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上禅堂一瞥 从月身殿下来,已是夕阳落山,竹板响了,和尚们又开始晚餐了,我们姐妹三人都没有吃晚饭,大概是中餐吃得迟,吃得过饱的原因吧。 利用这空闲时间再游览一下上禅堂,特别去看了后院的金沙泉。 古人称上禅堂有三最:“九华香火甲天下,唯上禅堂最盛;风景唯上禅堂最佳;院宇唯上禅堂最丽”。 上禅堂,林泉衬托,庙宇华丽,又有宝树名泉可供游人欣赏、品尝,令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清代音韵学家周山门曾有《咏上禅堂七律一首》赞曰:“禅堂玲或巧构思,九华一曲擅幽奇。轩环水石屏之面,窗展云山画四时。钱树落花仙买酒,金沙涵月佛咏诗。此间好借维摩塌,染笔挥琴事事宜。” 在佛友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上禅堂后院,这里最著名的建筑就是观音阁,观音阁里供奉着九华山唯一一尊滴水观音(此像是在二零零三年九月十九由诸山长老共同开光),滴水观音佛像端庄秀丽,凝视她,你会感到一种特别的宁静,任何杂念在顷刻间都会消失,心中只有虔诚。滴水观音像下方有一泓清泉,这就是名闻遐迩的金沙泉。相传八世纪中期,李白曾在九华山隐居,金沙泉是李白的洗砚池。泉水清澈见底、金沙剔亮、四时不竭、如游龙出洞。用手捧起一撮泉水尝尝真是沁人心脾,听寺里的和尚说,这金沙泉水是擦耳则耳聪,洗目则目明,真乃神泉也。此泉岩石上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是李白手书。字体肥厚,笔力遒劲,神韵非凡。站在金沙泉边,面对滴水观音心定气沉,伤感悲痛皆消,拿起准备好的空瓶,心中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再轻轻的将瓶口对准泉口,灌满一瓶金沙泉,让大家也尝尝这甘露般的泉水。 泉边还有金钱树一株,据传也是与李白有关。相传是李白到九华山想喝酒于是出门沽酒,杖头挂着酒钱,高山哪里有酒肆呢,可是李白嗜酒如命,没有酒喝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用天池的水就地酿酒。顺手将手杖植于金沙泉边,不料手杖竟长成枝叶扶疏的金钱树,铜钱也变成树叶,到秋后金光闪闪,宛若铜钱,故又叫太白钱。这种树在外面是很少见的,九华山也不多,所以这金钱树在此山上被称九华一宝,是九华山三宝(金钱树、娃娃鱼、叮当鸟)之一。 金钱树,树木挺直,干黑叶青,春天长出青翠的长叶,夏时枝上又长出细条,好象一串金钱,或二三枚一串,或五六枚一串,最多的达十几枚一串。到了秋天,钱串由青变黄挂满树干,故称金钱树。可惜,我们去时已经是接近寒露了,树叶开始凋零了,拍摄的照片,就无法表现它的串串金钱了…… 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晚休了,寺院里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晚上九点半就要休息。于是赶紧回到住所,沐浴后休息。因为,早上还要早起随和尚们上早课。 这一天就这么紧张的过去了,其实还没完,因为我还是想看看和尚们的早课的。 许是太累的缘故,还别说这庙里的住所倒停舒适的。换了地方,竟然也睡着了。睡梦中,突然听得钟鼓齐鸣,吓得我一骨碌爬起来,一看时间才三点四十分,妹妹告诉我,这是庙里上早课了。四点钟开始,我赶紧起来,略微梳洗了一下,就随着他们匆匆赶往禅堂了。 威严的禅堂,寂静肃穆,我跟随着居士,站在和尚们后面,只听得一阵鼓声,接着就有一个和尚领头唱起来,紧接着,和尚们都和着接唱起来,那声音圆润优雅,高低起落,有张有弛,所唱内容自然是经文,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动听的唱经歌声,看到这样庄严的禅堂早课情景,心中不由得赞叹,这佛教确实值得你去学学。这里面蕴藏着多少奥秘啊…… 随着唱经声,叩拜,顶礼,再叩拜,再顶礼,禅堂里站满了人,竟是那样整齐划一,弯腰,直起,丝毫不乱,此中的我心中任何思想都没有,只有虔诚! 早课持续了两个小时才结束,我们回到住所,整理了一番,早饭竹板响了,于是吃早饭,第二天的行程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