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juanke

[诗词歌赋] 《饮冰夜谭》第一部 与花有约 (发布完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读第一回,亦在诗文中醉倒,过去只晓得倦客兄诗韵功底深厚,今天更知道老兄演绎故事也是高手!

发表于 2013-9-1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鸿篇巨制,倦客兄不愧文学高手!

发表于 2013-9-10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3-9-8 1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饮冰夜谭》之与花有约第三章第一回

总第九回竹韵潇潇,古井枇杷齐入画;茗烟袅袅,波光云影尽知音。 ...



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回 茶山奇遇

买茶蒙山,茅屋书香藏雅士;
探胜古寺,松涛月色走书生。

倦客说道:那是在倦客方交天命之年的时候,距今足有十八年了。之前一年,倦客初出夔门,开始了浪迹荆楚的生涯。此次正是清明时节,借一次出差机会,顺便回蓉祭祖扫墓。就在清明前两天,同一位朋友一起去往蒙顶山,一来是陪他雅安祭祖,二来是顺道蒙山去买一点明前甘露。
仲春时节的蒙顶山上,又正值阵雨新晴,斜阳霁色,将蒙顶点染成了一座仙山。行人穿行在山岚淡雾之间,耳畔是流水淙淙、鹧鸪声声,时而有采茶女的彩袖红衫,在苍翠的茶园中忽隐忽现。正是:“且看山姑新雨后,春阳半照小梨涡。”
一行人在蒙顶山景区大门口停了下来,此处倦客曾经来过两次,同行之人更是本地籍贯,就没想再去里边,打算就在山门外找地方喝喝茶,歇下脚。此时一个背着背篓的大约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招呼我们:买茶吗先生?接着,她放下背篓,打开几个塑料袋让我们看茶,我一看总共三个品种有黄牙、毛峰、还有就是此行我最想买的茶,蒙顶甘露。仔细一看采摘和做工都相当讲究,是真正的手工茶,一问价格比山门外几家门市卖的还略略便宜一些,我那位用伴就开始砍起价来。
我一看茶数量不是很多,加上朋友同事要我带的茶,她这背篓里也不够,就问道,你住得远吗,家里还有没有?没想到她听我说话一下子就露出了笑容说:原来是成都来的老乡,家就在下面两三里路的永兴寺附近,家里还有茶,我老爹也是成都人呢。我正好想去拜竭一下永兴古寺,就对同伴说了,请小姑娘上车引路,果然沿原路下山不远,右边有一条岔路,转过去大约不到一公里就到了小姑娘的家。正是:
流霞暮霭几多情,白鹭青鸥识旧盟。
山道蜿蜒通古寺,小溪流翠过芳蘅。
花间彩蝶追相舞,岭上鹧鸪自在鸣。
蒙顶夕晖禅唱里,青江如带水盈盈

