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原创] 也谈“火箭干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7 00:35 |
中国入仕指南


原标题:从科员到省部级
几天前,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开庭审理。事实上,从一个普通的科员一路晋升至类似刘志军这样的省部级官员的公务员已是凤毛麟角,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八级台阶。根据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你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
考上公务员
公务员起步:22岁
升迁比例:
1.45%
升迁关键:在国考大军中突围取得公务员资格
这意味着你要加入国考大军。2012年123万,招募比例1.45%,也就是平均6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被录取,某些热门职位你只需要淘汰4895个人就可以上岗了。你可以和近千人抢夺一个热门职位,也可以选择一个冷门职位。热门和冷门的区别,你懂的。按规定还有一年的试用期,转正后,你就从临时工变成科员了。
科员到县处级干部
正科级:28岁
升迁比例:4.4%
升迁关键: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
只要你好好“为人民服务”,按规定3年就可以从科员升至副科级,再3年到正科级。大部分人到此为止了。如果你真心想当“领导”的话,需要获得组织的培养。全国科级干部有90万人,组织部门要从中选出4万人作为县处级干部的后备人选,升迁几率小于4.4%。如果你很幸运得到升迁,你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做到正处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年可升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也有7年之后还是副科甚至科员的。如果你是硕士或者博士,试用期满后可以分别直接定为“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相对而言,反而是捷径。
上述说的都是“职级”而非“职务”,比如主任科员是正科级,但是你可能没有科长这个正科级“职务”。有时从主任科员到科长,还需要一定的年限和机会。所以在一些机关,一辈子做主任科员的也不是没有,很多主任科员到退休时能混一个副处级的“职级”,也就到头了,这就是所谓“天花板干部”。
北京市委党校曾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参与过一项针对北京市优秀官员成长规律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调查了200名北京优秀局、处级官员样本。这些“优秀”官员,都是用了大约11年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
随后从副处到正处的时间,是第二轮较量。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她说,升至副处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能否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非常关键。也就是说,你在正科级之后,要保证在4年左右时间内升到副处。否则,将被落下。通常,如果一个官员能在3—4年内由副处晋升为正处,那么他由正处升为副局、正局的空间就较大。在这个阶段,“小步快跑”是升至较高级别的不二法门。上述北京市的调查显示,在这一环节,高位者明显比低位者“进步”快——而关键阶段一两年的时间差,则往往意味着这个官员是否能确保年龄不过线。按照最佳状态,你会在35岁左右升至正处。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现任外交部部长王毅就是从“小步快跑”脱颖而出的官员。他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科员到处长的多级跨越。当然,对于大多数北京官员而言,在仕途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极个别非常低层级的干部选拔中,即使你的年龄资历都满足了条件,忽然发现又有一些苛刻条件从天而降,与那个有背景的人相比你只剩下背影了。
县处级干部到正厅局级
正处级:35岁
升迁比例:
0.01%
升迁关键:基层经验不可缺少
此后的阶段,就越来越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了。成为县处级领导之后,你可要经得住“滚滚红尘”的考验,美女、金钱等。这时候你有60万县处级同僚,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你至少还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对这个级别官员来说,此后的关键则是具有基层经验。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所做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官员自己认为的晋升最有效的几种途径是:进行基层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群众威信、轮岗交流和争取领导重视。基层锻炼还排在增强个人修养和争取领导重视之前。因此,对市局的机关官员来说,调任区县或委办局,则通常是提拔“培养”。
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但若仅以速度论,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但机关的处级干部,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
完成了从处级到局级官员的跳跃之后,其升迁还可借助于“交叉锻炼”。截然不同的锻炼经验能使官员思路更加开阔,作风也更务实。专家说,官员在其成长过程中,普遍经历多个岗位,其中正局级官员平均经历过6-8个岗位,正处级官员平均经历3—4个岗位。值得关注的是,在“交叉锻炼”的岗位中有的部门是升迁的“福地”,比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县和部门中,稳健型或创造型的官员都更容易获得提升,而在“看摊型”单位的官员则上升的空间一般不大。
如果成为公务员时是22岁,这时候官至厅级你已经47岁了。即便一切顺利,组织也对你寄予厚望,但由于任务完成得不和谐,机会可能就没有了。例如,拆迁遇到钉子户,群体事件犯众怒,微博开房被围观,安全生产出事故。当然,关系到你升迁的远不止这些。
正厅局级到省部级
正厅局级:47岁
升迁比例:
0.025%
升迁关键: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当官至厅局级后,这时候组织部门会从4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1000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升迁几率小于2.5%。一位进入副部级人选考察视野的官员曾表示,“到了区委书记这一层,谁当副市长都行,很少有人不胜任,但决定能否晋升的因素是多样的,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689万公务员,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8个中央部门,从普通公务员上升到这些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几率是1/5万。如果你在某个岗位上耽搁了一两年,到了升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年龄超限了,你就可以进入后备老干部的队伍发展了。
至于跨入省部行列,则需要升得更快,更年轻。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41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岁才行。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大概53岁的时候升至正省部级。
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的官员而言,除了到点退休外,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事实上,地方官员从副部级,甚至局级岗位调至中央部委任职的情况都并不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她们均是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被调入中央,并最终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当然,无论具体升迁轨迹如何,所有官员更替都在遵循一条朴素而普遍的法则:适者生存。
据壹读、南方周末、优酷视频、某直辖市有关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相关报告、中央相关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网友总结从科员到部长升迁七要诀
其一,年纪要轻。
当今中国,干部升迁是要划出一定杠杠的。比如,副处,一般35岁以下,副局,一般45岁以下,副部,一般55岁以下。同样条件,年纪轻者,自然占有先天之地利优势。
其二,学历要高。
过去,只要有基层经验,政绩比较显著。如今行情已变,处长局长们递过来的名片,博士甚至博士后已是稀松平常。
其三,岗位要多。
岗位的轮换交叉,几乎是高层次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四,基层要下。
基层虽然级别不高,但一个基层就是一个小社会,任务非常艰巨,情况十分复杂。这对干部综合素质的考验与锻炼,远非坐机关朝九晚五可比。如今,凡提拔省部级及以上更高级别干部,必须有基层工作经验,这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其五,班子要强。

