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环境文明健康与否,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让网络成为传播更多正能量的平台还需各方面的努力。
首先,法律方面的规范。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5.91亿人,在这个巨大网络平台上,仅靠网名自律显然很难做到规范有序。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制度,落实法律的力度,保持制度刚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威慑惩戒违法行为,是为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和权利意识,依法管理和使用互联网。从法律上规范网络行为,才能使网络空间更规范有序。
其次,政府方面的监管。相关的部门要高度重视网络这个平台,正确捕捉网络声音和网络舆情,加强舆情分析和监测,加大正能量宣传力度。对于网民的议论和群众的诉求,政府必须正确对待,认真处理,解决好他们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党风政风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建设性建议和意见,要分析研究、积极采纳并尽力落实。同时,要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在促进网络舆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同时,逐步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
再有,网民的负责行为。网民在打击网络“负能量”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网络传播的特点在于“发散性”,即网民个体可以通过“转发”“转载”“评论”等方式参与其中。网络“负能量”能否“兴风作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态度。如果网民能够不偏听偏信、不对未经推敲的可疑信息擅发评论,每位网民都能多一些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少一点冲动偏激、轻信盲从,同时将获取的正能量及时传播给他人,让正能量占上风让正能量占上风,才能让情绪化的“负能量”失去市场,才能让网络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向善力量。在我国,网络侵权与犯罪早已明文入法,网民在网络世界的权利同样受到法律保护。网民法治意识越高,网络“负能量”传播就越难;网民维权意识越强,网络“负能量”就越没有藏身之地。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只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的网络才能更文明、更健康、更安全,网络才能成为正能量的集散地与释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