔下功夫。这里,这篇文字就是我献给母亲的“白色康乃馨”,权表我对她的怀思与纪念,祈望她在天之灵永安并保佑天下健在的母亲们,都健康快乐,幸福长寿!
                                 (2007-5-13)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12-1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健康长寿!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