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探源
打假叉
舟戈/撰文
打假叉,是指装腔作势、不老实说谎、干正经事做过场……的意思。打假叉是川剧武生的一种特技,过场从舞台做到(表演到)台下。《目莲救母》、《祝家庄》……都有打假叉,表演者或是戏班子的武生,或是特邀江湖上卖打药的武师。
民国初年,川东一带有名的叉手那就是响当当的卖打药的曾耀亭,绰号:曾幺猴子,他卖打药打叉招揽围观者之众,随时是里层外三层。 后来曾猴子把这门绝技传授给了川戏武生曹黑娃儿曹俊臣和彭天喜,以后川东武生演《祝家庄》,就自行打叉,再不用请江湖替身了。 据说,一次在重庆凤凰台云贵公所内唱会戏,曹黑娃儿一出场,手捧四杆钢叉,向滚叉、翻跟斗儿躲避的徒弟连续掷去,手法又疾又狠,距离只差分毫,钢叉钉上木板当当响(配音),火爆惊险,确实绝技。几个回合后,徒弟躲逃累得气喘汗流招架不住了,有几次争点儿失手伤人,观众心惊肉跳,生怕闹出人命。结果,往往曹黑娃儿在台上对徒弟极为不满,时而瞪眼,时而顿足发气,更是急如流星的把钢叉飞出去。这时徒弟更怕、更慌,顾命要紧,不管这台戏咋个幺台,一火就跑进了后台。曹黑娃儿大怒,抓起台上的钢叉穷追至后台,徒弟又撵上前台,不可开交,他只有从台中台口跳下,钻进观众中躲起。曹黑娃更怒气冲天,在台口一个金鸡独立,双手四杆钢叉掷向徒弟。观众大骇!飞叉无眼,万一误伤他人要命啊!一阵大乱,惊呼,人挤人,踩掉鞋,打翻赶会戏的凉粉儿摊、糖果摊…… 结底,莫事!完全莫事,有不睬祸事的人,捡起钢叉一看,大声武气的喊:“龟儿子,是纸糊的……” 嘿嘿!大家才晓得,民国初川剧名家曹俊臣黑娃儿打的假叉,涮了大家这们(么)大个坛子,也就是开了这们大个玩笑。欢笑、日诀(咒骂),台上马上奏起了尾煞(结束曲),曹黑娃儿和徒弟才上台向观众谢幕。 从此,打假叉就更加家喻户晓了。从此,打假叉也成了说假话、做假事、走过场……的惯用语。
(原载《晚霞报》)
2008年8月12日 于成都北门磨盘山山脚下
本帖最后由 舟戈 于 2013-7-4 20:3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