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独立,才有尊严
茅卫东
今天新学期第一天上班,教师大会上领导说,今年的职称评定又不同以前了,有名额限制,即使你条件合格,也得按照学校条例打分排队,分数低者学校这一关就过不了。
评职称是许多老师心中的痛,有的老教师甚至因此而自叹斯文扫地尊严丧尽。想起去年一篇约稿,为阅读方便,略作修改,重贴一下。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百度了一下,获得如下解释: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
从这个概念出发,考量教师现在有没有尊严,很容易得出官方与民间不同的结论。
从官方的角度看,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应该是历史上最好的了。挂一块“教师之家”的牌子可以防盗,鼓励教师好好干“回头我提拔你当售货员”,这些已经是陈年往事了。现在教师有“教师节”,有“教师法”,收入也不错,自然应该说是有尊严的。
可是如果从教师的生活体验来说,至少我就会时常产生没有尊严的感觉。比如,社会上不少人羡慕教师有寒暑假,实际情况如何呢?很多学校,特别是中学,每周总有几个晚上是要求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坐班的,或辅导或备课也可能开会培训什么的。平时,一般学校老师的上班时间可能只比环卫工人和公交司乘人员晚一点,下班则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差不多。不过,小学班主任和中学老师的下班时间可能还得另说。而现在教师的寒暑假,有各种培训任务,家访要求,并不是实打实能够放假的。这样算一算,其实教师和其他行业放假也差不多,只是放假时间集中了一点而已。如果考虑到教师下班后还时不时会与家长联系(就刚才,一个家长来电。他孩子上次根据学校提供的一则就业信息后去酒店面试通过,说好当文员,现在培训结束她被安排做服务员,他说这个工作没有意思,不想让孩子做。我提供了几个建议,让他自己决定。这个家长还是比较信任我的,沟通比较顺畅,十分钟),双休日要补课等因素,八小时工作时间的规定,是不适合教师的。换言之,教师工作似乎不在《劳动法》的保护之列。
再说教师收入。本县每年都有“慈善一日捐”活动,说是捐,其实捐给谁、捐多少、什么时候捐都不用我们操心。上面发个文,我们签个字(不签的后果,你懂的),然后钱就从我们账户上扣除了(说明,此文写后不久改成捐现金了,数额也不再明文规定,不过大家基本照旧例捐,原因你也懂的)。虽然这点钱不足以影响我的生活,但大大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的权利没有得到尊重,这让我很没有尊严感。
上面是我以个人生活体验为依据的一点想法。但我总觉得,说尊严就是权利被尊重,很有道理,却似乎并不充分。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八路军独立团骑兵连为了掩护全团突围,明知寡不敌众,却一次次向日军骑兵联队发起冲锋,直至全体阵亡,日军骑兵联队指挥官示意部下向阵亡的对手表示敬意。据说,这样的情境并非影视作品虚构,只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历史场景的再现。
夺取了对手的生命,又向对手表示敬意,我们或许还可以说那是“鳄鱼的眼泪”。明知不是敌人的对手,狭路相逢却挺身而上勇于亮剑,这是勇士对自己名誉的珍惜。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他们也是有尊严的。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在监狱里度过27年的铁窗岁月。一个黑人囚徒,在盛行种族歧视的国度,可以想像他在监狱里的日子不会好过。曾有一个白人狱警多次迫害曼德拉,有一次他又嘲笑曼德拉,曼德拉对他说:除了你身上的制服让我尊重以外,你就没什么值得我尊重的了。那个狱警听了哑口无言……后来的情节发展颇有些戏剧性,这个狱警改变了对曼德拉的歧视和迫害,两人成为了朋友。这个狱警在退休时真诚地向曼德拉道歉,对他过去的行为表示忏悔,曼德拉原谅了他,直到曼德拉做了总统他们还保持往来。
被对手夺去生命的人,被囚禁的犯人,他们都有尊严,甚至能获得对手的尊敬,他们靠的是什么?
我想,他们靠的信念。这份信念,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他们靠的是行动,不是为了获得谁的认可,而是为了践行自己的信念。
这样的信念与行动,可能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不难看到, 许多老师为了职称为了先进,拉关系,走后门,四处求人,请客送礼,有何尊严可言?事情办成,春风得意;希望落空,黯然伤神。还有人说怪话,骂大街,与同事过不去,拿学生出气,甚至作出更为过激的举动。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末位淘汰,我们教师无力拒绝,但是各种荣誉和奖金,决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为了一些虚名,为了一点小利,我们扭曲了自己伤害了学生,甚至用生命去争取,这样做值得吗?我们为什么不想开点,重新体验教育的真正乐趣呢?”还可以补充一句,想开一点,也能够重新获得为师的尊严感。
或许,想开一点,太难。很多老师认为,事业成功无非就是得到名优教师的称号,得到各种荣誉和奖金。也有人就希望教师这个群体把奋斗的动力集中在职称、名利的追求上,把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定位在获得领导和体制的认可与赏识上。对很多老师来说,“教书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现在只是成了自己不突破底线的一个理由;学生的认同与感谢,也只是无奈中的一个安慰,真正让大多数教师兴奋并为之努力奋斗的,还是来自上级的表扬、奖金和荣誉。在很多教师的心里,校长、局长——更不要提更高级别的领导了——永远是高高在上。在领导面前,这些老师永远摆脱不了一种自卑甚至自贱的心态。
这让我想起了李世民。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新进的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高兴得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皇帝很开心,很多人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皇帝开心,只要皇帝开心,这些人就开心了。那个让皇帝站到一边以免妨碍自己晒太阳的第欧根尼,对于他们来说永远只能是一个传奇。
只是这样的人,恐怕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尊严。不知他们能否听得进这句话:已经衣食无忧,何必“卖身”求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