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母山位于威远县两河镇与越溪镇交界处,其悠久的历史以及美丽传说早在心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心虽早向往之,却数年未能成行,谁料这春暖花开时节竟天赐良机,能与家人亲友潇洒快乐地到“仙山”一游。 迎着春风和朝阳,我们走捷径来到俩母山脚下一条环山公路上,见右上方陡峭山崖中“天梯”般的羊肠小道直通云霄,茂密的森林随风摇曳,枝叶间射下道道金光。忽然,林中闪出一位长袍僧人,只见他轻盈地从“天梯”飘然而上,转眼间又隐没在了绿林之中,给人带来几分神秘和遐想。 随公路往右转过一个山坳,远处梯田层层、菜花金黄,顺山脚延伸的公路望不到尽头,看样子,这不象上山的路。正犹豫间,一个骑摩托的小伙迎面而来,他看我们好象是找不着路,便慢慢减速停车,并告诉我们可以从转回去一点那条小路上去,只是这里上去是“小俩母山”(即两母山的“女山”)。 我们步刚才僧人所登的“天梯”而上,来到半山腰,仰头向巍峨的山峰望去,见高耸入云的“女山”脚下一樽10余米高的弥勒佛笑容可掬地盘腿而坐,是乎在嘲笑我们爬一点点坡就累得如此东倒西歪,抑或在热情欢迎我们不辞辛劳远道而来。 亲友们或坐或躺地在路边斜坡上休息,我登梯径直往佛像走去,当仔细观赏过佛像的雕塑技艺和神韵后,发现佛像右后边有一条人们从草丛中踩出来的毛毛小路。我认为从这里可以绕到前山,便毫不犹豫地踏小路而去。小路在蕨草树丛中时上时下,九曲回环,走起来非常艰难。更要命的是这难走的小路还突然到了尽头,唯有一面陡峭的岩壁立在面前,我想,恐怕今天真的是走上“绝路”了。极不情愿走回头路的我无奈地望着岩壁,突然发现岩壁上有一些斜斜的小窝和是否用錾子打出来抠手的凼凼,上前试试,嘿,还真绝了!身悬半空手脚并用,竟然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再往上走,道路越来越艰难,我象壁虎游墙一样抠着石逢攀上道道悬崖,绕过块块岩石,在快接近山顶时,匍匐着从峭壁一块半节悬空的巨石下爬过去,终于上到了山顶! 山顶最宽处约两三米,窄处米余,长约十余米。 头顶林涛低吼,耳边山风呼啸,我壮着胆子站起身来,见两边万丈悬崖,前方穷途没路,心中不寒而栗。本想高喊两声以示“胜利”,但又担心那声音会震垮脚下的山峰而落个自取灭亡…… 待定定神后再抬眼四望,只见远处沟壑纵横、层峦叠嶂,脚下山路弯弯,炊烟袅袅,一个个村庄、一座座煤矿、一层层梯田、一片片果园尽收眼底,此情此景,才真正领略到了什么叫住“无限风光在险峰”! 我小心翼翼地走到山峰边缘,无意间见左前方好象又有条下山的小路。慢慢寻小路而下,其险其难,比上山之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女居士惊奇地见我从佛像左后边下山来,直夸我“有天心”。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在此住了10多年了,很少见有大人能上得去下得来,而今年我还是第一个。听后我想,“有天心”倒不一定,但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有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百折不挠、善始善终的精神以及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追上同伴,我们又一起向主峰(母山)攀登。沿途的云顶寺、睡佛岩、俩母神殿等香烟缭绕,钟声悠扬;文人墨客题刻遍布山崖;古寨门、“观景台”、“祥云满天”等景点处处给人予神思妙想。回眸广袤山乡,景色如诗如画,大地恬静安祥,村庄里不时飘来阵阵悠扬悦耳的音乐声,更让人心旷神怡,情致悠然。 大家兴致勃勃地登上主峰,放眼四周,“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荡来心底,一首赞美之诗随即涌出胸中: 巍巍俩母矗云端,登顶更知此不凡。 山分清越两溪水,地接仁威万条川。
俯瞰山下炊烟绕,远望云里种梯田。 国泰民安山川美,社会和谐更空前。
注:“山分清越两溪水句”:俩母山是清溪河和越溪河的发源地、分水岭。清溪河从此向东流经威远、自贡、沿滩、富顺注入沱江;越溪河由此往西经仁寿、荣县、宜宾汇入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