倦客一看好一处所在:三四间茅屋掩映在古柏翠竹之中。一条大约二十余级的石板路通向公路,一块块茶园随意镶嵌在青山云雾之间。高处是蒙顶山主峰,隐隐可以看见大殿顶上在夕阳下闪烁着灿烂金光的宝顶。往西望去,青衣江蜿蜒在深深的峡谷里,块块梯田将河谷分隔描绘成或黄或绿的彩色图案。对面的周公山一直绵延向北越过碧峰峡后,同更远处的邛崃山脉相连,在两座大山之间有一条又浅又窄的缺口,那里就通向著名的【夹关】——茶马古道上一座重要的关隘。东北方向的百丈关早已不复存在,百丈湖如一弯新月躺在天边……这一带曾经是金戈铁马的战场:百丈关、金鸡关、飞仙关、夹关,分别扼守着通往成都、雅安、西康、邛崃的要道再加上滚滚的青衣江真个是称得上山川形胜!
就在倦客饱览这灵山秀水的时候,一位比倦客略为年长一些,但却精神抖擞,带着一点书卷气的先生,应小姑娘的呼唤从屋里迎了出来。口中不住说道,真是“朝闻喜鹊叫,原是贵客来”快快里边请坐。随即把众人引到向阳的一间房前。简单地自我介绍后,知道主人姓周,小姑娘叫小梅是他的小女儿。还有一个儿子,平时跑运输,忙时也帮忙打理一下农事。只有媳妇不甘寂寞在县城里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时装店。
主人随即把众人引到向阳的一间房前。这是一处敞轩,以地势而建挑出屋外,靠两个石砌的台柱支撑。地板是木板铺成,周边是半人高左右的竹木阑干。屋外菜园中的豆角和牵牛花争相攀柱而上,装点在栏杆上颇具风情。一张方桌临轩摆放,几张竹木合成的小凳,干净整洁。桌上一壶茶,此外更有一局残棋,棋局似曾相识。
须臾间主人已经收去残棋。小姑娘摆好了茶杯,往每个杯子里掺入了小半杯水,然后用一支木雕小茶匙往杯中投入茶叶并轻轻摇了摇,稍待一会就轻轻沥去杯中水,这时小梅让我们拿杯闻香。倦客端起茶杯慢慢靠近,一股沁人心扉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不觉喝彩道:好!真的是春天的气息。随着小梅再次续满杯中的水,只见微黄中带着绿色的嫩芽在水中轻轻地沉浮。杯中的茶水渐渐泛出了淡淡的绿而微黄的颜色,几乎就是嫩芽的颜色。水面上一道淡淡茶烟慢慢升起弥漫在四周,并融汇在夕阳的金色光耀里……此刻,倦客几乎忘记来此何事了。
接下来没有通常的讨价还价。主人在引见了嫂夫人后,嫂夫人即去准备晚饭去了,此时倦客开始感觉到这家人同其他蒙山人相比有些与众不同。嫂夫人性何,是土生土长的蒙顶山人,但眉宇间却暗含着小家碧玉的端庄,此外还有一种隐隐的英气,可惜话不多。此时小梅按我们需要的数量和品种帮我们分装茶叶。主人就同我们话起了家常:
他是64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这里的知青,老家在成都九眼桥不远的锦江边上。一次因上山出任务砍竹时不慎被毒蛇咬伤,却被恰好采药经过彼处的嫂夫人的父亲救了并背回家中,老人用祖传秘方替他排毒疗伤,并要女儿好好照顾,还派儿子去茶场报信。能在五步蛇的口下捡一条命回来,按他的说发是前辈子修来的福分……往后他们成为一家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提起老丈人,主人就赞不决口。说是他遇到过的最善良豪爽,而且最有学问的人。当他提起茶壶替大家续水的时后,倦客才赶紧问道:不知堂屋中那幅中堂和半幅对联是否出自老先生的墨宝。主人笑答,正是敝岳的手迹:
只见那幅中堂,遒劲有力且又有几分飘逸潇洒写的是放翁的一首诗: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爲國戌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此诗乃放翁罢官以后病老孤村,在七十高龄时所作,深深表达了诗人当时在自身病痛以及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中,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铁马冰河的梦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豪迈悲壮的情怀……落款是:恭录先祖诗以自勉,山野废人。倦客不禁心头一惊,暗叹这家人大有来历。
再看一付上联:
蒙顶结庐,守清贫而张气节,松声月色酬夙愿
联意清淡达观但略显出几分无奈与失落。倦客读毕不禁一声叹息。主人见倦客似像是此道中的朋友,不由出言问道,先生何事叹息,此字此联有何不妥?倦客猛然惊醒,自知有些走神,赶紧答道:仁兄想到哪里去了。此字涵颜真卿、欧阳询的气韵,更兼有苏黄二家风采,还有张旭之潇洒飘逸,确实是难得的墨宝,此字应得放翁真传。但联语只得一幅上联,有些可惜,不知何故?
主人答道,先生过誉了。这中堂是家岳手迹,这对联却不是家岳所写,是家岳祖上所传,据说当时吾祖写完上联后一直未得下联,后因病仙去,只留下一幅上联一直传了下来,已经不知好几代了。
倦客仔细一看。对联的字迹确实同中堂有差异,不但笔锋力透纸背,功力更加深厚,且带有明显得三分七分草的特点,更接近放翁真迹,纸色也显更加陈旧。即刻说道,确实是晚生看走眼了。见谅见谅……主人一笑止住道:先祖曾有遗愿,若能对出下联者,即将上联奉送,看先生谈吐不凡,何不一试?倦客当时推却道,才疏学浅,岂敢班门弄虎?不料同伴却极力在一旁撺掇,倦客只好说道,权且一试,恐怕会贻笑大方了。
说毕面对眼前的山川思忖着题联人当时的心境,苦寻下联,猛然间想到了那幅中堂,不觉暗道一声有了,口中却说权且一试献丑了,随即吟道:
蒙顶结庐,守清贫而张气节,松声月色酬夙愿;
蜀边思棹,耕墨砚以送春秋,铁马冰河忆当年。

