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128|评论: 251

[原创]登臨九華佛教聖地(中篇记实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9 22:47 | |阅读模式

    (一)《上禅堂》

    (上)初入上禅堂

      九月二十六清晨,我们姐妹三人相约一起前往九华佛教圣地,不愧是风景胜地,一路上看不尽的清山绿水,嗅不完的清新空气,一路奔驰,三个小时不到,九华山就在望了,那隐约起伏的山峦,那时隐时现的浮云变幻着各色形态,搅扰的你心神飞动,恨不得飞上九华山顶。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原属芜湖市,听说又要划属芜湖了。这里是以佛教文化、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

     九华山,又称“九子峰”。山山景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莲花佛国”之称。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

     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公元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受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长期以来,各大寺庙佛事频繁,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正是这些,九华山因此被誉为佛教圣地!

     “到了,到了,请各位游客下车。”驾驶员一叠连声的喊到。

     拿着行李,提着我那宝贝网易拍,可别小看这网易拍,关键时刻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我又拿出了网易拍,选中我满意的风景,连着拍摄了几张,留下我踏进九华胜地的脚步,记载下难忘的地方!

    下车,买门票,九华山门票够结棍:一百四十元一张,幸好来的几个同伴都是九华山寺院居士,连我也沾了光,都只打了半票,七十元一个人。走进山门,还得乘坐景区内旅游车,买票的游客不要钱,可以乘坐四次景区内旅游车,没买票的五元钱一个人一次。景区离山门有半小时才能到达。

     走上九华街,向前走出不多远,看见指路牌,向上攀登,那么多的石台阶,等攀到上面平地时,两条腿就累得不行,终于到了全国重点寺院上禅堂。

    上禅堂,原名“景德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国师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住持僧忝石扩建观音殿。王文僖公赠额“秀观云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燹。同治初年(1862年)住持僧开泰募款重建。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由清镛禅师续建万佛楼。1925年住持僧霞光,因其慈善有功,倪前知事赠额“佛国元勋”。1928年住持僧志芳重修大殿,安单接众,遂成为与百岁宫、东崖禅寺、祗园寺、甘露寺、莲花寺、乐善寺等九华山七大丛林之一。1933年再修大殿。1944一1953年达隆。则霞、安慧先后任住持。1957年因僧人不慎失火,观音殿部分毁于火灾。1987年重修,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上禅堂,位于神光岭的半山腰上。大约海拔六、七百米。这里云树映带,泉水萦绕,山峦相接,美不胜收。

    上禅堂座北朝南,其山门却开在东山墙,与众不同。前有照壁一通,宛若平台小院隔离市井,十分清幽、秀丽。山门上接一披间,即弥勒殿。弥勒大肚坦然,笑迎十方宾客,游乐自在。左边有一道小门,绕过这道门后,就是上禅堂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其殿下悬挂一口黄铜大钟,重千余斤,铸造精致,周围钟口上的佛像凸出钟面,面目传神,栩栩如生。大雄宝殿由两厅堂并连,四落水屋顶,有天井。正殿释迦、观音、地藏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佛像均是生漆夹纻制作,金碧辉煌。正殿横梁画廊,是横是直都刻有精美的木雕;凤颐牡丹、狮子抱球,攀龙雕钸在重檐之间,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我们就住在上禅堂。走进上禅堂,一种肃穆的气氛油然而生,虽然上到上禅堂累得不行,可这时大家也尽量放轻脚步,停止大声说话,一个接一个悄悄的走过禅堂,来到我们住宿的地方,我们住宿的地方在禅堂的后面,还真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好的住宿居所。房间宽敞,清洁,每个房间里有四张单,我们姐妹三人住一个房间,对佛教我不太懂,但这等肃穆庄严,不由我不肃然起敬。来这里的每个人都非常自觉,不大声说话,连走路脚步都轻轻悄悄的。

    寺庙的生活我没有经历过,这是首次尝到。还别说,到这里,你就会很自觉的遵守他们的规矩。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22:49 |

一路上的风景就让你迷恋不已……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22:53 |

 乘坐九华景区内的游览车,一路上都是绿树黄屋,听导游介绍,黄色的是寺庙,白色的是居民住家……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22:57 |

九华云峰相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23:04 |

九华街道——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23:07 |

这九华街道两旁的建筑正是典型的徽式建房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23:17 |

指路牌

 


发表于 2007-9-30 00:17 |

多走走好,舒缓情绪,陶冶情操。

九华山,闻名久矣!!

[图片稍微增点亮度,细节清楚了,还等看你的图文]

发表于 2007-9-30 12:20 |

九华山,和四川的蛾眉山同样弛名,佛教胜地.好的,跟着萍水的文图游历.

发表于 2007-9-30 18:26 |
九华山太漂亮了,著名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灵魂安静的地方,跟着萍水的文图游历一番.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0:12 |

   先谢谢各位,等会再来回帖……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2:12 |

走近九华山,那黄色的砖墙都是寺庙,这九华街上也处处是寺庙。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2:22 |

上禅堂——全国重点古寺庙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2:24 |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22:25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22:20 |

