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退休省级干部住院花300万元亮医药费清单全球开眼(来源:中国经济网)
出门坐车要“四环”(奥迪)、酒店住宿要五星……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山西、江苏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呈现出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恶性态势,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以上、经济好的要100万以上,尤其是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公私不分、集体性职务消费等腐败行为,造成公共财政奢侈浪费惊人,亟待重拳遏制。
公费医疗浪费不亚于餐桌上的浪费
“一把手吃喝不愁,其他人发愁吃喝,有时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某贫困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反映,目前公款消费已经成为一些领导的特权,由于缺乏监督,浪费腐败严重。
手机及话费、差旅费、公车及车修车燃费、招待费、参观考察费……一些干部和群众反映,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名目繁多,数额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超标换车,违规买房,一餐吃个几万元都不在话下。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全族沾光,搭车消费、集体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
“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不亚于餐桌上的浪费。”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说,享受公费医疗的一些领导干部本人往往要求用最好的药,医院从讨好、巴结或者关心领导的角度出发,也会给其推荐最好的药、最好的检查、最好的服务等。比如,有的领导仅得了一个普通感冒,就要求吃好几种药,并且要求住院输液。无形中造成了更多医疗资源以及财政资金的浪费,对领导本身也不好。前几年,有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高达300万元。
记者在中东部多省采访时,没有一位干部能够说出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确切数字,即使是分管财政的干部也往往难以准确计算,更多的则是讳莫如深,或闭口不谈。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经济好的要100万元以上。但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三辆车,一辆轿车,一辆越野,一辆商务车,加上秘书司机、公车私用等,跑车烧油维修人工开支等浪费惊人。
制度不健全,长官意志随意性大
职务消费是干部因所任职位和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开支总称,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本来无可厚非。专家指出,职务消费之所以成为腐败的温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制度不健全,长官意志随意性巨大。主要领导的绝对权力,导致了职务消费的随意性,从而引发效仿效应。记者在某贫困乡采访发现,书记乡长的坐骑均是将近20万元的新款帕萨特,问其资金来源,书记嗫嚅道:“东挪西凑,想办法呗。”其实除了吃拿卡要,还要挤占其它开支。
二是个别干部腐败需要,盲目攀比之风影响。一位接待办主任说,一些干部往往打着职务消费的旗号,请客送礼拉票贿选,特别是往上级领导手里送,他升官才有希望,是结“政治联盟”腐败所需。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吃喝玩乐,生活挥霍无度,有的甚至还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或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绝。
三是不装腰包的腐败导致处罚“法不责众”。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刘日说,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就造成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且有法不责众之嫌。
四是“小金库”屡禁不止为职务消费添薪加柴。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大量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还依然存在,“小金库”或变质小金库使得许多领导干部有钱花、敢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