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0|评论: 3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命名者:巴马失败 再也不想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8 11:58 | |阅读模式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命名者:巴马失败 再也不想去了

2014年04月08日 03:5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昆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如今的坡月村更像是混凝土森林。潘琦/CFP
原标题:留住巴马
在广西西北的群山里,一湾盘阳河的清流自山间洞窟而来,左折右拐地穿梭于田塬之间,滋养了“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巴马。
近些年,作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缔造了“养生传奇”。游客、养生者纷至沓来,千百年来的宁静被惊扰,生态环境遭遇极大挑战。“要避免巴马成为第二个凤凰古城!”有专家呼吁
盛名之下的困境
截至2010年1月,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共有82人,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31人,这已经是国际长寿标准的4倍多!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内外科学家就纷纷前来探秘,现年86岁的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就曾9次到巴马考察。
真正让巴马开始声名远扬的,是在1991年举行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年会上,巴马被宣布为继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5个长寿之乡。之后3年,“长寿巴马”蝉联国际自然医学会的年会主题。以巴马为研究基地,国际自然医学会发表的报告和论文达数百万字之多。
着迷于此的不只是科学家。媒体的宣传更加激发了人们对长寿和健康的强烈渴求,竞相前往巴马。
来自上海的何东子就是其中一员。何东子回忆,他和妻子首次来到巴马时,外地人并不是很多。他与妻子每日饮清泉、赏青山、逛洞窟、扶修竹,好不自在。何东子与妻子商量,“下半辈子就住在这儿”。他一口气往屯里交了20年的房租。可不久,何东子就发现,整个村屯开始喧闹起来。
不少养生者每年都固定来巴马长住上一段时间,成了“候鸟人”。数据显示,2006年,巴马旅游接待人数为11万人次,7年后的2013年,这一数字飙升至263万人次,创造了广西旅游史上的“巴马现象”!
大量人口的涌入,在不同方面考验和冲击着巴马的承载力。建设混乱、环境污染、配套不足等问题,让寿乡的生态有了被刺伤的阵痛。“巴马的水不如从前啦。”当地人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县城巴马河的水是可以进去游泳的,如今看着便觉得脏;盘阳河的水,以前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现在已经不敢喝了。
“危楼高百尺,手可伸对门,不敢楼边过,恐怕砸到人。”有人用此诗戏谑核心景区坡月村的楼房乱象。放眼望去,除了一排排路边摊,店面的玻璃窗上都贴满了中药保健品、器械与长寿食品的广告。清凉的空气里开始弥漫着熏人的商业气息。
巴马县副县长、公安局长蓝善柏坦陈:“坡月以前只是个几百人的小村屯,短时间内涌来几万的外来常住人口,资源、环境、管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我每月至少要到坡月督察两次。”
巴马县旅游局副局长黄必锋告诉记者,近几年旅游人次井喷增长,基础配套设施的确跟不上发展的快节奏。他认为,盘阳河水质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常住在沿盘阳河岸的“候鸟人口”增加后,排放的废水所致。
更致命的是,“候鸟人”和游客的涌入,正在快速改变着村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百岁长寿老人成了“景点”,告别了过去习惯了的劳作,每天坐在门前,等着游客前来合影,送上长寿红包;当地物价和景区票价一涨再涨;商贩兜售着各色“长寿药”……
“宁静与祥和被打破了,憨厚朴实的民风变质了。”一位来此居住的休养者略带伤感地说。就连22年前亲自将巴马送上“世界长寿之乡”席位的森下敬一也叹息说:“再也不想去了。”在国内举行的某次研讨会上,他直称巴马是“失败的案例”。
真正的长寿“密钥”
在巴马,无论是养病养生的“候鸟人”,还是赏景散心的游客,心里都藏着一个心思——从巴马一连串的长寿密码中得到有价值的“密钥”,打开长寿之门。
3年前,记者在巴马采访时,见过当时已有114岁的黄卜新和107岁的黄妈干,两位老人思维清晰、动作敏捷。据了解,巴马86%的百岁老人一生没有到医院看过病,当地人几乎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更没有人患癌症。
陈进超是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他认为,巴马长寿的因素有五大类:宜人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结构、优质的遗传基因。
巴马地处亚热带与热带的地理分界上,同时也是海洋气候与高原气候的交汇区,气候宜人。巴马空气清新,几个主要长寿村空气中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1万~1.5万个。
