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041|评论: 0

[原创]感怀故乡的茅草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03:16 | |阅读模式

我老家的祖屋是间茅草屋,从我爷爷的爷爷就已经存在在老家的后山坡上,有一种古朴的宁静美,它悠然、超脱、物我相忘,挟带着荡气回肠的侠骨柔情。前天老家带信说又要将它重新修整了,让我们这些晚辈拿些钱回去。

我不禁开始怀念了,茅草屋是我梦里老家的主要背景,老屋在梦里如中国民俗画上的景垛;在烟雨迷朦的水墨图中,如果没有三勾两笔的茅草屋点缀,便缺少盎然的生机。好比历史,没有人物的庄重出场,历史将是一片苍茫的废墟,时光寂寂也如一烟衰败的枯草。

故乡的茅草屋让人联想起素朴的农耕生活。在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勤劳的先民们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出一道道田地,然后从山上弄来干枯的野草,再从地表向下挖出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将捆绑的树枝或野草沿坑壁围成墙,简陋地抹上草泥,屋顶上搭些草木,这便是他们搭建的用以躲避风雨、躲避禽兽灾害的屋舍。聚落的先辈们为了摆脱对生存环境的先天依赖,创造了自己的栖居。他们勤劳的躬耕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为了养活自己的儿女,为了能生存,不停的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抗争。争一席之地。当历史跨入了新社会。政府逐步为他们建起了瓦屋,爷爷他们搬离了老屋,于是老屋的茅草屋便是家乡一面永不生锈的镜子,发出古铜般的光亮,不管沧海桑田,依然闲情自在地在稻浪花涛间映照着爷爷的爷爷那辈人的勤劳映照新旧时代的差异。它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敦厚、纯朴的形象孤立在葱茏的山坡上,青山为邻,翠鸟相伴,髯发银须在风中轻轻飘动,怡然面对田间花开花落。

家乡的茅草屋荟聚着巴山儿女的精神,它宁静、淡泊、悠远、纯朴,以质朴的情怀牵依着人类的灵魂,让人神往留恋,返璞归真。陶渊明曾在诗中描绘: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年亩,草屋八九间,杨柳荫后檐,桃李罗屋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离尘烟、遁世归隐的生活一度寄托了诗人淡泊的田园理想。陋室土墙、柴门荆扉虽然清贫困苦,但摒弃了世俗的杂念与纷扰。采菊东篱,露湿沾衣,荷锄踏月,披草往来;日子像闲云野鹤一样逍遥自在、怡然自得,灵魂在乡野牧歌中放飞,轻盈得像岸边的青青杨柳,在柔波中微风荡漾。茅草屋的闲适、平淡是田园诗情的写意。

家乡的茅草屋隐约透露着悠然、超脱则孕育着巴山儿女的另外一种品格,它谦卑、和逊、恬淡、隐忍、能屈能伸。巴山游击队在离开大部队身处四面白色恐怖之际,在冰天雪地的大山中韬光养晦不断的与天斗、与黑暗斗争,始终把自由之火电亮在这片苍山寂水,让人民能坚持到新中国的来临。简朴的家乡茅草屋是实在的,在坚韧和勤勉中撑起不屈的脊梁。它像中国久远年代的古陶,外表粗糙、劣拙,隐含着敦实、沉厚和睿智的光芒,衬托着庄重的背景,则显出雄浑的气魄来。

写到这里,我不禁站立起来,伫立在窗前,遥望烟雾中的南方故乡,想象:在寂寞的山野中,一座低矮的茅草屋默然静立在残道旁,炊烟袅袅,仿佛又看到先辈挥汗劳作的模样,那面永不屈服的气节在迎风招展!我离开家乡已有二十多年了,逐渐远离了茅草屋,模糊了故乡的模样,却无法割舍老屋草屋情结,我想当我靠近家乡的茅草屋时,一切就会变得赤城而坦然。

好想重回到儿时的摸样,再赤脚走一遍乡间的小路,再闻一闻山野的无名野花香,然后摘一根狗尾巴草嚼嚼,满嘴生香,仿佛自己变成了一颗星星,正和世界神秘地对话。

2007年12月26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