往往是,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因为业绩突出或其他原因,干部升迁很快,反过来,因为干部升迁很快,又会有更多优秀干部被派到此一地区或部门。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越是出干部的地方,越是多出干部。
其六,领导要爱。
主政一方且掌握着干部升迁大权的主要领导,其经历和喜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某一时期官员的升迁命运。
其七,机会要巧。
常言道,来早了不如赶巧了。比如某一部门领导因为贪污受贿犯了错误,另一部门领导前去接任,此一部门缺额需要填补,您单位一把手奉调前往,于是,您成为唯一接任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大家都清楚,你不清楚?问你爸爸去。。


发表于 2013-6-17 11:00 |
不错,说得好,大家鼓掌!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1:23 |
loufeng123321 发表于 2013-6-17 11:00
不错,说得好,大家鼓掌!

谢谢!

发表于 2013-6-17 11:47 |
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2:22 |
881229 发表于 2013-6-17 11:47
看看。。。。。。

谢谢!

发表于 2013-6-17 13:59 |
非常酷哦,不顶对不起良心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8:24 |
hebing429 发表于 2013-6-17 13:59
非常酷哦,不顶对不起良心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6-18 15:01 |

薛福康:破格提拔县级干部更靠谱

2013年06月18日  环球时报

  薛福康


  近一时期,媒体对县一级官员中的“火箭提拔”现象议论较多,而且还真发现不少问题。仅湖南一地,就先后有常德市、湘潭市、衡阳市、醴陵市对辖区内几名超常规升迁的干部采取了调查、撤销任职决定、免去现任职务,并处分相关责任人等组织措施。这些干部的年龄大都在二十七八岁,参加工作三到五年。

  上述案例反映的问题可概括为“选拔任用程序存在瑕疵”,说白了就是有些人因“官二代”背景而在升迁中受到“特殊照顾”。如何看待破格提拔,破格提拔放在干部成长的哪个阶段对选人用人更有利呢?

  很显然,各地选拔二十七八岁年轻干部进入县级领导班子的目的,不仅是为加强县一级班子,更是着眼于为未来更高层次领导岗位培养和储备接班人。所以,“破格提拔”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它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巨大,必须慎重为之。

  一个人从二十三四岁参加工作到担任省部级乃至更高层次的领导职务,中间要经过8—10个升迁台阶。如果按部就班地提拔,到时候就没有年龄合格的干部可以担当大任,所以必须有“破格提拔”。但把一个参加工作仅三四年的年轻人用超常的速度提拔起来,作为未来高层领导岗位的后备干部,进入升迁“快车道”,会有很多先天不足:一是没有足够工作经历检验他们的领导能力;二是没有足够机会考验他们的政治坚定性;三是没有足够时间让他们建立令人信服的政绩;四是过早地剥夺了大批同龄人的平等竞争机会;五是挫伤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六是不利于这些年轻干部自身的思想健康成长。