  (中)神光岭上月身殿

   庙里的生活非常有规律。

   當天入住上禅堂后,刚清洗了一番,就听得竹板响,這是寺院吃中饭了,初到寺院,一点规矩都不懂。竹板响三次,就是必须进斋堂吃饭时间,可不能违规啊,我赶紧穿着整齐,穿好鞋子,可不敢穿拖鞋。来到斋堂,这是个不大的斋堂,里面放着四张圆桌,每张桌子边放着八个座位,我和姐姐来到斋堂时,桌子上已经放好了菜,还挺丰盛的,六菜一汤,饭也盛好了,每个菜边放一双筷子,这是寺院吃饭的习惯,拣菜用的是公筷。两张桌子边已经坐满了人,我们旁边的圆桌全是寺庙的和尚,(顺便问一下,你知道和尚的称呼有什么讲究吗?我可是从大唐玄奘的讲座中才知道的。和尚是对佛门人的尊称,古称“和上”。)他们端坐在座位上,双手合十,嘴里还在默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原本还在说笑的我,赶紧禁声。轻悄悄走进斋堂,坐下,也学着和尚的样子,双手合十,虔诚的颂道“南无阿弥陀佛”,默念完毕,才拿起饭碗边的筷子,用公筷拣菜,实在没有这个习惯,刚想用手中的筷子去拣菜,一眼瞥见那菜旁的公筷,赶紧放下自己的筷子。还别说,寺院里的菜虽然是全素的,可味道还真值得你回味,许是清晨出来,没有吃早饭的原因,一碗饭竟然全部吃下去了(要知道,我在家中吃饭,只用小碗吃半碗饭就足够了),听同行的佛友们说,千万不能剩饭,要尽量吃干净。吃完饭,要自己清洗好自己的碗筷,把它放到该放的地方。

   吃完饭,休息了片刻。准备下午登临月身宝殿,就是九华山肉身殿。

   九华山肉身殿位于神光岭头,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而九华山是与金地藏,金乔觉的名字分不开的。

   说到金乔觉,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位著名的大师。

   金乔觉(696-794)是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金乔觉来山后,居住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后被人发现,感动,对之肃然起敬。传颂其事迹,于是引来多人皈依。金乔觉,声闻遐尔,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继渡海来华随侍。

   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一日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

   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一行九人,心意虔诚,向神光岭攀登。拾级而上,两旁有铁索栏杆防护,栏杆外沿山坡砌成七层梯形花圃,培植着黄杨、丹桂、竹、菊等四时花卉。其东侧有明刻松枝化石碑《地藏圣迹碑记》,为明万历年间刘光复所撰写。

   登临肉身殿须上八十一级台阶,这里的台阶原来是八十四级,现在只有八十一级了。图中有地藏王的坐骑石雕——“犼”。雕刻的别具一格,虽时代久远,依然是栩栩如生。

   宋人陈岩有诗赞曰:“八十四级山头石(现为81级),风撼塔铃半天语。五百余年地藏坟,众人都向梦中闻。”今日肉身殿,成了朝山进香的香客和游览九华的游人的必到之地。

   这八十一级台阶,数起来到无须多少时间,可攀登起来还真不容易。不过好在我们都是心诚志真,爬起来到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两条腿竟然不是很累,或许是佛祖护佑着我们吧。

   登上神光岭,眼前是豁然开朗:这起伏连绵的山峦,这满山的苍松翠柏,还有这清朗的蓝天白云,为这威武庄严的肉身宝殿,平添了一番秋色。美哉,九华佛教神山,壮哉,这建筑雄奇的月身宝殿!

   站在肉身殿前,那四周回廊雕栋画梁,上有仙鹤、糜鹿、牡丹等珍禽花卉雕饰,精致生动,鲜艳夺目。还立有石柱20根。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对联。殿宇面阔3间,进深16米,地平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8米高的汉白玉塔基,上矗七层八方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背有佛龛,每龛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56尊,大小不一,以漆芋合塑造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

   塔基四角有回柱顶梁。塔内是地藏肉身所在的3级石塔。南北前后均供奉地藏像。木塔东西两仍分塑十殿阎罗参拜地藏站像,金碧辉煌。

   顺序参拜了各位菩萨,心中默念“大愿地藏王菩萨”,我觉得我从没有这么虔诚过。再去拜偈地藏王肉身,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塔,构造罕见。塔前悬着镂空八角琉璃灯,不分昼夜,终年灯火长明。古人吟咏此处:“神塔辉千古,真身镇佛门”;“壮严宝相黄金塔,洗拂珠光白玉梯”。

   塔北门廊下,有黑底、金字的小篆横匾,写的是地藏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又称“大愿地藏王菩萨”),是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所书。门前便是“布金胜利”。

   走出殿外,你还可以看到“华表龙柱”,那华表上雕刻的神龙,翻云卷雨,神态逼真,柱顶上还有地藏菩萨的铜坐骑“犼”(就是“谛听”)。再顺着殿顶上望,翘檐雕塑更是美丽、生动、形象。

   享受着九华山上独有的清香,俯瞰着秀丽、葱茏的林木,遥远着最高峰天台山,只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22:24 |

这高高的台阶带着多少人的虔诚啊……

图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22:26 |

图二:虔诚的佛友……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22:28 |

图三:向月身殿叩拜

 

 


发表于 2007-10-2 01:51 |

庙里生活这段生动,许是名山古刹吧,清规戒律不说森严,也是十分讲究。某年

到成都郊县某山寺游览,上有古寺年代久远,但其间几经兴衰,规模不大,效益

[收入的香火钱]自然不能与名山古刹相比,生活水平也就等而下之。和尚们的规

矩据我观之,些须散漫。开饭前先唱歌[或许是以唱歌的声调念经,不懂],歌毕

携碗涌出[约三二十人]直奔盛饭食的木捅,见素食叹曰:又是莲花白......[一种

廉价蔬菜]由掌勺和尚分而食之。......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