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遭遇一场严重火灾,令人扼腕叹息,335户受灾、242栋房屋被烧毁,如今大火已被扑灭,昔日繁华的街市被倒塌的残壁覆盖。除了一堆废墟瓦砾,更留下了关于古城以及古建筑保护与开发的诸多追问与思考。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从云南丽江古城,到重庆风雨廊桥,再到独克宗古城,脆弱的古城和古建筑频频遭遇灾祸摧残。土木结构、道路狭窄导致消防设施难以发挥作用……各种消防难题几乎是共同的,灾后的解释也是“振振有词”的。但是,公众更想知道的是:针对长久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各地究竟是否制定出了真正有效的消防方案。 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载体,古城和古建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历经风雨的他们,还是我们间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一旦损毁便再难重现。 从原则上讲,不管是古城还是古建筑的开发所得,应首先服务于对他们的保护而非他用。但在现实中,一些古城和古建筑却陷入“重开发轻保护”的尴尬。一些地方热衷于招商引资迎客上门,游人如织、商业浪潮席卷的背后,是各类隐患日渐增加。 大火虽已灭,留下的追问与思考却仍在继续。涉事地方应进行深刻反思、严肃问责,对古城的重建应有周密的规划。而对于其他地方而言,更重要的是认真吸取教训,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加强对各类隐患的排查,切实将历史留下的瑰宝保护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