巴马喀斯特地貌位于高原的断裂之处,有很多地下水从地壳断裂之处冒出来,这些水含有丰富的硒、镁、锰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其次,巴马的水为天然弱碱性水,PH值一般在7.2~8.5之间,接近人体的PH值7.35~7.45,且为纯天然小分子团。中科院院士姚鼎山教授测得巴马水小分子团指标为64Hz~83Hz,极易进入人体细胞膜被人体吸收,可以改善生化作用,增强酶的活性,这也是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巴马比较容易治愈的重要原因。
巴马有一条断裂带,直接切过地球地幔层。这条断裂带就在盘阳河地下,地球的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的地磁高达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一倍多。有科学考证,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巴马民风淳厚,人们与世无争,心态平和,生活简单。长寿老人习惯早睡早起,一生都坚持劳动,劳动强度适中。饮食也很简单,以玉米粥和蔬菜为主,常吃火麻油、茶油、南瓜、白薯等富有营养的有机食品。这些食物粗糙、能量不高,不会造成营养过剩。
清朝两位皇帝曾写诗赠匾给巴马长寿老人,前有嘉庆题诗曰“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才聃”,后有光绪匾文曰“惟仁者寿”。烟霞养性、道德传心、惟仁者寿,寥寥数语透析了长寿巴马的“文化精髓”。
对于来巴马养生祛病的人们而言,巴马的真正意义更在于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引领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与自然平等对话、与自己内心对话、与社会对话,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有意义。
在巴马,有个专由“候鸟人”组建起来的“蓝色纽带”公益之家。记者一进屋,就看见两位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戴着眼镜围着电脑,比画个不停。她俩正在整理她们给巴马贫困山区的孩子送书籍、衣物时拍的照片。只见照片中的老头儿老太们,肩背手提着一袋袋的东西,有的还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走在布满巨石的山路上。老太太告诉记者,那一段路5公里,车子已经进不去了,大家只能步行。
“蓝色纽带”负责人崔学东告诉记者,他们当中好多都是癌症患者,包括他自己,他们组织的活动包括募捐、环保、互助。每周二、四、六,他们还会组织志愿者在旷野中歌唱,他说:“大家真的是用灵魂在歌唱,以此来战胜心中的恐惧。”
记者了解到,“蓝色纽带”组织成立两年后,志愿者发展到1000多名,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挽救过13个人的生命。生命的长度,有时候并不是以活着的时间来评判,而是以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情为标准。这样想着的时候,他们的心态一定和巴马的长寿老人一样,很平和了。
让长寿之乡“长寿”
2013年6月,广西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构建以桂林、北部湾、巴马为核心的国际旅游“金三角”,重点扶持巴马打造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巴马提供给人们的关于生命的启示、弯路之后的成败得失,对于今天巴马自身的发展来说,同样弥足珍贵。
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长寿文化以及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的巴马,千百年来,一直都保持着人与自然界之间微妙的生态平衡。打破任何一环,都可能使自己“折寿”。
巴马经济基础薄弱,2010年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县基础设施落后,未通高速公路,近六成行政村未通水泥路,45个自然村未通电;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近些年来,发展旅游经济虽然带动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GDP,但过度过急的旅游开发,又使这个数百年来养在深闺之中的“俏姑娘”,容颜渐显憔悴。有专家指出,对今天的巴马来说,要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受损的困局,是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
巴马必须破解这一难题。
“不打扰或者少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一位关注巴马的资深媒体人的提醒,无疑值得重视。
“如果巴马发展到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房子,污水横流的地步,那么巴马作为长寿之乡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没有了。”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巴马调研时,告诫当地党委政府,“生态环保是巴马的生命。对巴马,我们不看重GDP,在经济增长上不给太大压力,而是看重生态环保建设,看旅游业比重,看服务业发展,看百姓收入提高。”
为了既减轻巴马的环境压力,又可以与周边县区产生集群效应,2013年9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巴马为中心区域,将巴马、东兰、凤山、天峨、都安、大化打造成以养生度假、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主题功能的国家生态旅游基地。这一规划的出台,对于巴马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多了一层保障。
