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又称仙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内容之一。五木乡南天门景区的道教文化特色景点甚多,其内涵也相当丰富而深奥。一般的游人看的是新奇,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游人则是看的文化内涵,笔者介于二者之间,只是略懂皮毛,在《五木南天门景区的文化特色──道教文化》一文中已浅谈了六个景点的个人见解(见2013-10-12麻辣社区-平昌论坛 http://bbs.mala.cn/thread-7956427-1-1.html),本文对其它景点道教文化的个人理解再作一些补充。
(一)、“上善若水”匾额:悬挂于九曲天阶入口的牌楼门上。
(注:此图源自海峰石先生的原图)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也,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完善的人就好象是水。 水善于泽润万物而不与其相争,留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大道(宇宙和自然的规律)。 居处善于择地,心胸善于静渊,交友善于爱仁,言谈善于守信,为政善于理治,处事善于尽能,行动善于趁时。 正是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才没有错误。 【要义】 老子之所以云“上善若水”,是因为水的特性在于温柔,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了;其次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任何一物相争,遇到阻碍它就会折回来或改变流向;再次是它往低处流,而人是往高处走的。人往高处走就会有风险 水往低处流,谦虚有美德。所以最完善的人就如水之性。上善若水的具体要求就是:居处善于择地,心胸善于静渊,交友善于爱仁,言谈善于守信,为政善于理治,处事善于尽能,行动善于趁时。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中高深的哲学思想,也是道家修心养性的最高境界,更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重要观念,但真正做到上善若水境界的人却是不容易的,只有老子这位圣人才算得上;孔子虽被称为圣人,但一当上鲁国的司寇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他办私学的竞争对手少正卯,仍不是上善若水之人。尤其物欲充斥的社会,若空谈上善若水而不付之行动也只能象牌楼上挂匾──装璜门面;或只要求别人上善若水而自己却为所欲为,则只是伪君子而已。不过,以往在本县范围内还没有哪个地方挂出这个匾额,五木南天门景区现在能挂出这样的匾额,充分体现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呼唤与回归,对世人的教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谓功德无量! 本帖最后由 战立克 于 2013-10-28 19: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