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驾考“潜规则”销声匿迹
彩蝶飞飞
孙杨豪车追尾引来的驾照风波在发酵后,也引发一些网民对驾照和驾考制度的吐槽。记者采访发现,虽然用钱买驾照的现象在大城市已几乎绝迹,但学驾照给教师“意思意思”、一些小城市用几千元上下“打点”就能取得驾照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驾校陋习和潜规则在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已成为群众关注的行风热点。(2013年12月11日 新华网) 如今,“潜规则”也布满了各行各业,驾校也越来越市场化、商业化,神马“份子钱”、“保险费”、“补课费”、“年龄长一岁学车费多收300元”、“按年龄性别论价”、“不骂不成材”等字眼,正是驾校层出不穷的“潜规则”。教练吃、拿、卡、要的潜规则让学员们敢怒不敢言,榜上有名的年龄正在接受着“钱规则”的考验,不知驾考“潜规则”还要“潜”多久?不知“钱规则”要多少RMB才是个头?不知学员们的心病何时才能治愈? 如果要割断“潜规则”生存的灰色链条,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考试隔离制度。但从目前来看,很难实现将考官、学员同教练完全隔离。因为考试过程中,教练和考官有互相照面的机会,所以部分学员才会相信教练员已经将“保障费”送给考官,而心存侥幸应付考试。据业内人士分析,一些教练暗示学员交纳“保障费”买通考官,刺激了学员的侥幸心理,不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至此,中国的公路上到底产生了多少“伪劣司机”,可能永远是一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