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62|评论: 2

[梨乡文艺] 当年工厂的故事(一)----拉风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循规蹈矩的我,近四十年是在一个工厂工作。那工厂,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消失。或许对自己的工厂的怀念是永恒的吧,常常于梦中回到当年的工厂,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拉风箱
       当年,我们厂负责县城周边一个区以及亭子公社的生产用犁铧。
       铸铧,时下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也许年轻的朋友还不知道,这儿只好多说几句:我们的铸铧,是纯粹用传统的工艺,先用石头做出阴模,再在上面糊层与铁铧厚度一样的泥浆,烘干后就用来打芯子,然后再刮掉泥巴,给阴模上下两半的结合面开出边子,这就是以后铁铧的刃口。浇注时,放入打好的砂胎(芯子),两片模子合起来,那铁铧的型腔就形成了,浇入铁水即可。
       那犁铧,一年四季都要铸。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人们只有用风箱来鼓风化铁水。那时一般是三、四月份栽秧的季节,有限的电力要用来保抽水栽秧,工厂的用电只好暂停。为了完成支农的任务,工人们只好革命加拼命的拉风箱化铁水了。
       还要说说风箱。我们的风箱是用来给化铁水的炉子鼓风的,那风箱是圆筒的,长约两米,直径四十多厘米,是用一整根樟树挖成的。风箱上有出风槽,中间有个阀门,俗称“摆叶子”,可以挡、开风,风箱的主体筒子内壁圆且光滑,有一个同样是圆盘的叫毛儿头的活塞,四用鸡毛扎起,拉动时鸡毛与筒身摩擦,将筒内的空气压缩到风槽中,风箱筒子两头的堵头,堵头上开有小孔,附有阀门(也称“摆叶子”),用装在毛儿头上的风箱拉杆往前推,面对人的一头的“摆叶子”打开,可往筒内进空气,而毛儿头另一端的风筒内的空气受压而将其档头的“摆叶子”压在堵头,这样风就由风筒进入风槽而将“摆叶子”冲至另一头将那段风槽关闭,压缩空气就由风槽进入出风口再由送风筒送入化铁炉。
       拉风箱的人最怕的是按浇出的铧来考核换班时间,一个班两个人,拉出25只铧来后才能换班,这可是硬碰硬的,扯不了假水。
       那时从其它车间调过来的身强力壮的男工,还拉不过熟练的女工,因为拉风箱是两个人一起拉,推拉配合黙契像跳芭蕾舞一样,手握箱杆,随节奏弯腰前推、抬脚、后仰拉回,似风摆杨柳,联手觉轻松不少。反之就很是累人了。
       拉风箱时,拉、推相变的一瞬间,风箱杆要迅速地一顿,将风箱的“摆叶子”紧紧地压在堵头上,使之不漏气,反之则有相当的空气从“摆叶子”与堵头的间隙中漏掉,从而风量减小。
       因此,不光是要有力气,还要有巧劲,还要两人配合好。那些其它车间来的身强力壮的男工,没有此经验,一天搞得腰酸腿痛手杆痛,要比熟练工费的时间多才拉出那多铧来。
       不过,拉风箱很单纯,拉了下来,就躺在那用来烧草灰的谷草上,或四仰八叉的眼望天空“冲壳子”、或看小说、或在谷草堆中打跳,还是很惬意的。
       后来,电力供应充足了,我们是用单向的小鼓风机化铁水,就不用人再拉风箱了,可我一直想不明白,两米长的一整段木头,没有机械,人们是怎么挖空了的?
       哦,还要补充一句,那单向的电动风机,配套功率是1.5KW。
       2013-8-30
本帖最后由 huangguangyong2 于 2013-9-3 19:25 编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9-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做饭也拉风箱,倒是朋友说的一段整樟树木头不知道是怎么挖出来的。香樟树做的装衣服的箱子很是香!:loveliness: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旺 发表于 2013-9-4 15: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时候做饭也拉风箱,倒是朋友说的一段整樟树木头不知道是怎么挖出来的。香樟树做的装衣服的箱子很是香!:l ...

唉,总算有人回复了。
你那煮饭的小风箱,是四块板钉的箱体,其余的结构和大风箱一样。那些年,我们厂有两个师傅一年四季专门做,是县煤建公司的节煤股来领,下乡给老百姓改灶。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