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022|评论: 10

【今日要聞】另类高官石宗源 (时代周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7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另类高官石宗源
                              发布时间:2013-04-04 12:25  时代周报 作者:余岭



  3月28日病逝的中共贵州原省委书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在一众高官里,显得有些“另类”。
  石宗源是河北籍的回民。3月29日,在八宝山的官方告别仪式结束后,又在牛街清真寺举行了传统的穆斯林葬礼,随后土葬于卢沟桥回民公墓。从现场的照片看来,不知是否因为他是遽然离世而家人准备不及,四方土堆中立了一块水泥板,上面用红笔手书“石宗源”三字,坟墓周边拼了一圈水泥砖,相当简陋,令人唏嘘。
  辞世时年仅66岁的石宗源,生前并非政治明星。其最引人注目的事迹,莫过于“瓮安事件”中三次向当地民众道歉。发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的瓮安骚乱,震动中外。基层官员在事件之初,延续高压与封锁之惯常思维,令局势失控逐步升级,公安局、县委大楼被焚毁。事件初步平息之日,石宗源即赶到瓮安,在探望当地居民之后坦言“瓮安不安”,并向居民表示歉意。在随后召开的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座谈会上,石宗源又两次起立鞠躬道歉。熟悉中国政情的人们会知道,一名省委书记就地方的群体性事件作如此表态,殊为罕见。
  不仅如此,石宗源在谈及此事的教训时特别指出,“谣言止于真相”,要向社会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熟悉新闻工作的石宗源表示,“我也希望记者现在到瓮安县城去采访,不要通过我们官方,而是偷偷摸摸去,走家串户。”2009年3月7日,石在面对媒体时再次表示,坚持信息透明是迅速平息瓮安事件的最重要原因,强调要启动舆论监督系统,要启动问责制,问责不作为的干部。
  “瓮安事件”处理后,石宗源给自己打了不及格的50分。对这一低分,他解释道:“‘瓮安事件’惊动了境内外,对贵州的形象、对我们国家的形象,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作为贵州省的主要负责人,我是有责任的。”
  石宗源的“另类”还表现在主政贵州之时,提出一种“不合时宜的思想”—“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他认为,保住青山绿水,就是保住贵州发展与竞争的优势;要摒弃劳民伤财的“短期行为”、片面追求政绩的“轰动效应”、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促进。而在有的人看来,这种思维无异于“无所作为”的托词。
  职业投资人、微博ID“简直”透露说,石宗源生前一直在微博上潜水,“是我所知的惟一亲自上微博的省委书记”。他关注了上千人,但自己仅发布了一条微博,就两个字:“种花”。而据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的博客文章回忆,2009年“两会”期间,石宗源曾与其谈及上网习惯。作为“热心网民”,石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上网。他七点半左右开机上网阅读约一小时,最常上的是人民网、新华网和新浪。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是必读栏目,看对自己有什么留言。遇有重要留言留有地址,他就当场打印下来,根据情况作出批示处理。据透露,这样的网上声音,他已经直接处理了六七百篇,“能处理的都处理了。”
  对传媒的特别关注,与石宗源长达12年的宣传工作背景有关。在甘肃基层工作了二十余年后,1993年,石得以进入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并兼任省委宣传部部长。五年后,他调往吉林省,但依然是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兼任宣传部长。2000年9月,石宗源又出任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在其任上,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01年3月改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升格为正部级单位。
  据新京报相关人士回忆,当年正是他一手力挺新京报的创办。“当时一张未名报纸命悬一线险些胎死腹中,石署长一锤二锤三锤定音,其艰难情景本人至今仍历历在目。宗源先生一生波澜壮阔格局非凡,他作为新京报奠基者之一的功业,值得每一位曾经和当下的新京报人铭记和感恩。”
  2005年12月,年届花甲的石宗源出掌贵州。这是他的政治生涯最后的一个重要舞台。2008年1月,石宗源本已获得连任省委书记,但“瓮安骚乱”事件之后仅两年,2010年8月,石与省长林树森被同时调离贵州。不久,他被任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有知情人透露,石从贵州调离后就堵着一口气,始终郁郁寡欢。胡舒立也在微博上说,当年,石宗源以开明的态度,妥善处理瓮安事件,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反被视为“有争议的敏感做法”。
                                                             来源: 《时代周报》 | 责任编辑:蒲文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8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责任】石宗源:开明维稳之路
[size=1.1em]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何忠洲
最后更新:2010-12-31 18:03:21[size=1.1em]来源:南方周末



