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202.108.15.98/boardfile/shishi/200710/20070305073543.jpg
一起“荒山涂绿”的事件引起各路媒体高度关注,境外媒体也竞相报道,英国卫报近日还刊发了《中国的绿色承诺只有一层油漆那么厚》,将矛头对准中国的环保政策。然而,日前新华社记者到事件发生地云南省富民县对此进行深入调查后,却发现“荒山涂绿”事件竟然是被人为地过分地渲染和夸大了……被涂成绿色的山体约2800平方米,出自当地一名装修老板之手——出于风水考虑,他把这面山体“装修”了一下。
对新闻,大多中国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就是,不论什么事情,只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这些中央媒体出来说话,就是真的,而其他媒体的话都不可信,瞎嚷嚷。之所以有这么个思维定式,原因在于前者的编辑、记者们水平高,有很高的工作能力,更关键的是它们的格高,中央或者国家的,有权威。而妇孺皆知,中央不造假。但是,就“荒山涂绿”这一事件而言,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光停留在这个思维定式上,恐怕是不行的,而是必须有执法执纪部门彻底调查,毫不遮掩,严肃处理,才能够服人。
“荒山涂绿”风波,新华社压不住,不仅在于如今媒体多了,早就打破了中央几家媒体独大的局面,而且在于人们越来越会独立思考了。其实,问题的症结也不是在这个对新闻鉴别真伪上。因为,即使《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人们也懂得打个问号了,“真的吗”。其症结在于,人民公仆们在给没给人民全心全意干事?
记者向有“无冕之王”之称,新华社记者更是“钦差大臣”。到了一个县,小报记者被推出门外的多,新华社记者遭冷落的就少。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塞金矿发生特大爆炸事故,38名矿工遇难,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下,矿主对矿工尸体进行了转移、焚烧,随后又向上面打假报告,恶意瞒报。几天后,全国各地数十家媒体、几百名记者齐聚繁峙小县。从陆陆续续发出的消息中,人们发现了蹊跷。越炒越热,国家有关部门介入,终于揭开了当地政府恶意瞒报和与黑心矿主沆瀣一气的真相。同时国家调查组查明,丧尽了天良的贪官还用金钱腐蚀了新华社的3名记者。通过这一事件,人们还发现,在有些所谓的给官员政绩抹黑的事件中,中央和国家媒体“集体失语”,一是它们离的远也人手有限,鞭长莫及;二是它们有时碍于“宣传纪律”,不能发;三是这些单位的人也有被轻易摆平的时候。
“荒山涂绿”,刚一大白天下,就有媒体认真核实了,有的村民说这是林业局应付上级检查的,昆明环保局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对该事件环保部门介入调查需要特定的人感觉不适才行……这些“级别不够”的记者光看一眼那被涂绿的荒山,容易走眼,但是经过询问之后,仍不明是非吗?我觉得,纵然那“荒山涂绿”有水分,哪怕是假新闻,也值得警惕,值得小题大做。因为,这一事件揭开了官员尤其基层官员弄虚作假,为了个人升官不择手段,很会想着法找块“遮羞布”的问题的盖子。
http://202.108.15.98/boardfile/shishi/200710/20070305073723.jpg
政绩造假,形式上已经不局限于“形象工程”了。有的造假,比《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两个骗子的主意还要离奇。河南省邓州市,为了让上级领导坐在车里就一目了然公路边的“景观农业”,曾强行砍毁农民的即将成熟的玉米。吉林省梅河口市,村屯美化、绿化、亮化,只顾公路边的一堵墙的冲着路的一面,而墙里头则不管。2004年春,为了对付当时的省委书记闻世震,辽宁省台安县提前半月就准备好了该谈话的企业和该谈话的干部、群众,由专门的写作班子写出汇报稿,并于闻世震来的当天警察上路,既阻止三轮车上路影响形象又防止信访群众拦车喊冤……一个又一个的政绩造假,互相攀比,登峰造极。
“荒山涂绿”,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好事。现在,说那是装修老板的个人行为,但是那山不是他家的。即使是他家的,也没有随意涂抹的权利。因此,当地政府对这块“荒山涂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要让他涂绿?为什么在他涂绿之前不绿化?退一步,他个人迷信风水,迷信到了涂抹自家门前的山的地步,也足以彰显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差劲了。
“荒山涂绿”,需要一个更能够令人信服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