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家注史
17、历史上最权威的注释《史记》的书籍是什么?
笔者手上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有提供司马迁《史记》原文的同时,将南朝刘宋时期的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
史记三家注”皆合录成一书。
史料一:裴骃,
裴松之的儿子,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继承家学,博览宏识,亦以注史著称于世。有《史记集解》。他反复研究《
史记》,“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秋,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博采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凡对作注有所裨益,便广而录之;凡所注引,务必去其浮言游辞,取其精旨要义;如各家说注不同,则兼收并蓄,不肯偏弃;如有未详之处,宁缺不议,不凭臆想,妄加解说。终于写成《
史记集解》八十卷不朽之作,成为现存最早的《
史记》注本。
史料二:司马贞,字子正,唐河内(今沁阳)人。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唐代著名的史学家,著《
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司马贞以《
史记》旧注音义年远散失,乃
采摭南朝宋
徐广《史记音义》、
裴骃《
史记集解》、齐邹诞生《史记集注》、唐刘伯庄《史记音义》、《史记地名》等诸家的注文,参阅
韦昭、贾逵、杜预、谯周等人的论著、
己见,撰成对后世很有影响的史学名著《
史记索隐》,该书音义并重,注文翔实,对疏误缺略补正颇多,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后世史学家誉称该书“价值在裴、张两家之上”
史料三:张守节,
开元时官诸王侍读,守右清道率府长史。有《
史记正义》一书。根据其著作《
史记正义序》一文中有“守节涉学三十余年”的话语。此序写于
唐玄宗开元24年(736),由此上溯,恰好是
武则天当政的强盛时期,他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唐魏王
李泰、萧德言等人所撰写的一部地理著作《
括地志》条文。
18、《史记》本身对西陵作何解释?
“
史记三家注”的权威性我们也领略,下面我们就对《史记》中对这嫘祖这段的描述与注解,整体引用在下,看史记究竟是怎么说的,以供人们研究与评谈。
史料四:黃帝居軒轅之丘,〔一〕而娶於西陵之女,〔二〕是為嫘祖〔三〕。嫘祖為黃帝正妃,〔四〕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五〕青陽降居江水;〔六〕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七〕。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八〕黃帝崩,〔九〕葬橋山。〔一〇〕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一〕集解皇甫謐曰:「受國於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山海經曰『在窮山之際,西射之南』。」張晏曰:「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
〔二〕正義西陵,國名也。
〔三〕集解徐廣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索隱一曰雷祖,音力堆反。正義一作「傫」。
〔四〕索隱案:黃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謐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女,生夷鼓,一名蒼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國語夷鼓、蒼林是二人。又案:漢書古今人表彤魚氏生夷鼓,嫫母生蒼林,不得如謐所說。太史公乃據大戴禮,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囂,玄囂即青陽也。皇甫謐以青陽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見異也。
〔五〕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云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云「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五帝不數之也。」
〔六〕正義括地志云:「安陽故城在豫州新息縣西南八十里。應劭云古江國也。地理志亦云安陽古江國也。」
〔七〕索隱降,下也。言帝子為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水經曰「水出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南過邛都,又東北至朱提縣為盧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八〕正義華陽國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黃帝為子昌意娶蜀山氏,後子孫因封焉。帝顓頊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母曰昌僕,亦謂之女樞。」河圖云:「瑤光如蜺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顓頊,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九〕集解皇甫謐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歲。」索隱案:大戴禮「宰我問孔子曰:『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對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則士安之說略可憑矣。正義列仙傳云:「軒轅自擇亡日與群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棺焉。」
〔一〇〕集解皇覽曰:「黃帝冢在上郡橋山。」索隱地理志橋山在上郡陽周縣,山有黃帝冢也。正義括地志云:「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陽周縣橋山南有黃帝冢。」案:陽周,隋改為羅川。爾雅云山銳而高曰橋也。」
——《史记》卷 1 《五帝本纪》
据上原始史料可得:
19、轩辕黄帝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发明家与服装设计者吗?
是的。作軒冕之服,故謂之軒轅。意思黄帝本身就是服装的设计师与发明者之一,黄帝设计了一种“轩冕之服”。人类从“未有丝麻,衣其羽皮”的未开化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我们可以得知,从“緂麻索缕,手经指挂”的原始简单到黄帝的“轩冕之服”,是人类着服的一种文明进步。而作为一个“伟大的服装设计师”的黄帝,听闻有一个部落正用更高档更先进材料,一种虫子的吐出的“丝”来编绢织衣,闻所未闻。这无不让他兴奋莫名,万水千山,往而求之,与同时代的另一女发明家嫘祖的从互相倾慕到结合,这是顺其自然之事。
20、《史记》本身是如何理解西陵的?
史记正义注明:嫘祖之西陵,国名也。显然:既非河南派主张之轩辕丘西边的山陵,也非湖北派之楚先王的陵墓。
史记索引:皇甫謐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
这里提到:西陵国,与西陵氏之女。意思很明白:西陵是史记本条文中同时提到的“蜀山氏”一般,是一个部落,是一个氏族,是一个国家。
21、如何正确理解古“西陵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国与后来的国家的国还略有区别: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
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
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
而从黄帝到夏朝的时期,正是奴隶制国家的逐步形成时期,黄帝通过“部落战争”与“部落联盟”而取得一定阶段的稳定的社会发展局面。黄帝打败
炎帝,擒杀
蚩尤,在
河洛建都立国,国家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制”,是由众多酋邦
王国组成的。无论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还是四裔之地,均是方国林立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此时的西陵国便是一种早期方国的形态。可理解成“有一定聚居人口与相对稳定活动范围的部落或部族联盟”。
22、嫘祖的读音有哪些?
嫘祖的读音:嫘,力追反,即léi 。史记索引一说傫祖,或雷祖:音力堆反,即lui。四川盐亭人至今还保留着,对嫘祖的这种发音。盐亭话中还保留着大量的古入声。而这样的入声腔调,在河南,基本消失了。
23、嫘祖儿子降居的江水与若水在哪里?
①江水与若水之地名,應劭与地理志都云:古江國也。即安陽故城在豫州新息縣西南八十里。
②史记索隐、水经注、华阳国志都认为在蜀,即所封國也。而且也只有在蜀,方能与嫘祖子“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朴,生高阳”构成前后照应。
而且古之河,曾专指黄河,江曾专指长江。在近代探明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正支以前,人们在很长的时间认为岷江是长江上游。故“水出旄牛徼外”的江水,就指的是今岷江上游。通常的都晓得:古代北水为河,南水称江。因此,把北方河南安阳的古江国水称为“江水”这是不可想象的。
《大戴礼记帝系篇》云:“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氐水,昌意降居若水。”可见,在这篇文中直接就将青阳写成“青阳降居氐水”。
氐水显然指氐人居住之水。古氐羌之地系今甘南与川西北一带,今四川绵阳平武白马族就是氐人现存的活证据。
因此:此江水即今岷江。若水就是今四川与大渡河合流汇入岷江的青衣江。
24、当前对降居有几种理解方式?
对降居这个词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认清嫘祖二子的出生、成长及封国情况。目前说法共有三种:
①降居即谪居,降居之地即乃封国。
②岷江上游的高地迁到成都平原低地,故谓之“降居”。
③降居:降生并居住的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