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大众往往是通过文艺作品来认识中国武术的,在资讯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李小龙的功夫片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分别从不同的维度诠释着中国武术,让大众产生了中国功夫天下无敌的错觉。而长期以来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这种认识与理解,恰恰正是迎合大众的《武林风》将刘星君包装成“武僧一龙”并取得成功的基础。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民智大开,已有很多人认识到,当年那些武术名家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搏击家,黄飞鸿与叶问也只是自己门派的“技巧家”,他们的技艺更主要是体现在有前提条件的局部技巧上,与真正的实战搏击相去甚远。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传统武术更主要是向表演或者演练的方向发展,擂台的缺失,结果导致拳种门派的繁盛,武术走向江湖卖艺,走向开馆授徒,走向与各种不同项目如戏曲、舞蹈等的结合。人们很难想像,不少中国历史上的武术名家实际上不但没有高强的搏击能力,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与人真正交过手,有些甚至连低强度、低速度、限条件的“友情切磋”都从未试过,就拿广东来说,远的如黄飞鸿,近的如当代的陈昌棉。据当年《广东武术史》编写专家之一、广东武术前官方领导者董德强回忆,他在参与此书编写的过程中曾与编写组查阅过地方志,并做过实地调查,广东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功夫大家有不少是虚构的人物,真有其人的,其事迹也多为虚构,而实际搏击水平更是被严重夸大。方世玉是查无此人,只是小说人物,而黄飞鸿虽有其人但武功平庸以行医为主,终生也没有打过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