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宣 赵泽卫 王秀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尹华高
近年来,会理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会理”、“建设金沙江畔第一县”的目标,牢固树立“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开发促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近三年,通过举办石榴节和参加西博会等招商活动,会理县政府与外来投资者签订合作协议25份,协议引资220.3亿元,引进外来投资合作项目63个,其中履约项目50个,“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到位资金92.29亿元,外来投资履约项目到位资金每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固定资产投入近60亿元,约占近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39.18亿元的43.1%。
招大引强 500强企业纷纷进驻会理
会理县充分利用厅州合作、成凉合作、昆凉合作、攀凉合作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搭建的招商平台,采取大招商、招大商的策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引资目标放在大企业、大集团上,着力招大商、选强资。
近年来,该县先后有云铜集团、昆钢集团、川威集团、达钢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近20户全国500强大企业进驻会理,开发矿产资源和太阳能、风能等资源。
2012年,会理规模以上企业72户,其中有45户是外来投资企业以独资或参股等形式组建的,这45户企业年产值超150亿元,仅会理县昆鹏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财通铁钛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年产值就达92.4亿元,解决了4000余人就业。
引进产业延伸项目 带动农业现代化
会理农产品丰富,目前规模化农业闻名四川乃至全国。全县有近30万亩石榴,有中国石榴第一县、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全县烤烟规模25万亩,是全国有名的烤烟生产大县;有取得全国地理保护标志的畜产品会理黑山羊,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目前生猪存栏79.76万头,羊存栏76.5万只……
为了保持该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会理县委、县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想办法引进企业,针对农业项目开展招商,延伸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先后引进了综合利用废弃烟叶、石榴深加工等项目。
凭借全国烤烟生产大县资源优势引进的综合利用废弃烟叶项目已初见成效。目前,该中心形成了年处理10万吨废弃烟叶,生产13万吨有机肥的生产规模,其中有机肥已销往四川、云南、新疆3个省(区)的22个县,2013年预计销售量将超过万吨。项目的建成投产为会理烤烟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废弃烟叶综合处理中心还利用其生产的有机肥,兴建了一个2000亩有机石榴试验基地和一个5000亩绿色石榴试验基地,年产鲜果10000余吨;2012年8月,基地生产的绿色、有机石榴鲜果获得中绿华夏认证中心的有机认证,这将为全国石榴种植大县的会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他们与五粮液酒厂、成都石榴红酒厂合作,建立了五粮液亚洲红16-石榴酒有机原料基地,为绿色、有机石榴小果开辟了一个新的产业领域,产业链条得到延伸。
在石榴精深加工上,引进了好医生药业集团。目前全县正积极引进食品加工企业,以让会理生猪、黑山羊销往全国各地。
引进高新技术 促进新型工业化
会理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达60余种、300多处。目前已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锡、钒、钛、铁等,境内工业企业众多。
在黎溪镇、关河乡、木古乡均分布有蛇纹石,面积近30平方公里,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技术原因,至今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会理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率领经信、国土、招商部门的负责人,与拟投资开发黎溪镇龙湾蛇纹矿的投资业主到云南化工冶金研究所考察,经过考察引进了云南化工冶金所专利技术“蛇纹石矿全湿法综合处理方法”,兴建10万吨/年蛇纹石矿全湿法处理项目。
今年4月,会理县政府又与攀枝花泓兵钒镍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蛇纹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合作协议,由攀枝花泓兵钒镍有限责任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煤基直接还原法”技术工艺,独立筹资10亿元兴建年产12万吨商品镍铁、5万吨金属镁的冶炼厂。
这两个项目的引进,有助于会理蛇纹石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工业强县战略目标;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建设,推动会理走上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目前两个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投资方正在申请取得矿权,一旦取得矿权即可全面开工建设。
引进新能源开发企业 打造全省清洁能源大县
会理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工作的重点,着力引进新能源开发项目,并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促进。
近年来,会理曾与华能新能源、大唐新能源、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三峡电力新能源、中海阳新能源、上海超日等新能源开发企业接洽并就会理新能源开发工作进行积极协商,并与华能新能源、大唐新能源、三峡电力新能源、中海阳新能源签订了投资总额约45亿元的风能、太阳能开发协议,其中风能发电装机规模2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20万千瓦。
目前,会理已经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建设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3个,装机容量近9万千瓦;另有2个装机容量近10万千瓦的风能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今年9月经过专家组评审,认为项目可行,投资业主可向省发改委申请核准开工建设,一旦该项目取得核准开工建设,将与黄柏4.95万千瓦风能发电场连成一片。
会理光伏电站的建设,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改善了四川南部电网的电力能源结构,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创造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光伏电站每年可减少使用约1.3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5万吨CO2。按消耗纯净水3.1kg/kW·h计,每年可节水20.9万吨。同时还可极大地节约建设火电厂所需要的永久征地和灰渣储存所用的土地,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与目前的火力发电厂相比,若烟尘排放量按1.8g/kW·h计,SO2排放量按10.4g/kW·h计,NOX排放量按29.5g/kW·h计,灰渣排放量按119.45g/kW·h计。则本项目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烟尘121.3吨/年、SO2438吨/年,NOX1010.8吨/年,灰渣排放量8050吨/年。
会理县政府大胆作为,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能源产业园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保项目在政府的监管下建设;研究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借鉴云南省永仁县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县委、县政府将新能源开发项目列入县重大建设项目考核管理,确立联系县领导和责任部门。
服务投资项目 促进会理发展
会理招商也面临矿产资源逐渐减少、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引进项目落地建设困难等诸多问题。但是全县上下主动作为,励精图治,多措并举促招商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项目服务体系。各部门结合部门实际,完善了项目引进、落地、建设、生产各个环节的服务制度,着力构建科学的高效的项目服务体系。
——改变工作作风,全方位服务投资企业。政府各职能部门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按照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要求,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并根据部门职能,落实好项目服务责任领导及具体承办人员。让外来投资者走到任何一个部门,都有承办人员接待,都能找到责任领导,找到政策依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加强项目库建设。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前产业转移形势和全县“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会理县正收集、挖掘、筛选、论证和包装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项目,通过厅州合作、成凉合作、昆凉合作、攀凉合作等区域合作和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继续加大引资力度。
——加强签约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已签约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的跟踪,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协助外来投资企业及时办理建设手续,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并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