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巴佬”整乡巴佬 “山不转呀水在转,水不转呀云在转,云不转呀风在转,风不转呀心也转”,转来转去转不忘吃饭,不管怎么转。我们转到孝丰镇上,肚皮鼓噪饷午,便开始找吃。这传统是不能丢的,偶尔有之多半勉强,至死方休就无可奈何了,谁也不想早到。 别看它是镇,与所有县市都一样,住得最多的是居民,开得最多的是餐馆,想要“进口”并不难,我们看到一家叫什么“乡巴佬”的土菜馆,有到家的感觉,信步走了进去。 真是,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乡巴佬”也许已经是陈焕生进城N多年了,敢与星级饭店比肩,在价格方面。这也没什么不好,可缩小差别,能促进人民币流通。任何馆子都有一个门口,进它的门,就入它的口,你吃它,它就先吃了你。这也理之常情,不然,他们怎能饱?他们喂的人不少,有名堂没名堂的,都得顾客出钱。 我们才是乡巴佬,看到“乡巴佬”就顾名思义,以为里面能够吃到跟自己弄的一样的土菜,要不怎么有“宾”至如归的莫名。我们点的两个小菜,一个是炒藤藤菜(空心菜),一个是炒青菜苔,够家常的了,那家不是用手拆?不料,“乡巴佬”端上桌却都是用刀切的,看着就没有食欲,叫什么土菜!我问堂妹,她倒服务态度好,笑眯眯回答:“我们就用刀切。”轻言细语,过后也甜蜜蜜。 该手拆的菜用刀切不是没有,以前在大伙食团就这么搞,那是在饥不择食的时候,借口供不应求;后来生活好了,人们不愿意再被当猪喂,现在的机关食堂也人性化,菜该手拆的就不刀切,更不说上帝进的餐馆了。乡巴佬应该是老实巴交的,更讲规矩,哪怕再苦再累。“我们就用刀切”,看来,“乡巴佬”的“快刀斩乱麻”由来已久,也算宰客,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乡巴佬,名副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