读毕连声说道献丑献丑,僭越了!不料主人却马上拿出笔墨道:内人还在准备晚饭,还请先生留下墨宝,以送敝岳一观。到了此刻,倦客也就不再客气了。随即书成下联,并说道,周兄身世令人感叹,且同周兄一见如故,能与周兄交往,正可洗去在红尘中染下的诸多凡俗之气。凑成两咏以谢周兄不成敬意,言毕一挥而就:众人一看是七律两首首,诗曰:
其一、
饮罢临轩对夜沉,缁衣且任溯风侵。
星光闪闪浮河汉,淡雾轻轻掩秀林。
茶岭到来情切切,红尘望去意愔愔。
蒙山今又幡然至,此处樵翁最识琴。
其二、
独立苍茫自纵容,暮风夕露洗惺忪。
红尘少有知心客,仙境寻来故雨踪。
不是蓬山多渺渺,只缘俗事几重重。
凡胎难得天台梦,除却阮郎人不逢。
看罢众人一起喝彩,主人更是说道,得友如此也是我之大幸也,今夜我们不醉不休。酒席间倦客却一直心不在焉。主人借敬酒问道,不知吾兄有何心事,方便告知否?倦客一怔,连忙答道。无事无事,只是心慕令岳,不知现居何处?能容晚生一仰仙颜否?主人笑道,先生真是性情中人,却原来是为了这事。不瞒先生,先生所赐对联与诗作余已遣犬子送往家岳处,今日太晚,明早将请先生同往家岳处,家岳还有事要托先生呢。
当晚一行人就宿在这松涛流韵,月白风清的蒙顶山上。同伴酒后早早睡去,倦客起身踱到敞轩处,突然听到几声钟响从西北方向传来。按方位不是蒙顶主峰上的寺庙,心想这难道就是永兴寺了,钟声应该是晚课结束的钟声,距离此处不远,倦客往西北方向一望,在朦胧的月光下,隐隐约约看到一座丛林。塔尖上的青铜宝顶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辉。当时心想,反正是没有睡意,何不夜访永兴寺?随即披上一件背心,也不惊动任何人,向永兴寺方向踏月而去!正是
蒙顶穿云更出层,山岚夜雾几家灯。
松涛流韵随风起,焦叶托珠方自凝。
乌落疏林人迹缈,钟传古寺月华升。
浮生何处寻归宿?且就禅茶问老僧。

各位欲知倦客此行有何等际遇,且听下回分解

本帖最后由 juanke 于 2013-9-11 21:34 编辑

发表于 2013-9-11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品读!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帆烟雨 发表于 2013-9-10 1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初读第一回,亦在诗文中醉倒,过去只晓得倦客兄诗韵功底深厚,今天更知道老兄演绎故事也是高手!

多谢一帆兄临赏,你不想多读两回,探其究里吗?问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无缥缈 发表于 2013-9-10 1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鸿篇巨制,倦客兄不愧文学高手!

虚无兄过誉了哈,多谢临赏,顺颂秋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尧呈 发表于 2013-9-10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爽!

往下读你会觉得更爽的!
发表于 2013-9-12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3-9-8 1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饮冰夜谭》之与花有约第三章第一回

总第九回竹韵潇潇,古井枇杷齐入画;茗烟袅袅,波光云影尽知音。 ...

