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一则“广州拟投6亿建公墓只埋干部”的传言不胫而走,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感。作为殡葬事务主管单位,广州市民政局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信息来源:新华网) 在舆论的强烈反应下,广州民政局迅速发布公告称,该消息失实;并强调,该公墓的全称并非是媒体所言的广州福山革命公墓,而是广州福山公墓,并不存在“只埋干部”的说法。广州民政局能够积极回应舆论,这当然很好,但遗憾的是,广州方面所谓的“辟谣”,并不能消弭公众的指摘,因为这份“辟谣声明”,其实才是真正的“失实”。 通过相关公开资料可知,福山公墓不但用革命公墓的名义将普通人拒之门外,在革命公墓内部也分为厅级、部级等多个区域。以前,由于殡葬问题尚不突出,所以公众也不在乎这些事情;但是,当食品开始“特供”,医疗资源开始“特供”,优质教育资源开始“特供”,住房开始“特供”,加之普通墓穴价格一日高过一日,普通人俨然有了“死不起”的趋势,如此,限定特殊群体的“革命公墓”,必然极大撩拨公众情绪。 当然,无论是从公众情绪,还是从纪念层面来看,我们都是需要有着“国家公墓”意味的革命公墓的,因为,对于那些为了公众利益而做出贡献的人,在其身后,是需要我们有一个可以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载体的,某种意义上,各种革命公墓就是这样一个场所。然而,从广州方面的相关规定及福山公墓的实际操作来看,革命公墓的内涵,早已被无限延展,将公务员这个理应普通的职业,涵盖了进去。如此,公众焉能满意? 这样的“革命公墓”,实则是官员“跑马圈地”。显然,广州民政局之所以出尔反尔,大概就是意识到,福山公墓的操作方式,已经触碰了公众的公平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