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的领导不在岗也是"吃空饷"
[我要留言]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张铁鹰 2005年8月11日 10:01
据人民网8月10日报道,不久前,四川省南充市针对“吃空饷”问题开展了大规模整顿,全市各单位及辖下各县区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2323人,年减少财政支出近2000万元。针对南充市清理“吃空饷”行动引发的强烈社会反响,省委书记张学忠指出,南充市这件事抓得很好,全省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
“吃空饷”现象由来已久,不仅南充有,四川有,其它地方也有。有的人已亡故却不注销编制,其家属每月照领工资;有的到了退休年龄却“退而在编”,工资奖金由原单位按在编照发;有的明明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却“留职不停薪”;还有的人已调走却继续在原单位冒领工资。这些“吃空饷”现象的存在,既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也败坏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对此进行清理是及时的和必要的。
但是,还有一种“吃空饷”现象,虽然普遍存在,却貌似合法,从未有过清理,个别单位进行小范围的清理,还因“不识时务”而受到抵制和嘲讽。这种“吃空饷”就是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占着编制不上班,但工资和奖金照领。
领导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后,并未到退休年龄,按说应当继续工作,只是岗位发生了变化,责任不同而已。可现在统行的却是,领导干部一旦退居二线,便不再上班,而这些人由于没有到退休年龄,未办理退休手续,所以正常的工资一分不少,而且奖金等福利与在班在岗的工作人员完全相同。条件好的单位,甚至领导退下来后还可以有专车。由于这些老领导占着编制,即使单位人员再紧张,工作再忙不过来,也无法录用新的人员。有的单位为了弥补人手不足,只好雇用临时人员,增加了开支。比如,某县级部门,上级确定的行政编制为17人,但现有退居二线不上班的领导干部就有6人,这得一年浪费多少公共资源?
这几年,出于减少机构改革阻力的需要,一些地方相继将领导干部退居二线的年龄提前,一些县规定,科级领导干部男的满52周岁、女的满50周岁即退出领导岗位,这样,到女满55周岁、男满6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时,还有5-8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内不上班,不在岗,是不是严重的“吃空饷”?
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吃空饷”,全国到底有多少无法统计,但绝不是个小数目,造成的财政资金浪费也相当惊人。尽管这一现象司空见惯,但它却是不合理的,我们在清理“吃空饷”现象时,不应将其排除在外,而应尽早研究方案,自上而下地集中解决,因为它是改善政府形象的需要,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需要,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