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第一,工分值降低了。在一九五七年,每个劳动日的工值是九角四分。今年该队包产每亩五百三十斤,包农业用工一千四百六十六个,每个劳动日的工值应合六角九分(摊上大队供给部分为九角六分),但是由于加上食堂用工一千八百一十二个,工值就降低到三角二分(摊上大队供给部分为五角九分)。
第二,一九五七年家家养猪喂鸡,全队共有五十四头猪,一百多只鸡。现在全队只有四头猎,十一只鸡。
第三,一九五七年,每家全年可积地灰(即柴灰)七八担,多的有十四五担。现在食堂烧的整庄柴,不出灰,只抵上过去一两户积的地灰。
第四,食堂烧柴浪费大,每人每天平均二十斤,家里还要烧一道。过去自己煮饭,每人每天平均五六斤,多数是烧柴屑子。
根据群众的要求,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同志宣布同意旺冲生产队不办食堂,并提出了在分散时要注意:一、不影响当前生产;二、不影响生产队的集体经济;三、对困难户的生活,要妥善安排。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都兴高采烈,一连几晚自动开会,讨论散食堂以后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据群众说,热烈的程度,相当于土地改革和合作化高潮。他们说:“这样的会,就开通晚,也不会打瞌睡。”
经过反复的讨论,许多复杂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第一,房屋问题。一部分社员提出,在散食堂之前,应该首先解决房屋问题,否则在自己家里不便作饭,不便养猪,更不便在屋前屋后种植树木。过去由于办食堂,集中住,房屋住乱了,变动面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原主不能回原屋,就是住在原屋的人,也不能保障自己的所有权。家家户户都不定心,所谓“鸡不在自家窝里不生蛋”,不但房屋无人修理,屋前屋后的作物也受到了破坏。
这个看来很复杂的问题,经过群众讨论了一晚就解决了,全部房屋的所有权都固定下来了。解决的办法是:大队退还房屋七间,四户原主回原屋(搬到外队的两户),一户用退赔款一百零五元买一间屋,一户暂时租用别人的屋,由大队出材料和生产队帮助在最近盖屋。
看来,过去拆屋的退赔款,应该尽速退还给群众,以前规定把这笔款项集中在大队手里,并没有好处。据毛继生同志说,有的大队已经把这笔钱挪作他用了,这个大队虽没有花掉,但也没有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房屋问题。群众在这个问题上,认为政府说话不算数。
在逐户妥善安排以后,群众提出了“屋必有主,主必有权”,并且要求颁发房屋证。当场就有几户社员请求大队批准砍伐木料,搭盖和修整房屋。
第二,食堂的菜土问题。现在参加食堂的,每人可以有一分菜土,不参加食堂的,每人就只有五厘自留土,而且食堂占的,又尽是屋前屋后的好土。群众对这一点很有意见,说:“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都是一个娘生的,为什么两样待遇?”
这个食堂的菜土,有二亩五分。经过社员讨论和领导批准,决定将这些菜土和社员远距离的自留土进行了等量交换,并且包给社员经营,大家才勉强同意。我们想,不办食堂而又不经营商品菜生产的地方,可以考虑把百分之七的自留土,全部分配给社员。因为现在食堂占有的菜地,都是高级社时代社员的自留土。在有条件集体养猪的生产队,可以保留一部分饲料地。
第三,柴山问题。过去破坏山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划定社员的自留山。这个问题,经过群众讨论之后,决定作如下解决:一般以高级社的自留山为基础划分自留山,对搬出搬进的户,作个别调整。自留山每人平均一亩左右。当天,社员就去看山立界,并且公议,从即日起,任何人不准乱砍树木,违者处罚金五元至十元,谁检举,就奖给谁。这几天来,果真停止了乱砍树木的现象。
第四,养猪。食堂的四头猪,其中两头架子猪,转为生产队所有,交社员喂养,年底出栏,除了归还现在的重量之外,长秤部分每头猪定额交给生产队净肉十三斤。两头小猪,公议价格,卖给社员喂养,价款转归生产队所有,作为生产资金。
第五,鱼塘。食堂原有鱼塘三口,这几年没有放鱼。这次决定,鱼塘转归生产队所有,当晚公议,今春放鱼二千尾。第二天就去买鱼苗。
第六,茶蔸果木,数量不多。公议随自留土,即土地为谁所有,茶蔸和零星果木亦归谁所有。
第七,炊具什物。大型的如米桶谷柜大坛等,原系生产队所有,仍存生产队使用,小型的如锅子瓮坛蒸钵等,事先公议价格,优先卖给缺少什物的社员。这些什物原来是社员凑钱购置的,所以卖后所得价款,仍按食堂人数摊发。
第八,现金实物,盘存结算。库存现金一百多元,系出卖蔬菜所得,按劳动日进行分配,对撤离本队的社员,先发给其应分得部分。
第九,春收作物,仍以原食堂为单位进行分配。
