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8.4亿元,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43亿元,增长32.4%;财政收入实现10.71亿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49元,增加5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60元,增加1360元。
(一)工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85亿元,增长35.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74亿元,增长29.3%。全年净增规模企业27户,达到139户。战旗、八一、九岭、雁门等乡镇实现了规模企业零的突破。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园区新增规模企业5户,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8.5亿元。同时,规划建设机械产业园,目前启动区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开工建设。小溪坝、厚坝分别成功争创“四川省农产品加工创业园”和“四川省小企业基地”。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着力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园区新增规模企业5户,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8.5亿元。进一步加大项目的“上争、外引、内聚”力度,制定并落实市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项目手续全程代办、项目工作协调和督查等“四项制度”,项目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全年新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8个,其中24个已竣工投产。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74亿元。引进上海国大集团和浙江红狮集团,上马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水泥和建材产业的改造步伐。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62%。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新增贷款7000万元。
(二)农业。平坝地区着力推进“三个集中”,丘陵地区重点在产业集聚、加快水利道路建设和合理布局农民集中居住点上下功夫,山区则以统筹实施扶贫开发、特色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为抓手。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生猪、獭兔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市供销社在29个乡镇推广魔芋种植7500余亩,参与种植的农户达15000余户。新安镇成为全市最大的土鸡、蛋鸡生产镇。双河镇食用玫瑰已取得欧盟的市场准入。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扶持壮大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绵阳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1个,新增5个,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到111个。实施新型农民工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农民工8.4万人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1.3万人。以道路、水利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村道硬化116.5公里,完工各类水利工程10990处,新建沼气池6800口。战旗镇实现村道硬化历史性突破;敬元乡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全市唯一不通村道的小石村有了第一条碎石路。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7.96亿元,农业增加值21.8亿元。
(三)绵江产业带。按照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带定位,以 “三个集中”为思路强力推进产业带建设。强化投入力度,财政投入1000万元补助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完成村道硬化15.3公里,水利渠系整治26公里,产业带上15个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强化机制创新,成立了九岭镇蔬菜营销协会、大宝村蔬菜协会,建立了中河生态蔬菜产业党委,组建了绿都农业开发公司;大力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整体出租、保底分红和返租倒包等土地流转形式,完成土地流转超过3000亩。强化项目建设,围绕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规模养殖、旅游五大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提供担保贷款1400万元,共吸引社会资金超过8000万元参与产业带建设。新希望海波尔原种猪场、文广果蔬气调库等产业发展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九天生态园”、“诗仙人家”、“英枭驼鸟园”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和高档农家乐正在加紧建设。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以皇钦沅蔬菜加工厂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单种1万亩、复种3万亩,拥有固定大棚1000余亩的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以兰氏、伍星等花卉苗木基地为代表的1200亩花卉苗木基地初具规模;新增星级农家乐10家,达到12家。九岭“蔬菜镇”、青莲“文化旅游镇”、西屏“养殖乡”特色日益明显。全年产业带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170元。
(四)旅游及第三产业。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按照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带定位,以 “三个集中”为思路强力推进产业带建设。强化投入力度,财政投入1000万元补助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完成村道硬化15.3公里,水利渠系整治26公里,产业带上15个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强化机制创新,成立了九岭镇蔬菜营销协会、大宝村蔬菜协会,建立了中河生态蔬菜产业党委,组建了绿都农业开发公司;大力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整体出租、保底分红和返租倒包等土地流转形式,完成土地流转超过3000亩。强化项目建设,围绕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规模养殖、旅游五大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提供担保贷款1400万元,共吸引社会资金超过8000万元参与产业带建设。新希望海波尔原种猪场、文广果蔬气调库等产业发展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九天生态园”、“诗仙人家”、“英枭驼鸟园”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和高档农家乐正在加紧建设。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以皇钦沅蔬菜加工厂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单种1万亩、复种3万亩,拥有固定大棚1000余亩的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以兰氏、伍星等花卉苗木基地为代表的1200亩花卉苗木基地初具规模;新增星级农家乐10家,达到12家。九岭“蔬菜镇”、青莲“文化旅游镇”、西屏“养殖乡”特色日益明显。全年产业带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170元。
(四)旅游及第三产业。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平坝地区着力推进“三个集中”,丘陵地区重点在产业集聚、加快水利道路建设和合理布局农民集中居住点上下功夫,山区则以统筹实施扶贫开发、特色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建设“三大工程”为抓手。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生猪、獭兔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市供销社在29个乡镇推广魔芋种植7500余亩,参与种植的农户达15000余户。新安镇成为全市最大的土鸡、蛋鸡生产镇。双河镇食用玫瑰已取得欧盟的市场准入。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扶持壮大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绵阳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1个,新增5个,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到111个。实施新型农民工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农民工8.4万人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1.3万人。以道路、水利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村道硬化116.5公里,完工各类水利工程10990处,新建沼气池6800口。战旗镇实现村道硬化历史性突破;敬元乡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全市唯一不通村道的小石村有了第一条碎石路。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7.96亿元,农业增加值21.8亿元。
