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告官现状:政府不能赢就不受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梁恒 项目组历时4年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对8000余名法官、民众、律师、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诉讼原告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获得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在“您认为行政诉讼制度能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吗?”的问题中,47.9%的人选择了“作用有限”,选择“能”的人只有17.4%,还有8.8%的人选择了“赢一阵子,输一辈子”这一选项。 2013年,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2.1万件,这个数字已经连续第三年下降。另一份数据显示,每年行政纠纷引发的信访高达400万至600万件。 过去几年里,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林莉红采访了一些“不得志”的法官。其中一个人整整一年只判决了一个案子,正在担心“再过两年就不会写判决书”了;另一个人则自嘲是“光杆司令”,因为无案可审,如今他所在的审判庭算上书记员也只有3个人,甚至凑不成一个合议庭…… 这些法官来自法院的“行政审判庭”。他们最大的职责,是依法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告官”。
在这种类型的案件中,被告方通常能得到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如地方政府)的支持,或者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断饮断炊”的风险(长期以来,中基层法院经费主要依赖地方本级财政),法院几乎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而在另一种案件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通常属于事务性机关,如物价、城管等部门,且不存在强有力政治权威施加的特定影响,总体来说,这类案件中原告的胜诉几率要远大于第一类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