“结合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发展定位,巴马旅游开发必须强化保护意识,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先保护后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巴马县委书记奉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保护永远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最后才是长寿食品的加工。”
记者了解到,在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中,巴马忍痛关停了淀粉厂、冶炼厂等一批污染大户,对23家企业进行重点整改整治,责令关闭1家、停产整改1家、限期整改17家、搬迁4家,同时严格禁止带有污染性质的企业进入巴马。
有舍才有得。目前,盘阳河两岸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会产生污染的企业。“损失的都是传统工业,而旅游业、长寿食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巴马县县长蓝飞宁欣慰地说,2013年,巴马实现旅游收入25.3亿元。饮用水、长寿食品加工业产值均逆势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的动力源。

针对河流污染加重、违章建筑增多的问题,当地政府也正在谨慎而务实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逐步解决。巴马发改局卢丽梅局长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当前“候鸟人”增多给村镇带来的环境问题,乡镇的固体垃圾全部被运往县城附近一个投资了5000万元的垃圾填埋场,全县两个大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动工,预计年底就可完工。
更加利好的消息是,《广西盘阳河流域开发保护条例》有望在今年通过广西人大的审议,上升为省级条例,目前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方面的督促工作也在增强。岸边的速生桉树林也将换种成能含蓄水源的绿化树。
保护生态的务实措施,也成为“生态发展”的有力举措。奉海峰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巴马目前还在加大饮用水的生产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把水产业做到200万~300万吨的规模,产值100亿元。
“美丽巴马”建设,永远在路上。(本报记者 刘昆)http://y1.ifengimg.com/e01ed39fc2da5d4a/2013/1122/Logo.gif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1:59 |
游客变长住客违章建筑扎堆 广西长寿之乡安全隐患多

2013年12月27日 15:40
来源:华龙网

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原标题:游客变长住客违章建筑扎堆 广西长寿之乡安全隐患多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希望能够延年益寿。尤其是今年,全国多个地方的雾霾天憋的人喘不上气来。找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是很多人今年梦寐以求的。说到养生这个话题,不得不要提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正因为这样,近几年来慕名到巴马旅游、取经、养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量涌入的人口在给当地带来大量的收入外,也在冲击着这里的山水、村庄。流水声中开始夹杂隆隆的机器声,村民和开发商合作,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而这些几乎都没有相关手续。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广西西北部。12月,当地人说,这差不多是巴马最冷的时节。在几个比较出名的村庄走走,能碰上很多北方口音的人。他们是到这里来养生的:候鸟人:我是北方人啊,我们在这儿住一个月了。比咱那边空气也好,是啥也好。他们不像游客,玩上三五天就离开,而是通常要住上一段之间,短则几月,长的几年。他们像当地人一样坐三轮摩托出行,赶集、买菜。他们在巴马被叫做“候鸟人”。巴马甲篆乡坡月村村支书黄大尚说,来村里居住养生的候鸟人比村民人数还多:黄大尚:以前我们村就是2000多个人而已,现在如果是高峰期的时候,光来养生要达到8000人左右。不光是坡月村,在百魔洞景区附近的百么屯和邻近的巴盘屯长寿村都住进了不少候鸟人。和其他村庄不太一样,巴马的村里几乎都是3层以上的小楼,很多当地村民都在盖房出租:记者:他跟咱签合同么?候鸟人:他也没有啥合同。他给你开个白条收据,就是普通收据,不是带税务戳的,都是家庭往外租的,你住几个月交几个月钱,跟他说好了。候鸟人说租房就是普通白条收据招租信息在村里随处可见。除了短期租赁,这里还能长租,也有人管这叫“买”。一次性付给房主十几万或几十万,租下房子20到30年不等。侯鸟人陈泽惠也在坡月村长租了一间房,现在她已经在这住了三四年了,她印象中,刚来的时候,这里还都是平房:陈泽惠:09年以前你看这些房子,就这栋房子有,像这些那些都没有房子,稀稀拉拉的。百么屯那边几乎都是平房。09年9月份以后,就大量建房。建起来也是乱七八糟的。自建的房屋一栋紧挨一栋,陈泽惠讲,万幸没有出过事故:陈泽惠:你看这么密密麻麻的,中间相隔就那么一公尺、八十公分。又没有消防通道,又没有消防设施,万一出了火灾怎么办。这些楼很大一部分是村民和开发商合作盖的。百么屯村民黄大姐就和她口中外面的老板合作建了一栋15层的楼:记者:不是您家自己盖的?黄大姐:不是,我家哪里有那么多钱。他们应该是长租,租出去。这个是我们老宅基地。到30年以后房子就是归我们,就是这样子,我们要二楼三楼。记者:就是他不单独给您钱,他就给您盖一栋楼,30年之后您得一栋楼是吧?黄大姐:对,到三十年以后收房。 http://y1.ifengimg.com/e01ed39fc2da5d4a/2013/1122/Logo.gif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2:00 |