拜读倦客兄力作第九回,饱览望江楼众多雅联、佳诗、趣事。长知识了。谢谢惓兄的辛勤创作。祝好!继续读第十回!
发表于 2013-9-1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3-9-11 11:46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十回 茶山奇遇
买茶蒙山,茅屋书香藏雅士; 探胜古寺,松涛月色走书生。
倦客说道:那是在倦客方交天命 ...


蒙山奇遇,吟诗对句酬知己;
月夜幽思,步韵循声访异人。
拜读第十回奇人雅事脍炙人口。
倦客兄肚子里的宝贝实在充富,佩服。慢赏佳作!祝一切安好!
本帖最后由 一潭碧玉水 于 2013-9-12 21:39 编辑

发表于 2013-9-13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3-9-10 10: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钟扬兄弟慧眼!写这个故事的根本目的,就让人以另一种稍稍有趣味一点的方式去读古典诗词,达到让多一点人 ...

建议“置顶”。

发表于 2013-9-13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读完第十回,十分期待后续佳篇。
     
以武侠小说风格写诗人交往,空前!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潭碧玉水 发表于 2013-9-12 2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拜读倦客兄力作第九回,饱览望江楼众多雅联、佳诗、趣事。长知识了。谢谢惓兄的辛勤创作。祝好!继续读第 ...

多谢玉水兄的一贯支持,真是一位最佳听众。请上座看茶!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潭碧玉水 发表于 2013-9-12 2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蒙山奇遇,吟诗对句酬知己;
月夜幽思,步韵循声访异人。
拜读第十回奇人雅事脍炙人口。

还有真正的你想不到的事情在后面呢。祝秋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鹤 发表于 2013-9-13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建议“置顶”。

多谢支持,置顶就不必了,每周更新二至三回,帖子自然会上去的,还早呢,计划八十回。问好并颂秋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老顽童 发表于 2013-9-13 2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刚读完第十回,十分期待后续佳篇。
     
以武侠小说风格写诗人交往,空前!

