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目标下,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不少学者和专家提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在发展效益农业过程中,如何让土地生“金”?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垫江县桂溪镇石岭村村委会主任、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长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潼南县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黔江区天禹人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张楀,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建忠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纷纷建言献策。 谈现状 效益农业 未大规模 形成气候 提问:我市效益农业发展现状如何? 刘群:我在村里做过测算,一个靠种养殖为生的农民一年收入两三千元,好的也不过五六千元,若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支出,几乎无钱可赚,而城市务工人员收入至少也有两三万元,有技术的农民工日收入就好几百。这也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大量土地撂荒。 张楀:当前,在我市农村和山区,每户大多是“鸡窝田,巴掌地”,牛犁田、箩筐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的农产品,除去种苗、饲料、农药、人工等各种成本,几乎没有产生价值,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 王海燕:从2007年开始,不少人看见大片土地荒芜,开始通过从散户中流转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搞规模化种养殖,试图从效益农业中找到财富。我便是其中之一。其间过程太多艰辛。农业项目投入多、周期长,风险大。目前适合现代农业的大环境,并没有形成。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大量的外出务工农村青年是不会回来的。6年过去了,在重庆农村地区,效益农业并没有大规模形成气候。 谈路径 土地集约化,为专业化生产打基础 提问:在这样的现状下,发展效益农业应该怎么“迈步”? 刘群:土地不能集约化,效益农业无从谈起。而实现集约化,必须依托强有力的城镇化带动。我建议,城镇化除了通过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强力吸附农村人口外,在乡镇地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农村闲置劳动力。即能解决就业,又能拉动当地专业化农业生产。也让更多有想法、有眼光的农民,能租到更多土地,实现土地集约,成为农业种养殖大户。 张楀: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散户集约起来,为专业化生产打下基础。 王海燕:实现土地的集约化,最好是以农业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广泛复制。这条产业链模式,才能最小风险的保证农民收益,农户参与积极性也最高,土地集约化的速度也很快。 搭建市场平台,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 提问:在土地集约化后农业效率如何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