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工程”:为民办实事
要让广大群众满意,不仅需要认真的态度,还需要拿出有效果的好办法。
对此,资中县根据自身实际,着重推进“三大工程”,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科技富民工程——开展科技大推广,资中县从农、林、畜等部门抽调60余名专业人才,组成10余个专家组,分赴33个乡镇开展科技推广;组织大学生村干部、种植养殖大户等成立33支技术指导队伍,确保农业技术在推广中得到有效指导。
开展科技实践培训,组织160名县乡农技人员参加省级农技人员调训和市级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培训新型农民7000人、阳光培训172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0万人次;全县扶持和建立一批实践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农民开展技能培训。
建立主导产业示范基地,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分区域、分作物、分专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开展水稻旱育秧、双低油菜、病虫害防治、蔬菜及果树丰产技术等技术集成配套大示范,建成水稻、玉米、蔬菜、资中血橙、柠檬、柑橘苗圃等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
项目利民工程——实施农村人饮项目,资中县推行“按户定点”模式,按照“现状调查、工程规划、工程建设、工程验收、供水持续、供水考核”“六到户”原则,建立一套农村饮水安全“明白账”,落实运行维修专项资金,计划用3年时间,解决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提升6万人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打响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将县域公路连通成渝、成自泸赤、内遂等6条高速公路,打造资威、资安等9条对外连接通道;实施国道321线绕避场镇项目和“康庄惠民工程”,推进县乡道联网升级改造,新建通乡公路33.6公里,通村公路187.6公里,力争到2016年,建成国省干道5条28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1944公里。
推进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重点打造重龙、甘露全域灌溉示范小区2个,新建、整治渠道130.81公里,改造山平塘、泵站57口(处),惠及群众2.61万人。
文化育民工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中县在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全民健身工程146个,建成“农家书屋”392个,配送书籍58.8万册,购置文化共享工程电脑160余台。
打造本地文化品牌,引导创作具有资中地域特色的文学、书画、摄影、新闻、音乐、舞蹈等精品力作,成功打造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磐石》杂志、《船城视点》等文化品牌13个,“文庙、武庙”、“罗泉古镇”、“张妈鲶鱼”当选全省首届城市文化名片。
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全县文化系统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奔赴33个乡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790场,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木偶戏进校园”演出300余场次。
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
有态度、有办法,资中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资中群众看在眼里。
近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资中的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这样对记者说道……
“希望我们村通上水泥路的愿望能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实现,那样孩子读书也更方便了。”龙江镇石坪村村民张顶高激动地说。
“这些年,我们国家先后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种地有粮补,买农机、买家电也有补贴,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如今,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一定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银山镇岗石村村民钟志良对教育实践活动充满信心。
“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我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群众服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但经常被文山会海、各种材料忙得晕头转向。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让我走出办公室,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实事,我觉得这样更有意义。”来自双河镇的党员杨小凤说。
作为一名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资中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朱冠宇对本次活动也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在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去年我们将群众经常办理的4类业务,由原来的9天限时办结提速到1~3小时办结。今年我们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挥窗口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我看来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根据部门自身特点,多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将继续推进‘一帮一’结对帮扶,定期走访慰问帮扶对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畅通官方微博、官方QQ,多方收集民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资中县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罗德富说。
资中县明心寺镇党委书记欧明松认为,“群众路线不是一个口号,是要干部亲自去做,只有真正有颗关爱老百姓的心,才会有实际行动,活动才不会搞形式、走过场。”
资中县重龙镇文庙口村村支书余沉香说:“动员大会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接下来我们将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到村上去了解群众需求、意见建议,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整理上报镇党委、政府。”(记者 吴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