多谢老先生远道而来听书,溢美之词令倦客愧煞。顺颂秋祺!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回  古寺闻道
品禅茶,古寺更深来倦客;
听遗曲,香溪水暖有知音。
话说倦客在朦胧的夜色中向永兴寺方向行去,晚风吹动中阵阵松涛声引人遐想,一弯淡如眉黛的新月散发着醉人的清辉,夜空显得洁净深睿,时而有一颗流星划破天穹,大地在仲春的怀抱中入睡了,宁静而且香甜。
当倦客踏着长满苔藓的石阶走到这座古庙时,又听到一阵钟声。突然让他想起了张继的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为一个夜闯古寺的不速之客,他究竟会遇到什么呢?
行到门口见厚厚的山门只是虚掩,但倦客没有贸然地推门而入,站在们外喊道,晚生夜访宝刹,不知可否?
只听到放佛在来自远处的一个苍老但慈祥的声音道:施主既来佛门就是缘分,何必还问可否?倦客会意,推门而入,进入山门两边塑着哼哈二将,再往前行是四大金刚,只见一个小沙弥候在那里,说道施主请随我来,(听嗓音,不是刚才说话之人)跟着这小沙弥穿过大殿旁的侧门,小沙弥指着一间开着门的禅房道,你要找的人在那里,各自去吧:
倦客一看一位老僧闭目跌坐在蒲团之上,(倦客心中奇道:他怎知我会去找谁?)进到禅房中只见室内除一个几案,上面放着一个大木鱼、一叠经文外,就是一枝洞箫和一把茶壶、一盏茶,地下两个两个蒲团外再无长物,只是几案对面墙上的一幅画显得有些特别:那是一幅水墨折枝梨花,淡淡的墨痕渲染出皎洁如雪的梨花,枝条横溢斜出,随意中透出几分直欲凌空飞去而不能,反而折枝而坠的伤感……留白处题有一绝,酷似放翁真迹
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窣地最相宜。
征西幕府煎茶地,一幅边鸾画折枝。
倦客记得读陆游传曾有记载:此画乃南宋乾道年间四川宣抚使王炎所有,而放翁正是在以左承议郎的新身份,千里迢迢从夔州通判任上,日夜兼程赶到【南郑】——当时南宋朝廷的西北边疆前线,在第一次拜见王炎时所见。后来一力主战的王炎受朝中投降派的的排挤,令里应外合收复长安的计划毁于一旦,也令放翁为此而失去了一次极佳的报国机会而饮恨终生!
这幅画是唐代大画家,就是诗中所提到的边鸾所画。极有可能是因王炎赏识放翁的抗金决心和才华而在临别时将此画相赠。但此刻,这幅承载着一个重大史实的画,却挂在这间小小的禅房之中,简直令倦客目瞪口呆!
就在此时,老僧开口说道:你果然等不到天明就来了,来了就好。茶已经替你准备好了,施主一路受夜露山风之袭,先请坐下来喝口禅茶吧。(倦客心道,更奇了,他居然早知我会来。)
倦客谢道敢问圣僧法号?老僧微微睁开眼说道:叫我无嗔吧。坐下再说,倦客连声谢过,端起茶喝了一口。只听无嗔说道,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问我,不过还是我先来问你吧。施主初品禅茶感觉如何?
倦客答道:味道很淡。无嗔再问:还想再品否?倦客道:想。无嗔道:好。请先听我吹段箫施主可一面品茶一面听箫。说毕从旁边的几案上拿起箫,倦客隐隐看见紫竹箫身上有玉屏二字,并刻绘有龙纹图案,大致看看箫长三尺有余,共有七节,应算得上是一枝极品的玉屏洞箫.
寻思间,无嗔禅师已经开始吹奏.倦客一听是一支熟悉的曲子《苏武牧羊》,足以穿云裂石的箫声,将大漠黄沙、冰川白雪一一充塞到这仅只方丈的房间,一时感到悲凉壮阔,让人的情感不自主地融汇到了流胡十九载的苏武的身世与气节之中,仿佛红烛的焰火也因之而凝固了……