第十,一户困难户,大队决定秋后照顾五十元购买口粮,生产队在排工上,也给以适当照顾。
根据群众意见,食堂分散之后,在秋收以前,粮食仍由生产队集中保管,半月一发。秋收后,粮食如何分发到户,尚未议定。
关于分配问题,绝大多数人主张,不办食堂之后,生产队的收入,全部按劳分配,大队分配给社员部分,仍实行三七开。这样,实际上相当于粮食半供给制,两级分配的总额,变成了二八开,即供给占二成,工资占八成,将来生产队收入增加了,还会变为一九开。
由于散了食堂,没有生活福利用工,而且生产队增加了副业收入,预计每个劳动日的工值将不是九角六分,而是一元六角六分,比高级社时代的工值还大大超过了。
这个食堂的分散,做得很有秩序。他们第一步,分定菜土,以便下种;第二步,解决房屋问题;第三步,划定柴山;第四步,结清帐目;最后,再分炊具,分户做饭。由于各项准备工作都作好了,今天(四月十二日)已实行分户做饭。
我们看到,旺冲生产队的干部和群众,当决定分散食堂之后,都心情舒畅。生产队队长毛谷生(预备党员)认为,以后可以集中精力领导生产了。这个生产队已实行了定额管理,分段包工在散了食堂以后,出工是否会不整齐呢?社员认为,现在的工分比高级社时还值钱,抢工分有意思,因此,已经不存在出工不整齐的问题了。在讨论发展生产队集体经济的时候,大家都踊跃发言,想出了八九条门路。我们问,为什么发展食堂经济没有发展生产队经济积极呢?他们说,生产队经济发展了,可以多分实物和现金,多劳可以多得,而发展食堂经济,结果只是大家吃掉,所以两者完全不同。预计生产队这一级,全年可以增加可分配的收入一千多元,地灰将增加七十多担,烧柴将节省五万斤,生猪只要有猪源,每户至少可养一头,鸡鸭将比去年增加四五倍,农林牧副渔,都将有所发展。
从以上事实看来,这个生产队解决食堂问题的经验是好的,是可以推广的。事实上,韶山公社各大队的食堂,在讨论六十条以前即有一半处于停顿状态,在讨论六十条以后,散的已经是绝大多数,而且散了以后,对生产只有好处。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如果群众确实要办的,也应该独立核算,同生产队的包工和分配分开,以便提高劳动日的工值和克服社员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
韶山人民公社讨论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情况简报
(一九六一年四月十日)
自中央调查组入社以来,全社各队层层召开了干部会、党团员积极分子会、社员会等,开展了热烈地讨论。通过十来天的深入宣传,已有百分之八十、九十的成年社员投入了讨论,特别是韶山、韶西、韶北、铁皮等大队,几乎是男女老少全部参加。广大干群欢欣鼓舞,都说:“中央的政策好比灵草妙药,放到哪里哪里就好。”田间、工地,三两成群,议论纷纷。过去开会不愿到的地方,现在开会不愿散。目前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一)第二十条,三包一奖制,包产指标一定要落实,留有余地。社员积极拥护,但对超产实物奖励办法,社员持有不同意见。对于县委规定增产部分四、二、四(生产队百分之四十,大队百分之二十,国家征购百分之四十)的分配办法,一部分社员主张按倒四、六分成,即生产队得六成,大队和国家得四成,国家比大队要少得。韶山大队长冲生产队社员说:“几年来国家卡得很紧,结果实际冒增产,不讲购超产粮,就是分配的任务也完不成,真是‘乌龟背时,壳也背时’”。大部分社员主张把产量包死,按今年三定任务加增产增购任务,再多增产不增购。竹鸡大队十五个主要干部,十三个主张这个办法。铁皮大队召开了五十多个人的代表会,在讨论时,一致要求在原三包、三定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十的产量,进行购四留六。讨论时说:谷是农民作出来的,做血腥气,增产一百斤,上面拿去一半多,真是“自做草帽手遮阴,木匠师傅坐蒲凳”(草凳)。主张这样作的,认为产量包死,有如下好处:第一,社员吃了定心丸,感到有奔头。韶山大队印山冲队的社员公开说:按购四留六的办法,只插十四亩双季稻,产量包死以后,可以插十八亩,还有历年的一丘菜田,也要塞起??子作禾。第二,干部减少麻烦、少犯错误,几年来扮禾时,大队干部冒睡过一次好觉,怕下面偷谷瞒产,生产队的干部怕上面批判斗争;不主张瞒产,又要受社员埋怨。第三,能加强队与队之间的团结,过去总是互相猜疑瞒产,互不相信。第四,能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复种,增加产量。社员中有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人主张这个办法。省委张平化书记听取了这个意见后,同意在韶山公社范围内全部试行。公社党委立即进行研究,分析了原来包产的特点是,由于前三年的产量较高,大队包产高,增产潜力小,因此决定在原来“三包”“三定”的基础上,各大队平均每亩增加十斤超产增购任务。全社原定六一年的三包定产任务是五百七十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九斤,平均亩产四百八十八斤,征购任务一百六十五万九千一百一十三斤。按一万一千七百九十七亩三包田计算,可增购稻谷十一万斤,预计可征购到一百七十六万九千一百一十三斤。目前有铁皮、石中、石山、花园等大队已按此办法落实到了生产队。韶山、韶西、韶北、韶光、竹鸡、清溪等大队也基本落实。朝阳大队的干部还不同意这个办法。公社意见,这个问题还要进一步让群众讨论选择。