  那么,在干部成长过程的哪个节点上实施“破格提拔”最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真正优秀的高层领导后备人才呢?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各个层级都应该有破格提拔,但重点应该是在完整担任过一届或两届县级主要领导的优秀中年干部中“破格提拔”,让他们越过地市级,直接进入省部级。邓小平同志曾经在1979年谈到军队缺乏实战经验时说:“我们的师长,当时(指解放战争时期——笔者注)不过是营、连长,打过仗;军长(当时)是团长,比较好一点,指挥过一个团就不同。”可见小平同志对军事指挥员当过团长的经历是很重视的。我们常说“县团级”,它是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在地方上,一个干部有没有当过“县官”,其经验和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个层次的干部一般都已有20年左右的工作历练,辖区人口少则数十万,多则百十来万,所管事项覆盖党政财文,东南西北中,具体工作涉及一县人口的吃喝拉撒睡,是要素完整、五脏齐全的社会管理。对这个层次干部的政治坚定性、领导能力、工作实绩、群众威信等都有足够的依据可供考察。对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实行破格提拔,“看走眼”的概率可大大降低,民意支持率将显著提高。从年龄结构来说,也正合适。破格提拔高级领导岗位后备干部的重点从“科级前”推移到“县级后”,不仅有利于组织部门选准、选好后备人才,也有利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踏踏实实地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自己磨炼成堪当大任的优秀人才。▲(作者是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1:04 |
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毕淑敏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4:47 |
近日,中共中央批准陈刚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贵州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陈刚任贵阳市委书记。
  1965年4月出生的陈刚是江苏高邮人,25岁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玻璃研究所工作。2000年7月,陈刚由企入仕,担任北京市外经贸委副主任,2003年开始担任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务。
  2012年7月,北京市委换届选举,陈刚和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另一位陈刚同时当选北京市委常委,两人同为“65后”。
  陈刚也是目前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第三个“65后”的“一把手”。另外两位分别是1965年4月出生的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毛小兵,1968年7月出生的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杨岳也是目前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党委常委。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7:18 |
刘云枫:中国人为什么不守规矩?

     中国人为什么不守规矩呢?不排队,闯红灯,随地吐痰和大小便,大声嚷嚷,地铁里说话好似议会发言;不遵守时间,过了发车时间,才像大牌一样姗姗来迟。
  其实,这是小节。所有的规则,再重大的规则,在中国人看来,就是给人破的。破了,说明你有本事;破不了,说明你无能。你是想作一个有本事的人呢?还是被人看作无能之辈呢?显然,要做前者。比如红灯,除去救护车、救火车之外,要是你敢闯红灯,那你必是牛人,必是有特权的,必是公检法、军警武警交警之流的。规规矩矩过马路的,肯定是一无所有的草民。
  上行下效。大人物践踏大规矩,小人物就会破坏小规矩。结果是,统统没有规矩。
  逻辑如是。不过,还是用事实证明一下。
  在中国,在北京,进城来做保安的农民兄弟,大约是社会最基层的人物了。即便如此,他们也有特权。既然定了门卫规矩,就要遵守,而且,是人人都应遵守,谁也不可例外。可事实上,掌管此规矩的、最没有权力的、最底层的、朴素的农民子弟,对此视若无物,公开地予以践踏,并以此为荣。
  中国的规矩,大抵如此。谁掌管什么规矩,谁就会毫无顾忌地破坏什么规矩;交警,破坏交通法规;随意地搞什么限行和管制,凭什么?税务部门,破坏税法;一个国家的企业居然实行两种不同的所得税,如何实现公平竞争?人大,破坏立法权;堂堂议会居然将税收立法权,授予国务院,还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最高统治者,糟蹋宪法;言论自由被无情践踏,一句“阳谋”轻轻带过。
  问题如此,根源何在呢?窃以为,以下三款,最为关键。第一,中国人没有信仰;第二,以成败论是非;第三,所有规矩,都有例外。
  中国人以破坏规矩为荣;西方人,以守规矩为上。不是西方人多高尚,是因为除了守规矩这一大门,再没有行得通的小门了!如果有,他们也会走的。在国外没见大企业行贿官员的;但是外企到了中国,也开始了。(有删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08:01 |
不公和不义
  周国平●思想录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所显示的是制度的逻辑,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
  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他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普遍的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
  所以,看见不公,我们要警惕制度,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


发表于 2013-11-9 11:31 |
取消火箭干部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