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古蔺县的一种特色食品。享誉整个四川,现在已经走出川内,在其它省市站住了脚根。 古蔺麻辣鸡始创于解放初起,创始人系四川省古蔺县人聂墩墩。因古蔺属于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山高坡陡产有优质土鸡,加之当时古蔺人多以体力劳动为主,食品口味偏重,因此聂墩墩以重麻重辣创造出了这道菜品。 这道菜先要以多种中草药熬制的香料将鸡煮熟,要求是内面鸡肉脱骨,但外表形状不变,成金黄色.在食用时,剁成小块,并拌以特制的以麻、辣为主的佐料,一般吃时都是首伴入佐料,隔一、两个小时,等味已经充分融入鸡肉时,就可以上桌食用了。这道菜尤其是以下白酒,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如茅台、郎酒)为最佳。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古蔺麻辣鸡已经由原来的聂墩墩为源头分支出了很多流派。有以中草药味更浓的,沾着佐料吃的传统改进型麻辣鸡,也有不用中草药香料,只用清水清炖,最后以佐料拌好,码上两三个小时的,后被称作“白砍鸡”,还有在佐料中加入大量鸡汤,将鸡肉用木棒砸出鸡油,再充分浸泡而成的,后被称“棒棒鸡”。 然而不管怎样,麻辣鸡始终是古蔺人招待亲友的必备食品。 古蔺麻辣鸡是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地方小吃,是古蔺人祖祖辈辈研究出来的一种卤制小吃,以鲜 香 麻 辣 著称,每当逢年过节古蔺的家家户户就准备一只大鸡公以自家自制卤水卤制然后再加以自己所制作出的特制蘸水然后邀请自家的亲戚一起品尝。后来有发展出了味道怪异的古蔺椒麻鸡与古蔺麻辣鸡被后人称之为:正中不过麻辣,怪异不过椒麻。 在古蔺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出售麻辣鸡的摊点。唯“聂墩墩麻辣鸡”尤其出名,为古蔺麻辣鸡的正宗。其特点是选料严格,工艺考究,香气扑鼻,肉质细嫩,皮脆脱骨,咸淡适宜,麻辣得当,凡品尝者均赞不绝口。喜欢川味的客人来到古蔺,都要品尝一番。
棒棒鸡
棒棒鸡相对麻辣鸡而言,是泡在水里的。很香,很好吃。
三香包子
蒸。精面粉加面肥、温水揉匀,发酵后加碱揉匀待用。小豆淘洗干净煮烂揉压成茸泥加糖、油炒成洗沙馅,猪肉剁成肉末加盐、味精、胡椒粉、葱花、香油拌匀成肉馅。压扁包入肉馅、豆沙馅、白糖,上笼蒸熟即可。 三香:肉香,葱香,糖香。 风味特色:造型美观、甜咸相间,鲜香爽口。
黄粑
黄粑,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糍和。其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是良姜叶,黄粑的香味正是来自良姜叶内所含的芳香油。 主要配料:优质糯米、大米、红糖或白糖、良姜叶。 做法:1.先将一部分洗净的大米与糯米打制成混合的米浆 2.将剩下的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 3.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少量的红糖或白糖。 4.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大饭团了,并摔打成型。 5.用洗净晾干的良姜叶将成型的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食用方法:刚蒸熟的黄粑香气扑鼻,可直接食用; 冷却后,可切片油煎,或放入醮糟水内煮沸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猪儿粑
猪儿粑是闻名全川的小吃,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质量优良,以其糍和而味香糯软而不粘牙的独特风格,成为四川名小吃之一。猪儿粑分咸馅、甜馅两 种。 咸馅以鲜猪肉、冬笋、香葱、味精、精盐等为原料;甜馅以白糖、化边油、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为原料。包馅的原料,则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饭米磨浆吊干后的粉子。刚蒸熟的猪儿粑洁白而有光泽,仿佛是煮熟的小猪,故而得名。 正宗的猪儿粑还要用上正宗的猪儿粑叶来包,蒸好以后才有叶子的清香,这种香味是其他叶子所不能代替的.
米粑粑
糯米或者大米泡涨后,再用石磨推出成细面,并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发酵,最后用蒸笼蒸熟食用.其味是天然的糯米清香,甜中有回味,老少皆宜. 如今发展出加了黄糖的黄糖粑粑。
胡海椒(胡辣椒)
将晒干的红辣椒擦干净,剪成小节(也可以不剪),用锅干炒至脆,冷却后舂成辣椒面(不宜太碎),可用来拌酱油,做蘸水,一种焦香味自会立时扑面而来。在农村烧有煤火的,通常是把辣椒放在灶上炕,直至炕脆了,用手捏碎,然后拌辣椒水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