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165|评论: 0

让“走基层”成为常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17:25 | |阅读模式
让“走基层”成为常态
按照省委安排,四川省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这既是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也是第二批路线教育活动的“热身”。在“走基层”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规定动作”、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真正走了基层、解了难题、办了实事、惠了民生,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然而,在得到实惠、收获温暖、由衷感动之余,一丝隐忧浮上基层群众心头:3个月之后,是不是领导干部们不再走基层了,“走基层”是不是一场短暂的政治走秀?”
应该说,这种担心或质疑并不多余。回顾以往,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走基层”活动并不少见:“挂包帮”、“结穷亲”、“双报到”、“机关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接踵而至、不一而足,每一个主题活动都要求下基层、走基层,为基层办好事实事、解困难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确实为基层解决了不少问题,促进了基层发展、社会和谐,也密切了领导干部与基层党员群众的血肉联系。
但有个事实不可否认,在系列活动中,“集中式”、“突击式“走基层”是普遍现象。不少单位未对“走基层”活动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往往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集中安排一天两天时间“走基层”。通常做法就是与基层群众见上一次面、谈上一会话、捐赠一些款物、了解一些问题、作出一个承诺,之后拍拍屁股走人,以后在基层再也看不到他们的影子了。这样的“走基层”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形式主义”痕迹明显,距离基层的需求、群众的期待相差甚远。
基层领域宽广、人口众多、情况复杂、问题多样。一些因陈旧体制、观念认识、历史遗留原因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贫弱的经济基础造成的“老大难”问题,需要上级领导与基层干部紧密对接、乡镇村组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所需时间较长、投入精力较大,仅靠领导干部一次两次“走基层”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有必要着眼长远,制定“走基层“活动长效机制,让“走基层”既要根据情况集中走,也要根据需要长期走;既要集中解决一批当下基层亟需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题,还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一些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算一个时段问题都解决了,从矛盾规律来讲,基层总会出现新情况、涌现新问题,这就需要及时跟进、及时解决。
“走基层”需要集中走,更要常态走、长期走,才会走出基层群众满意,走出基层发展变化,走出党群干群和谐。(云中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