(二)二十六条和二十七条,生产队七权、七所有,一致认为,这是刺激生产发展的好办法。耕牛,大多数人主张连所有权都给生产队。繁殖添购,都由生产队自理。这样,能使社员爱护耕牛。韶山大队社员说:这样做,不会缺牛草,不会少牛粪,不会冒人管。
烧柴山和树木,几年来败坏很凶,主要是责任制不明,所有权不当。韶西大队社员说社员烧柴无处取,砍树批准冒人号树(指哪只树能砍不能砍,冒人指定),乱搞三千,山林遭灾,树木遭灾,所以要求划给社员自留山(每人约一亩),建立管理制度,定出蓄禁措施,严格执行奖罚制度。茶蔸要求包产年限放长,一般以七年为宜。
(三)三十二条,一致认为按劳分配是调动社员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工资与供给的比例问题,则各有不同主张。开始很多人主张按高级社的办法,五保户全供给,困难户照顾,其余全部按劳分配。新屋队社员毛裕后说:我是一个竹篙大汉,每天做事,吃莱和别个拖娘带崽一样,真是做起冒劲,不如包了五保户,其余三一三十一,按工分分。通过几种方法的对比试算后,绝大部分的社员都赞成按三、七开分配。许多生产队提出,大队三七开,生产队全部按劳分配。竹鸡大队的社员说:这样做,五保户有人养,困难有保险,劳动有多得,真是“孝子磕头,理所应当”。
(四)三十四条,公共食堂,多数人不自愿办。据韶山片六个大队统计,一百五十三个食堂,一千一百一十六户中,主张办常年食堂的只五个,三十九户,占百分之三点六四;赞成搞公饭私菜的食堂六十五个,二百五十一户,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四;部分人主张办、部分人不主张办的食堂十八个,一百五十二户,占百分之十七点四;坚决要求散伙的食堂六十五个,六百七十四户,占百分之五十七点六。在主张办食堂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应付的。这个统计说明,当前农村中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办食堂的。韶山大队的社员讨论,认为食堂有如下缺点:第一,用工多。作菜、砍柴、煮饭要全劳,剩起阿公阿婆。大冲生产队全年农业用工只一万二千七百一十一分,生活用工却要一万二千七百二十分。第二,不便发展家庭副业:粮食少了,米汤潲水都要集中,喂猪只能吃清水,喂鸡鸭只能吃草,肉冒得称,蛋冒得买。第三,肥料减少,屙屎冒厕所,热水??粪冒人沤,地灰冒人积。南岸队社员毛菊村说:如今家肥冒少得九成也有八开。第四,社员不方便。长冲冲里,三个屋五十个人,办一个食堂,要过一只坳,走上里多路,每户要有一个专门接饭送钵子的。社员说:每天就像“散三八期”的样(这里过去地主打发叫化子的称呼),端饭要排队,前头的吃了,后头的还在等。第五,大锅莱不习惯。社员说:“来了客是负担,集体吃饭,亲戚疏淡,有老人的是包袱。青油炒菜,各喜各爱,何必卡得咯样死。”第六,大人多讲了些话,小孩多赚了些骂,大人小孩都要受很多气。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群众确实不自愿的食堂,应当积极帮助做好分散的工作,全面安排社员生活。据韶山大队社员反映,一般有如下几项工作要做。一、安排好社员住房,分煮以后,一般要增加一倍至三分之一的房屋。这本来是个难题。但经群众一讨论,办法就出来。韶山大队的办法是:原人住原屋,安排住公房,或用买卖租典等办法解决,坚持一条,房屋永远是私人的,争取一次搞清,不留后患。二、自留土问题:坚持按标准拨足,对于食堂现有菜地,归生产队经营,可作商品莱基地,个别自留地不方便的,可以等量兑换。三、食堂生猪,经过社员讨论,大猪和公母猪适宜生产队经营,包给社员喂养。小猪分给社员私人喂养。四、炊具折价,尽先卖给需要炊具的户,仍不够时,要积极帮助购置。
部分人为了便利出工,主张以屋场找几户合得来的人搞公饭私菜,以及劳力食堂、农忙食堂等形式,只要群众自愿,都应支持。
有少部分人主张办好,主要是条件特好的地方和一些单身汉等,有的食堂改进了管理,有四个食堂已经推行了菜票制,对食堂收入,贯彻按劳分配。
目前,有一部分干部,有些思前顾后,认为分散会有些问题无法解决,其实不然,只要发动群众,就会有办法,并得到妥善的解决。有的社员说:“只要允许私人煮,沙罐子也要过好生活。”
一九六一年四月十日
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刊印
注释
〔1〕《韶西大队杨家生产队食堂分伙后情况》和《毛华初访问东塘生产队》材料,本书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