倦客一边听,一边慢慢饮茶,感觉苏武那种气节与执着,就如盏中之茶味一样,随着无嗔时缓时急,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箫声,渐渐地变浓,其情其味直逼肺腑。茶中的苦味亦使人欲罢不能。
箫声在一段三度音阶的环回中慢慢低下去、此时倦客感到曲中所寄寓之情韵就如口中之茶一样,咽下去了但余味尚在……沉思中无嗔突然问道:施主这茶吃出味了么?倦客答道:晚生愚钝,刚刚品味出一点。无嗔道:看来施主是还想品下去了。那就继续吧,老纳再为施主吹一段曲,说毕鼓唇再吹。
但倦客却没有听出此曲的来历,只感觉是在和风袅袅的春日,一对情侣在相互诉说着一段难忘的往事,一种委婉缠绵的情调中却夹杂着几分哀永、几分无奈。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此刻的一个休止符,让人感觉世间事在这一瞬间完全停了下来,时间、环宇,同时凝固在这一瞬!真个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短暂的停顿后,箫声再起,曲调归于平和、舒缓,口中的茶味也渐渐变淡……让人突然间感觉到所有的执着就融化在这淡淡的茶水和箫声中了。倦客突然说道,圣僧不必再吹了。就在此刻,曲子突然从高音一跌八度,在三声徐缓悠长的泛音中慢慢消失了……岂料拈花叟听到这里不觉倒抽一口凉气,陡然插嘴道这是本门祖师所创曲子!……倦客不容他插话继续说道:
这时,无嗔放下洞箫说道。看施主的神气,想必是知晓前一段曲子的。对第二段曲子,却不知出处,不过老衲可以告知的是这段曲子叫做《城南沈园对》。原本是需要两支洞箫同时吹奏的。而且两支洞箫还必须一枝是宫调一枝是商调,用以表达男女之间的对诉……施主不识此曲,但也能心领神会,凭此同老衲就确实是有缘之人了。
倦客此时还在沉思中,苏武的际遇与执着;放翁和唐婉那一段哀永又无可奈何的情爱与分离,这一切就演化在这一盏茶,两段曲的功夫里。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捧着茶碗进入一片迷茫,到此刻的一片清凉,也就这一盏茶的功夫!
这时无嗔突然说道,老衲敢问施主:“为何为而来否?”
无嗔这一问,听在倦客耳中却有如当头棒喝!不自觉地放下了捧在手中的茶碗,感到一时间心中空空如也,竟然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何而来了。于是,倦客只好老老实实地答道:禅师容禀,晚生实在是无所为而来。
想不到无嗔竟然圆睁一双长长的白眉下那双精光四射的双眼,看着倦客道:善哉、善哉,原来施主的悟性竟是如此之高,施主可以去了么?倦客打一躬道:骚扰了,晚生这就告辞。无嗔说声:去吧旋又闭上双眼。
倦客轻轻退出门外只感觉一种说不出的舒坦,逆旅天下的惆怅,江湖沉浮的失落,以及此前对主人家以及老僧的种种疑问等,一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不禁想到原来世间事竟是这样容易放下的。正是:“红尘岂少牵肠事,品透禅茶自等闲。”
第二日天方拂晓主人就叫醒了倦客,倦客草草梳洗后随主人来到一处房间,却原来是主人的书房,墙上一副对联是:


