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校舍倒塌原因值得深入检讨 (2008-05-21) 陈源 四川大地震,震垮了多达7000所校舍,这还不包括汶川、北川等震央重灾县的中小学校舍,此外,还有一些医院也倒塌。吊起倒塌的混凝土板下,尽是一具具令人触目惊心的童尸。镜头中,目睹绵竹市汉旺镇遇难的小女生,还紧紧的握住圆珠笔,令人心酸,让人潸然泪下。 这场大灾难,震毁了莘莘学子未来美好的憧憬,震碎了多少守候在废墟的父母心。如此大量校舍于强震中坍塌,导致众多师生惨遭活埋。导因除了天灾外,是否包括人为的疏忽,还有待进一步的实地勘查。校舍抗震能力果真如工程抗震专家所言,是由于教室空间大和墙面积少,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而造成这么多校舍坍塌吗?笔者却不以为然。 当地震波的加速度传到建筑的基础而导致上层建筑激烈摇晃。建筑主要的抗震体是柱梁架与及楼梯和电梯井等抗剪力混凝土墙。隔间砖墙一般上并非抗震结构主件。若校舍结构缺少抗剪力墙,那么柱梁框架便成为抗震的主结构。 以四川遭遇的8级强震为例,理应在中国工程设计规范所要求的8级地震设计的范围内。但从现场所拍的相片中,却似乎看不到抗震主结构柱梁所要求的抗震筋和加固的抗剪箍筋。况且一般抗震结构设计,柱子务必加固设计,以确保主结构受强震破坏时,其破坏点仅发生在靠近柱子的梁接点。这样,建筑结构在强震中仅可能局部破损而不致完全坍塌,才能确保在建筑中的人群能有机会逃生。震中的映秀镇,仍有二成的建筑能在浩劫中幸存,值得深入探讨。 造成一座建筑完全或过早坍塌的因素一般上不会仅仅一项导因。它可能是一连串的疏失。而其中一些疏失在施工中又未能及时纠正。就如1999年6月15日康柏小学礼堂屋顶的坍塌事故,在屋顶坍塌前已显现许多结构设计不足及施工缺陷。尼诰大道于2004年4月20日坍塌亦然。 中国社会对于四川地震造成如此大量校舍坍塌而引起的震惊及愤怒是可理解的。“豆腐渣校舍及医院”所可能涉及的人为因素,除了工程设计的缺陷,偏远地区就地取材造成混凝土材料质地不符规格和施工素质差外,更重要的是经费拮据,有些还得靠“希望工程”资助或工程期不切实际等,都有可能导致工程危机四伏。 灾后才来追究职责,对痛失亲人的灾民已于事无补。重要的是如何从灾难中吸取惨痛的教训。在灾后重建时,制定更严格的设计规范,以确保校舍,医院等重要建筑设施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不会因为经费及施工期而妥协或折衷。四川大量校舍在强震中同时坍塌的实地勘查结果,将是作为各国政府及工程界的借鉴。 《联合早报》) ·作者是执业30多年的土木工程师,是新加坡咨询工程师学会土木与结构委员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