“候鸟人”大量涌入“长寿之乡”巴马 生活用水直排河中

2013年09月06日 17:1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候鸟人”大量涌入“长寿之乡”巴马 生活用水直排河中
新华网南宁9月6日电(记者 夏军)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近年来,大批游客受长寿文化吸引,涌入“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养生度假,给这一新兴旅游目的地承载力带来较大挑战。一些生活污水直排进入河中,场面触目惊心。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因百岁老人比例较大被评为“世界长寿之乡”,由于当地负氧离子含量高,吸引着大批游客前往当地养生、度假。今年上半年,巴马接待游客总量132万人次,增长32%,旅游总收入超过10亿元。
记者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知名景区百魔洞内看到,这里游人如织,不少人为风景所着迷。一名游客说,逢着早晨和傍晚,游客以老人为主,许多人都来自北京、黑龙江和上海等地,这些老人被称为“候鸟人”。这一现象开始引发较大关注。近日,网络热传一些游客为“延年益寿”,在山坡上学狗爬、喝尿治病等荒诞行为层出不穷,广西巴马更成为一个神秘之地。
不少当地居民说,是否有人喝尿、学狗爬并不确定,但随着前来巴马养生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承载力正受到较大挑战。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纂乡坡月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尚说:“坡月是巴马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越来越多,但当地污水处理设施未配套,一些生活污水直排进入河中,场面触目惊心。”记者在河边看到,河岸建着各种宾馆、酒店,连农房都大量出租给“候鸟人”居住,一些房屋前碗口大小的软管伸入河中。“这些都是排污管道,生活污水全部直排河中,这两年河水变得比以往浑浊许多。”黄大尚说。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卫生局副局长黄宝海介绍,“候鸟人”还带来了疾病交叉感染的隐患。“候鸟人”以老人居多,且居住时间比普通游客长,往往超过3个月甚至达1年,使得一些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候鸟人”容易造成景区人群的交叉感染,景区承载力受到严重挑战。
四川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振之说,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养生、长寿的观念越来越受热捧,大量“候鸟人”涌入南方新兴旅游景区,带来了新的社会管理难题,我国应将旅游规划纳入社会整体规划中,并加强景区的科学规划和定位。
“旅游部门应加大对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包括污水收集管道、垃圾处理设备、公共交通服务、道路设施等各方面的建设,以更好地满足相应发展需求,并推动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杨振之说。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12:01 |
广西有12县入选“长寿之乡” 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2013年10月14日 08:2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广西有12个“中国长寿之乡” 居全国之首
新华网南宁10月14日电(记者张周来)记者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老龄办了解到,迄今为止广西已有12个经过中国老年学学会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数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国之首。
这12个“中国长寿之乡”分别是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凌云县、上林县、扶绥县、东兴市、永福县、蒙山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昭平县、岑溪市、容县。截至2012年底,广西有百岁老人4283名,河池市百岁老人总数在广西排名第一。
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对巴马长寿老人长期研究后认为,当地人长寿主要有五大因素: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活方式、独特的膳食结构以及遗传因素。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