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负责人在解读时表示,学生小学毕业后可升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初中,《意见》提出逐步减少特长招生,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对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其实,中国的择热主要是因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严重不均衡,可谓“质量择校”。治理“质量择校”,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教育投入,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异,如果90%的公办教育资源做到均衡,还会有多少人择校?
此外,有效治理择校热,需要政府部门在履行投入责任的同时推进教育放权,比如,建立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由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学区的教育发展战略,由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拨款,改变由政府主导教育拨款的模式。其次,应推进管办评分离,政府部门只负责投入和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公办学校,政府部门可以要求其招生范围,但也不宜干涉其招生过程和教育过程;而对于社会资本举办的民办学校,政府部门不能干涉学校招生,只有尊重自主办学权,才能让每所学校办出特色,而不是千校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