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子访民情
“您家里有几口人?”“家里收入怎样?”“有没有啥需要帮助的?”……来到村里的第一天,“亲戚”们就马不停蹄地去村民家里“串门”,耐心仔细地询问着村民们的家庭人员、生产生活、身体现状等基本情况,并分类记录在册。
在79岁高龄的村民吕培秀家中,当“亲戚”们了解到老人子女均在外务工,老人一个人独自在家无人照顾时,都露出了十分关切的神情。
“如今天冷了,您可要注意保重身体哦!”“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联系嘛!”“我们会常来看望您的!”……“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关切话语,令吕培秀心里倍感温暖。
“还是党的领导好,感谢领导们的关心,谢谢你们!”吕培秀双手紧紧地抓着“亲戚”们的手,只一个劲地说着“谢谢”。
除了了解每户村民们的基本情况,“亲戚”们还很关心全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村里的支部建设、发展思路、农资技术等都一一备案。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这个村的村民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县委组织部的陈波说,“我们将把收集到的情况进行梳理,并尽力协调相关部门对他们进行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同吃同住同劳动
有的翻地、有的打窝、有的栽苗、有的挑粪……10月15日,“亲戚”们出现在天神庙村陈善华家的地里,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帮陈善华栽油菜。
“在昨天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他家缺少劳力,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帮忙了。”“亲戚”廖七游川告诉我们,此次他们下来驻村蹲点,是带着“三带、三要、四不准”来的,“三带”即带着政策、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接触群众、了解民情;“三要”即要吃农家饭、要睡农家床、要干农家活;“四不准”则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扣减村民食宿费,不准没解决问题就回家。
“看着这些平时坐办公室的干部与我们农民打成一片,心里倍感温暖。”看着在地里忙碌的“亲戚”们,黄朝华家感慨不已,“你看他们那一脸的汗就知道他们是把我们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在做。”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我补上了学校里学不到的密切联系群众这一课,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生产生活的不易。”廖七游川说,“回去后,我将认真思索,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以更好地服务群众。”
一门心思谋发展
“天神庙村有很多孤寡老人,这个我们应该想个对策。”“村民们都有致富的愿望,只是缺少技术和资金。”“村里有业主发展莲藕产业,可扩大规模或深加工,以留住外出的年轻人。”……
每当空闲下来时,“亲戚”们也顾不上休息,就忙着召开“碰头会”,相互交流着各自收集到的民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为天神庙村的发展和群众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同时,他们也利用院坝会和“串门”机会,向村民们收集发展意见建议。
“通过这几天驻村蹲点,发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还很差,农民致富还得找政策、想办法。”陈波说,“一方面,我们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就立即与相关部门和乡镇一道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一定会带回去反映给领导,由领导决策解决,争取早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些干部为我们的事太上心了!”村民黄朝华告诉我们,这些干部白天走村入户,帮助农民排忧解难。晚上住在他家里时,也还在商讨着村民的事、村民的事。“这样的干部,我们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