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29|评论: 1

冬干连春旱 仁寿受损严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9 16:28 | |阅读模式
20130328100933980.jpg
谢安乡染房村6组,缺水严重。记者 李建华 文/图
  自去冬以来,仁寿县出现连续干旱的极端异常天气,近半年降雨量仅为13.8毫米,与历史多年同期降雨量59.2毫米相比,减少77%。全县小春农作物受旱严重,部分场镇人口饮水困难,山区场镇个别地方出现农村人口缺水现象。
  一路走一路叹 旱得“没法看”
  谢安乡:高山油菜绝收
  “水干一线,天干一片哪,今年油菜是没戏了。”去谢安乡查看灾情,仁寿县农业保险办公室成员李水不断感慨,“山上的几近绝收,地势低的还好点,但也减产三四成。”
  谢安乡的主要经济作物就是油菜。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油菜,高低不一,长势参差不齐。村民告诉记者,因为干旱,油菜结籽少。现在的损失就已经过半了,如果再不下雨,情况将更为严重。
  “实在没想到,今年遇到这么严重的旱情。”染房村4组村民喻志彬去年种4亩油菜收了900多公斤,尝到甜头的他今年扩大到6亩,哪知遇上干旱,目前,地里已经干起了裂缝,有两块地大片油菜枯死, “今年总共能收八九百斤菜籽我就谢天谢地了。”
  城堰乡:多数农民弃种
  春天,大部分农民本该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但因为缺水,城堰乡农业生产一直难以正常展开。
  鱼塘干了,田里也干了,几只鸭子在起裂的原水塘里来回踱步;大片大片的地虽然犁了,但因为缺水,早该下种的小春作物依然无法种上。3月初,城堰乡砖房村13组村民杨金全专门犁了4分地,打算种点棉花,结果因为缺水只好放弃,后又打算种树,但因为一棵树要一桶水,“太奢侈了”而作罢。
  “办法都想遍了,没法种。”为了减少损失,杨金全计划着外出打工,“一来可以补贴点经济损失,二来也不用整天在家里愁没水吃。”跟他的想法一样,村里不少种植户也都纷纷“改行”。
  本是春耕好时节,但记者在城堰乡走了一圈,发现极少有农户出来,乡干部李维毅告诉记者,再这样下去下去,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会继续受挫。
  高家镇:一桶水恨不得用10遍
  连续5个多月的干旱,致使高家镇5个村1725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水宝贵得很啊,一桶水,要洗菜,洗脸,洗脚,再喂牲口,恨不得能用10遍。”村民曹大姐告诉记者,由于缺水,洗澡、洗衣服都特别奢侈。
  3月21日一大早, 六一村村民柴花明便挑着水桶去取水。她告诉记者,全村12口山坪塘,只剩一个塘堰有水,全村有60多户的饮用水都靠它了。“要去早一点,还要排队,半天能挑2桶水回来就算好运了。”
  “我种了6亩多地,菜籽已经没有收成了,只有种点南瓜,如果天老爷不下雨,这个南瓜苗都没有搞了。”面对每天都“晴空万里”的状况,村民亢传金很是沮丧,虽然犟着种了点瓜苗,但他也觉得多半是在做无用功。
  据高家镇政府统计,全镇粮食作物受损面积15000多亩,7000亩以上受损严重。
  抗旱救灾不能等 立即行动要赶快
  受灾成定局 农业保险“安慰”
  据县抗旱办统计,截至3月10日,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70.45万亩,除小麦和油菜外,蔬菜、水果均受灾严重。
  从2月27日以来,县农业保险办公室7名成员,分成两个组,到各个乡镇核实灾情,处理理赔事宜。“目前已经跑了所有报灾乡镇,除荣威山脉等黑龙滩非灌区受灾严重外,灌区内不少乡镇也受灾严重。”农保办副主任徐中华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全县农业保险共赔付2902万元。今年,仁寿县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种植业有水稻、玉米、油菜保险及特色农业枇杷和公益林试点;养殖业有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在保险金额和费率方面,油菜保额每亩300元,农户每亩缴保费3元。