“62岁的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2008年告诉了中国一个地方高官突破范式的可能,而且是在敏感的群体性事件上。”
(周熙/图)
中国近十年的群体性事件中,2008年“6·28”瓮安事件不是最为激烈者,也不算是最具标志性的一个,却是处理最为公开透明的一个。
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的表现,现今回过头来看,也堪称优秀。
在那场震撼世人的大骚乱中,石在事件平息的第二天即出现在瓮安街头。与传统处理群体性事件“高压”和“封锁”方式不一样的是,他当众严厉批评瓮安干部,曾三次向民众道歉,并罕见地给自己打出50分的低分作为自我评价。
他断然放开国内外媒体对此事的采访报道,称:我也希望记者现在到瓮安县城去采访,不要通过我们官方,而是偷偷摸摸去,走家串户。
他直言:若瓮安事件发生反复,自己将向中央请辞。
这些举动,一举扭转了之前地方政府的定调:“有组织、有预谋”“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抢烧”。
当2009年云南省陆良县发生一起大规模的警民冲突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就吸取教训,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类似突发公共事件时,禁用“刁民”“恶势力”等称谓,不得随意给群众贴“不明真相”“别有用心”“一小撮”等标签。
本报当年的评论称,“62岁的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2008年告诉了中国一个地方高官突破范式的可能,而且是在敏感的群体性事件上。”
这种突破,在一向斗争神经紧绷,视此类事件为禁忌的地方治理上,事后证明也是管用的:
瓮安在短期内就实现了稳定。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调查发布的数据显示:贵州省瓮安县的群众安全感达95.57%,而2007年,这一数据为59%。
瓮安,群体性事件之始
瓮安事件后,本报记者曾与石宗源面谈其当时所思所想。石坦言,一些处理举措,亦是根据形势主动做出。
尽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单光鼐等人的研究无不证明:
多发生在中西部偏远的小县城、具有暴力色彩的群体事件,就是地方的上层精英制造出来的当地政府与民众的冲突,而不是民众和国家的矛盾。他们并不具有太多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诉求,既不“求官”,也不“干政”,无非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合法利益。
但对更多的官员来说,主观上,并不愿将其视为传统的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部分。由开始对这类事件的不承认,到后来有了“群体性事件”的公开称谓。一贯的处理办法,仍然是对外的高度封锁,对内不顾一切的强硬镇压,这其实已然是一个极为固定的处理模式。
连之后的伊春空难,地方官员仍不惜以自己“是个粗人”为由扣押记者。而“抢夺尸体”,更在石首事件后成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经验。
变“刚性稳定”为“韧性稳定”
瓮安之后,中国正在面临着更多的群体性事件的冲击。
征地、拆迁、移民……
种种不公正最后指向的,都是日益显现的官民矛盾。
独立时事评论员蒋兆勇对本报记者称,1990年代后,县乡政府与农民形成了直接面对面的社会结构,在全面推行市场化体制改革后,县乡政府开始追逐自身利益并由此和民众发生冲突。
2005年6月11日的河北定州绳油村事件、2008年7月19日孟连事件,无一不是“公司化”的地方政府滥用强制性权力的恶果。
而底层民众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于建嵘说,民众的维权行动传递路径就会发生转向和反弹,直接指向最高执政者,最终形成“中央压地方,地方压民众,民众压中央”的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对社会最不满、挫折感最强的人,还有那些冲在最前面的人,往往却是青少年。在瓮安、陇南事件中,年轻人的暴力行为都非常突出。
而值得反思的是,群体性事件中,民众矛头所向始终针对的是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之前发生的万州、汉源、黄石事件,以及前年的瓮安、陇南事件,都是针对当地政府及其机关,民众打砸烧的仅是政府机关,而对周边的商场、店铺秋毫未犯。
在瓮安事件后,北京开始进行三千县级公安局长大轮训。维稳更是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的群体事件还在继续发生,并呈现新的特点:
城市以80后和90后农民工为主体的新一代雇佣工人,开始不只维护已有的权利,还要伸张新的权利。
在大城市,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发挥设置议题和放大信号的重要作用。既有上海大火这样自发的大规模民众鲜花活动,也有最近几年的上海市民“购物”、成都市民“戴口罩”、厦门市民“散步”以及保定工人“旅游”,穿T恤锻练。
这些无不预示着,群体表达已成为一种常态。
于建嵘说,运用高压手段维护社会稳定,在短期内可能有效果。但是,这种压力维稳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惜代价强行解决,难免会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导致民众的心理认同感幻灭,支持率降低。
他说,要解决目前的压力维稳机制存在的问题,需要适时推进一些重要的制度变革和制度建设,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以使“刚性稳定”转变成“韧性稳定”。
2010年8月21日,年届65岁的石宗源退任。


发表于 2013-4-7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荥经石工程师的儿子就在贵州当书记; 是否是同一个人?哪位知道谈一谈。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火枪 发表于 2013-4-7 2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说荥经石工程师的儿子就在贵州当书记; 是否是同一个人?哪位知道谈一谈。


    此人正是石(永壽)工程師之長子,滎經中學畢業後,考入民族學院,後從政。曾回滎數次,最後一次是回家向縣圖書館贈書十萬元。

发表于 2013-4-1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有才!
发表于 2013-4-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子的都发表一下看法

发表于 2013-5-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永寿解放初來荥经定居就住在我隔壁租匤晚玉家房生下5个儿子,石永寿是荥经建筑工程师,爱人马玉英(回族)民主中亍积极份子亍主任,为人诚恳忠厚,大儿石宗源乳名(臭蛋)在荥经二完小上完小学后升荥中61年荥中停办后到甘肃后考入西北民族学院,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兼版权局长,荥中校庆,他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专程赶來祝贺并捐赠上万套图书与荥经图书舘.二儿石根源乳名(皮蛋)玌在重庆工作.三儿石康源乳名(金蛋)在雅安天力公司工作.(建筑工程师)四儿石滨源乳名(和平)同我一起在荥经新添乡太阳大队当知靑他在11队,我在7队后他招工到天力公司至今.我招在荥经茶厂当工人.五儿石胜利不知在哪工作?明火枪先生,他就是后來任贵洲省委书记的石宗源,
本帖最后由 经河剑客 于 2013-5-25 17:43 编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