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金于2005年1月被抓获后,自供系“聂树斌案”中的真凶,并详述了作案经过及相关情节,指认了现场,从而揭开了聂树斌可能系被冤的内幕。但遗憾的是,迄今已8年有余,却仍无任何调查结论公布。(新京报,2013年06月21日)
当“聂树斌案”成为“悬案”,但它却没有淡化出群众的视野,司法的公正性,和生命应被尊重都在接受着公众的考验。
近来,全国各地相继有一批冤错案件得到纠正,中央领导和各级司法机关都在借此提升司法公信力强调“在个案中实现公平正义”,形势趋好,决不能再让聂树斌案拖了后腿;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公布相关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能再让聂案悬着,也别再让该来的正义悬着。希望借助王书金案的此次审理,切实推动聂案的调查处理。
对于案件情况的推动,这无疑是要考验了司法部门的司法水平和智慧。要秉持法的精神“疑罪从无”,从而让其与“聂树斌案”脱干系。不可让飘渺的王书金“悬案”再牵住司法部门的牛鼻子,混淆视线,而让其靦颜人世,因其本就罪不容诛。
在程序公正的问题上,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及时做出司法裁判并将这个裁判告知当事人。过迟做出裁判,或者过迟告知当事人都是不公正的,因此也是非正义的。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司法裁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司法裁判的结论必须是公正的,而司法裁判的程序性也必须是公正的。
本帖最后由 刁民脾气怪 于 2013-7-31 16: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