  “农业保险原则是应保尽保,自2007年推广以来,农民参保率非常高。”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多少能从这场预料不到的干旱中得到点“安慰”。
  雪中送炭 黑龙滩提前放水
  为缓解春季抗旱用水,黑龙滩灌区管理处于2月20日至27日开闸放水,提前向灌区输水2000万立方米,3月6日、7日东南总干渠又分别开闸放水,目前正按放水计划进行灌区输水。县水务局完善了抗旱应急预案和落实了用水审批制度,县管东风渠清水支渠灌区正在按计划放水。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成了了6个专门抗旱工作组,分片负责全县60个乡镇抗旱指导和工作。县抗旱队出动抗旱车辆20余台次,抗旱机具50余台次投入抗旱救灾工作,特别是对缺水的河口、板桥、松峰等乡镇集中供水站,架设临时管道抽水保证人口饮水;各乡镇出动抗旱机具2000多台次提水解决个别困难农村人口饮水和抗旱保苗工作;彰加、鸭池等乡镇还利用抗旱车辆、应急送水设备及时为缺水群众送水。
  以调治旱 改种抗旱作物
  面对严重旱情,各乡镇不等不靠,积极应对,想办法、添措施、明责任、强保障,在先保生活用水、再保生产用水的前提下打好抗旱减灾攻坚战。
  高家镇在农技站人员的配合下,组织村民集体学习抗旱技术,发放抗旱宣传手册,农技人员现场解答。对有条件抗旱保苗的地方进行电机抽水和渠道维修整治,同时引导农户对农作物产业进行结构调整。
  该镇镇长梅吉高告诉记者,在旱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决定以调治旱,今年元月栽植了核桃4600多亩,同时准备种植4100亩栾树,通过造林来解决旱情。针对不能找到水源的田块,发动群众改种成玉米或嫩南瓜,将损失减到最低。
  据了解,自抗旱以来,该镇共新建蓄水池15口,山坪塘5口、整治渠系4公里、维修提灌站6座。
  不等不靠 村民集资打井
  “从去年国庆节到现在,就没下过一场大雨,仅有几次降水,连地坝都打不湿。”仁寿县识经乡村民刘桂芳说,遭遇近年来少见的干旱天气,不仅田里没水、山坪塘没水,就连长期以来的公用古井,也见底了。
  “其实这些年,村里的经济条件改善多了,但在饮用水这方面,依旧是‘靠天吃饭’。”古井没水,当然急。早在春节前夕,刘桂芳和邻居一共六家人坐在一起商议,决定一起打一口新水井。
  经过一番勘察,打井地址选在了刘桂芳的邻居王学成家门外,“这里靠近公路,便于施工和打井材料的运输,最关键的是此地早年就发现有一股可观的地下水。”为了提高效率,村民们还集资找来了挖掘机,半天时间就挖了7米深,担心不够,村民们在挖掘机施工困难的情况下,又人工挖掘了3米深。
  “前前后后忙了七八天,加上打井、后期安装入户水管,修建自家蓄水池,算下来每家投入达3000元。“一口井,三千块,外加大量时间精力,对于一年中在家时间不到五分之一的你们家,值不值?”记者问。
  “一方面,饮水是家家户户事关生存的基本问题,不管在家时间长短,都得考虑。另一方面,大家生活条件在提高,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都用起来了,用水量比原来大得多,那根用了二十年的挑水扁担是跟不上时代咯!不管投入多少,都值!”看着水管里奔涌而出的清澈井水,刘桂芳说。
  然而,在全县,像刘桂芳那么幸运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农户找不到水源,他们,更盼着一场实实在在的“雨”。来源:眉山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3-29 16:37 |
关系民生,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