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九华街,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九华山的核心景区,为香客游人集散地。老街店铺、寺庙林立,僧俗共处,农禅并重,是九华山人文景观荟萃之地。有化城寺、放生池、无瑕肉身、慈明肉身、祇园寺、旃檀林、百岁宫、东崖禅寺、回香阁、肉身殿等景点多处。 九华街上主要的建筑就是花城寺,化城寺,这是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的开山祖寺,位于九华山的中心谷地,即今之九华街上。此谷地南有芙蓉峰,北有白云山,东为东崖,西为神光岭,四山环围,俨如城池。寺院始 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寺成,金地藏应请自石室迁来居住。不久后,上首僧胜谕进一步扩充寺域,增建台殿、山门、放生池、供经台等。建中初(780),唐德宗敕赐寺额名“化城寺 ”。明宣宗(1426—1435)、神宗(1573—1620)、清圣祖(1662—1722)、高宗(1736—1795)或颁藏经,或御书匾额,并赐金修葺。咸丰七年(1857),除藏经楼外,寺宇皆毁于兵火。光绪 年间(1875—1908)重建。殿宇依山而建,由低向高递进,“丹素交彩,层层倚空”,十分壮观。今寺分四进院,除藏经楼外,余均清代光绪年间建筑。以前,藏经楼不仅收藏有经书、 诏书、宸翰真本,而且有据说是地藏穿过的袈裟、高约五尺的毗卢佛铜像、定光佛铁像、数枚铜质方印、重约数百斤的铜质独角兽(地听)、刻有地藏菩萨像的紫黑色石碑等珍贵文物。 “文革”中,寺中佛像文物多被毁坏,今存者有古钟一口,重约二千余斤,藏经楼内又有白玉佛像、明版《涅般木经》、血写《华严经 》等。寺前广场上有一千年古塘,当是《九华山化成寺记》中所说的“相水攸 涿者,为
放生池”的放生池。 放生池很大,池的对面是一座宏伟的建筑——九华山历史文物馆,馆的两边自然是作生意的好场所,左面是“名特产批发商行”,右边是“XX之山庄”,且放生池周边多了若干个买乌龟、各类鱼类等小商小贩,挤挤拥拥的,撵着游客追卖这些用来放生的小动物。原本一个佛教圣地,竟让这些商业开发弄得有点变味。 我们站在放生池面前那椭圆形的池子里,涌满了乌龟、金鱼,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鱼,这些挣脱了束缚的小动物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嬉戏着,享受着着自然的美丽。 我心中在想,其实,放生不放生又另当别论,只要心中存善,心中有佛,那我想,好事并不需要别人叫你去做,自己当自觉不自觉的做起来不就行了。象这样在莲花佛国做着违背心愿的事,甚至做一些坑蒙诈骗的事,难道就放生了一只乌龟,甚至更多的黑鱼、龟,就能救赎自己不成吗?就能免去自己的罪孽吗? 顺着九华街道,再观赏了九华街面,后街上都是做生意的,那后街倒也有一番踏访,徽式建筑特色,还是皖南独特的街巷,两边高耸的山墙式楼房,中间一条不宽的街道,街道两旁,应该说是琳琅满目,花色品种繁多,九华山香菇、木耳,还有黄精,挑选了好一会,才选购了两袋黄精,因为,妹妹和同去的师傅在凤凰松买了香菇和木耳,所以,下午在街上走,也就顺带了两袋黄精。 顺带插一句,九华山是佛教圣地,那些山民也有不好的,原以为九华山带回来的香菇木耳一定好,谁知,奸商的称号也落在这些山民的身上了,这些香菇木耳竟然太差了,只是上面一层好一点,下面就无法“恭维”了,嗨,吃亏上当就一次吧!好在九华山之行收获还是很大的。 九华山行程即将结束了,登上返程汽车,遥望巍峨的九华山,心中祈祷我佛慈悲,普度众生。 再见了,九华山,再见了,莲花佛国! 心中有佛,如眼见佛,我佛慈悲,我佛保佑……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