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8月5日讯(杨涛 记者 岳东)7月31日,泸州市叙永县局部气温高达40.8度,持续月余的高温尚未退去,当晚六点至七点多,大风、大雨、冰雹又袭击该县水潦、分水两乡镇的部分村社,造成7000多亩烤烟受灾,5000多亩绝收,冰雹最大直径约5厘米,雹粒密集,冰雹继续旱情损毁烤烟、玉米、民房。 根据县民政部门统计,截止7月30日,高温酷暑已导致叙永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65305亩、其中绝收面积38130亩,直接经济损失13068.3万元,旱情仍在延续,冰雹又来临,抗旱救灾形势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深入一线 摸清旱势冰雹情
面对灾情,叙永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果断决策,立即召开会议,研判全县旱情、局部冰雹灾害及受损情况,对全县抗旱减灾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深入一线核查灾情,组织基层干部群众抗灾自救,及时解决群众困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到目前,该县已发放抗旱救灾粮食50万斤,下拨救灾款50万元。
“农技人员务必要下到田地里去,收集第一手旱情资料,了解水稻、玉米目前的状况,掌握旱情的具体分布,为抗旱保粮夺丰收作好准备。”7月29日,县农业局邱团书在合乐苗族乡查看旱情时说道。
“根部的泥土都是干的,咋遭的住嘛!”随行的工作人员拔起一棵快枯的玉米。
据了解,合乐苗族乡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石少土,且降水、河流、水源地分部不均,近年来“小农水工程”等工程修建了渠堰、水窖、山坪塘,经过月余的高温酷暑,早将设施中最后一滴的水晒干。
目前烤烟是最需要水的季节,烟地里管道穿梭,一头连着水车,另一头由妇女儿童牵着,水经管道流到烟地里,浇灌着干枯的烟苗。
摩尼镇烟站工作人员吴勇认真地记录着:联盟村2社,高明贵,种烟11亩,受灾面积8亩,重灾面积3亩……
“乡政府吗?我是终南村周元贵,终南村的雪弹子(冰雹)大得很,请你们来看看。”7月31日19时20分,分水镇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起。灾情就是命令,镇政府立即组织乡干部和农技人员冒雨连夜赶往受灾村社,深入农户核实灾情,稳定灾农情绪,发动群众减灾自救。
军民齐心 抗旱减灾壮歌烈
旱情还未缓和,冰雹又来袭击,酷暑冰雹齐聚叙永。
抗旱减灾会议上,县领导强调:“要本着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将人畜饮水放在第一位,关爱困难群体,防止因灾致人伤亡,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落实抗灾措施,有序调拨资金、物资、粮食等投入抗旱降灾工作,县级各部门要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点指导帮助群众生产自救。”
灾难降临了,各级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走进群众的家里,安抚受灾群众,协调保险公司查灾理赔,广大共产党员无私无畏、勇往直前,谋思灾后补种,降低旱灾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
今年合乐苗族乡高温伏旱持续时间最长,兴复村3600亩烤烟旱情严重,平日蓄水的山坪塘也彻底干枯,不少农户开始过操起扁担挑水浇地的生活。
“我栽种的60亩烤烟只烤了2次,往年一般要烤6-7次,现在全部绝收了,只有从烟地中拣点好的起来,降低损失。”8月1日,终南村党员郑志军边捡冰雹击落的烟叶边告诉记者,“我的烟地刚刚施完肥,现在清捡烟叶,紧接着耕地种植白萝卜、红萝卜、莴笋等菜蔬,要不刚施的肥料可惜了。”
“一季烤烟只有中间那段时间的最好,现在被冰雹毁了,只有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找回损失。”终南村村民谢先航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从县农业局了解到,农技专家和工作人员已经深入冰雹灾区,查看土壤情况,规划补种措施,采购相应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种植,准备补种秋后越冬经济作物或蔬菜。
就这这前几天,记者在合乐乡兴复村四社看到,一辆辆崭新的农用车停在烟地旁,村民拉水管的拉水管,接水的接水,挑水的挑水,浇地的浇地,井井有条,连放假在家的孩子也帮着家里淋水。
“一车水能浇地15亩,一天能跑四次,最少都能浇地60亩”。7月29日,摩尼消防中队的周志正说着。一辆消防车呼啸而至,汽油泵立即发出“哒哒”的响声,高压水柱直泻烟地,消防车“降雨”成了久旱烟地“甘霖”。“我们中队虽然只有8人,拉水管扛水枪,每次趟车最少要配发5人,从抗旱开始到现在已跑了50多趟,我们得和太阳赛跑!”
远处,民兵分队也在拉水管、接龙头,抽水浇地,志愿者正在组织私家车、摩托车送水队伍,将解“烤”的水第一时间的送到烟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