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危机大潮的涌动,中央推出4万亿元规模的投资计划,以作为“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的基石,这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有人仅仅看到是机遇和利好,有人则看到的并非是“风景这边独好”,而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与压力并存,契机与危机交织。那么,在经济转折中存在哪些矛盾与课题?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哪些挑战和压力?国有大型建设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扩大内需带来的发展机遇?怎样才能实现企业转型、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我们不妨认真回顾一下过去10多年走过的路:自上世纪末党中央为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实施加大基建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以来,建筑施工企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但是有三种现象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一是建筑企业虽然施工规模不断扩大,但附加值较低,全国建筑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平均仅为0.5%左右,企业的创效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二是依靠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大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因此也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三高三低现象,即: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工程成本高,创效水平低;施工产值高,产值利润率低;三是在价值规律和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使得机会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面对如火如荼的建筑市场,有的建筑企业如鱼得水、春风得意,有的单位则步履维艰、难以为继,少数单位甚至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的局面。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这也说明,外部环境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面的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身的“实力”。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些现象、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使之得以解决和克服,必然会影响和危及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东莞调研时所强调的:“要把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结合起来,否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仅仅靠财政支出的帮助,即使熬过了眼前的冬天,但是未来一旦再遇到外部冲击的时候,我们的经济还是会因为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和调整不到位的经济结构,再次出现更为严峻的经济滑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