(三)绵江产业带。按照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带定位,以 “三个集中”为思路强力推进产业带建设。强化投入力度,财政投入1000万元补助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完成村道硬化15.3公里,水利渠系整治26公里,产业带上15个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强化机制创新,成立了九岭镇蔬菜营销协会、大宝村蔬菜协会,建立了中河生态蔬菜产业党委,组建了绿都农业开发公司;大力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整体出租、保底分红和返租倒包等土地流转形式,完成土地流转超过3000亩。强化项目建设,围绕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规模养殖、旅游五大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提供担保贷款1400万元,共吸引社会资金超过8000万元参与产业带建设。新希望海波尔原种猪场、文广果蔬气调库等产业发展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九天生态园”、“诗仙人家”、“英枭驼鸟园”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和高档农家乐正在加紧建设。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以皇钦沅蔬菜加工厂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单种1万亩、复种3万亩,拥有固定大棚1000余亩的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以兰氏、伍星等花卉苗木基地为代表的1200亩花卉苗木基地初具规模;新增星级农家乐10家,达到12家。九岭“蔬菜镇”、青莲“文化旅游镇”、西屏“养殖乡”特色日益明显。全年产业带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170元。
(四)旅游及第三产业。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按照绵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带定位,以 “三个集中”为思路强力推进产业带建设。强化投入力度,财政投入1000万元补助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及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完成村道硬化15.3公里,水利渠系整治26公里,产业带上15个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强化机制创新,成立了九岭镇蔬菜营销协会、大宝村蔬菜协会,建立了中河生态蔬菜产业党委,组建了绿都农业开发公司;大力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整体出租、保底分红和返租倒包等土地流转形式,完成土地流转超过3000亩。强化项目建设,围绕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规模养殖、旅游五大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提供担保贷款1400万元,共吸引社会资金超过8000万元参与产业带建设。新希望海波尔原种猪场、文广果蔬气调库等产业发展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九天生态园”、“诗仙人家”、“英枭驼鸟园”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和高档农家乐正在加紧建设。新增蔬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以皇钦沅蔬菜加工厂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带动了单种1万亩、复种3万亩,拥有固定大棚1000余亩的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以兰氏、伍星等花卉苗木基地为代表的1200亩花卉苗木基地初具规模;新增星级农家乐10家,达到12家。九岭“蔬菜镇”、青莲“文化旅游镇”、西屏“养殖乡”特色日益明显。全年产业带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170元。
(四)旅游及第三产业。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以李白文化为重点,着力做强旅游业。加快李白纪念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了李白故居、老君山、乾元山旅游总体规划,《李白》电视连续剧成功签约,计划今年开拍。进一步强化旅游推介力度,成功举行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白故里雅集”活动和“李白故里、浪漫江油”旅游推介会。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13.26亿元,增长36.6%。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合理布局超市、餐饮、住宿、购物、特色专业街,好又多超市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顺利,东辰财富广场已正式开业。实施“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加快“社区双进”工作进程,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55亿元,增长18.3%。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投资7.41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1万平方米,房屋交易面积达63.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8.95亿元。
(五)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三个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了城市建设结构规划、涪江两岸部分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金轮广场和太平场片区两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明月新城开发建设以涪江三桥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序幕,太平路、诗城路等城市干道的路面提升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即将竣工。新建了城南水厂,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城市民用天然气储配站建设进展顺利。以争创省首批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社会事业。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始终不渝地高度关注民生,共安排专项资金4.48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2936万元,重点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五难”问题,“十大惠民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6315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20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1.4万人,为城镇623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40万元,解决了221户农村特困户建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心连心”帮扶活动,圆满完成三年1594户4723人脱贫解困目标任务。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全面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电影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好评;“重华烟火架制作工艺”、“雾山石刻”、“青林口高抬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青林口高抬戏”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启动了《黄颜色·绿颜色》电视剧拍摄工作。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硬上线2441人,比上年净增271人,增幅12.5%;义务教育阶段免缴学杂费的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先进县;着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实施了332个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