“扫几清风作帚;开窗明月为灯。”                              

另有一幅中堂:题着放翁的一首诗:

拂剑当年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
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藏名万衲中。

落款是:末学后进周继游题此以自警。倦客心道,周继游这就是主人的名号了。
   

      主客寒暄后落座,主人指着桌上的几件物事道,这就是家岳要托付仁兄的事情。倦客道,尊岳与晚生恕不相识,怎么突然会有事相托?主人笑道:仁兄昨晚不是已经同家岳见面了么?家岳正是寺中的无嗔禅师,俗家姓长孙,但觉得此性在当今略显招摇,就从内人一辈全改性张。今日一早家岳差人送来这几件东西,并交代了托付仁兄的事宜。不过事前小可也的确是将仁兄落脚地在归州之事禀告了家翁,此事也巧,家翁所托之事就在归州。
倦客心道,这事也越来越奇了。不过在这蒙山顶上,这家人家的举止确实是与众不同,自古渔樵耕读就被誉为四大贤人,确实不错,此番得以结识这样的人物也算不虚此行了。
这才仔细一看:一件是那半幅对联;一件是那幅堪称无价之宝的折枝梨花;一件就是那只七节玉屏箫。
倦客不由说道:这几件东西如此珍贵,不知要托晚生送与何人?
主人说道:好叫先生得知,家岳乃剑南派嫡系传人。家岳祖上在清初参加了抗清义军,一直坚持到乾隆四十一年,在六十万清军长达五年的围剿下最后才放弃了根据地。家岳祖上沿金川河一路南下,后在夹关遭遇清军的堵截,经过血战,只身一人跃下悬岩,却因一横出崖壁的树枝而得以生还。后辗转来到蒙顶山上,却因误食毒果而命悬一线。
这一段往事让倦客听得惊心动魄,忙问道:后来又如何?主人言道:世间事巧在机缘。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佑吧,正在最危急的时刻,恰遇一位奇人救了他。说奇是此人乃是蒙山茶圣吴理真的后裔被人尊为银须老人,不但种茶制茶技艺了得,而且精通医道。昔日神农尝百草曾日中七十二毒,却因茶而解。在我祖奄奄一息之时,正遇银须老人经过此处,一看他面色已知究理,这蒙山到处是茶树,他顺手采摘了一把嫩茶,嚼碎后度如我祖口中,然后再替他运气推拿,待稍见好转后,就扶他回到自己家中。一幅汤药过后,我祖渐渐复原。从此就在银须老人家中住了下来。
银须老人只得一个女儿,最后将吾祖招为女婿,吾祖就在蒙山隐居下来,由此逃过了清军的追杀。
家岳就是吾祖的的第六代传人,他继承了剑南派和银须老人的功夫和医道,文武双修,却不料在四十岁左右时因练功不当,而导致不良于行。从此心灰意冷就到永兴寺去出了家。不曾想却成就了一代高僧。
说罢长叹一声!倦客问道:那禅师又有何事要托晚生?主人接着说道:剑南派原分阴阳二派,皆因在南宋末年抗元失败,撤退途中吾派祖师西蜀子和情痴女相互拿错了秘籍。因而后代弟子,在练功时不能做到功夫套路和练功心法的统一而无更大的建树。家岳就是在企图自行寻求突破时而失败导致身残,并不允许我等再行练功,只允许做一个本本分分的茶农。
后来听一位来买茶的客人说道,在归州某处曾见到一位异人,有一枝同家岳一模一样的玉屏箫,上边刻绘的是凤形图纹,也会吹<城南沈园对>……家岳知道,这一定是失散到该处的本门师兄,而且有我本门秘籍,只可惜家岳已年老身残,再也无暇前往。所以这次知晓了先生的为人、品格,又听说是当下落脚在归州时,就想请先生代为寻访自己的同门。这箫和半幅对联就是信物。说到此先生该明白了吧?
倦客问道,这位异人姓氏名谁,住在什么地方,有详细一点的说明么?主人说道:如果有详细信息我等早就寻了去了,哪里还会等到今日?那位客人语焉不详,他是当年旅游路过当地怎么记得许多?倦客又道,如果找到他又若何,是否就请他来蒙山还是如何?
主人答道:都不必了。我等资质愚钝,都非练武之人,能将先辈的医道和茶道继承下来已经尽力了。先生若果寻到家岳的同门就以这半幅对联为凭,将洞箫和这幅画交与他,他自会凭此解开本门心法的。此外让他知晓还有一位同门在蒙顶山就可以了,说罢长长一揖。
倦客赶紧答礼到:周兄休要如此客气。对这等忠义之士,我是敬佩无比,回去后定当尽力寻访。让贵同门早日团聚。主人说道:那就有劳了。此外,余还有一件东西相赠,说着递过一本手抄的小书,倦客一看封面上四个古朴大字《梅花古谱》,打开一看,是一本棋谱。倦客本来也喜欢下旗但棋力很勉强。得此赠自然很欢喜,连连道谢。
谁知主人却说道,先生还记得初来时我桌上那付残棋否?倦客答道:晚生看得不是太仔细放佛是 <独兵擒王>?主人道先生好眼力正是这局棋,陈抟老祖当年同赵匡胤下棋就凭此局赢了华山,此谱就是陈抟老祖所创请先生好好收藏有空翻翻,说不定先生今后有用得着的时候。时候不早了,先生的同伴们也起来了,我们先别过吧,后会有期。……
听到这里拈花叟马上说道:老花有个不情之请,倦兄能同我去一次蒙山么?倦客答道:我知道你想做什么,可惜你那位师叔在我离去后三天就圆寂了。真称得上是一位高僧,走得丝毫无有牵跘。拈花叟一时无语。
  各位欲知倦客蒙山之行的之谜,请同拈花叟一同期待。
现将梅花谱中独兵擒王的棋局附在这里以飨读者诸君
如图红先车六平四车7平6;车七平三车6退1;车三进二车6退7;兵二平三车6平7;兵三进一黑无续招,红胜
简评:
  在黑车黑卒双鬼拍门的情势下,红方首招弃车换兵乃唯一选择。次招红车悄然平三,一瞥之下难解其意,且红方以一车一老兵攻击黑方一车双士,有无必胜手段,令人疑虑。但平淡中见奇特,竟是谁也看不起的老兵匍匐两步,禁制黑帅,不动刀枪,强龙授首。如此棋局,别出机心,趣极妙极,非但赢者施施然而乐,输者也会忍俊不禁。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棋谱图片看不见,补一张!

独兵擒王.png


发表于 2013-9-1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juanke 发表于 2013-9-15 1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棋谱图片看不见,补一张!

真是蒙山奇遇。奇人异事引人入胜。不知倦客兄是写小说还是写回忆录,是真是幻,我已经迷糊了。
特佩服那段对箫奏去的描写,不是音乐的行家里手写不出这样深刻生动的赏读文字。
辛苦了,孙祝中秋佳节兄嫂及全家幸福愉快!

发表于 2013-9-1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回必读。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