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如何治本?答:法制反腐!
经济学家吴敬琏早就告诫说,“腐败的蔓延会造成亡党亡国的严重后果,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我们首先要问,造成腐败猖獗的体制上的原因是什么。只有铲除体制原因才能够釜底抽薪,否则哪怕实行朱元璋式的严刑峻法,恐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收效甚微”。
要根治腐败,必须让官员没有机会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三个途径:一是减少官员权力,没有了权力,腐败就失去了依托;二是提高权力透明度、给公众更多舆论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健全法治,杜绝选择性执法、弹性执法,从根本上改变“权大于法”的格局。
在上述三个途径中,减少官员权力要靠改革来实现,三中全会推动全面改革,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其核心改革就是要减少政府权力,给予市场更多自由。互联网的普及则为提高权利透明度提供了空间。无论是中纪委网站举报,还是微博反腐,形成了对“表叔”“房叔”的强大压力。
但健全法治才是终极意义的反腐出路。近期,围绕四川官场与中石油的系列腐败大案开审,从初步浮出水面的内容看,杀人害命、巧取豪夺且跨度已久。可以想象,蒙冤者或受害人一直在努力抗争。但由于司法体系独立性的丧失,受害人往往“告状无门”,甚至上访也会遭遇截访。薄熙来在重庆恣意妄为,制造了不知多少冤假错案,尽管最终落马,但带来的社会代价过于高昂。
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日前被免职后,普洱市民将十个一万响的鞭炮摆成一个“V”字燃放,并拉起了“贪腐份子沈培平被查处,罪有应得,大快人心”的横幅。曾任太原市委书记的申维辰被查办后,太原部分居民走上街头放鞭炮庆祝,“很激动也很紧张”、“坚持了六年,终于迎来了胜利”。 为何每次贪官落马,群众都象抗日战争胜利一样激动?这说明,扳倒一个贪官实在太难了!难就难在司法不独立,沦为权力的附属品。
但必须认识到,即便是最新这轮反腐,仍然没有摆脱运动式执法的窠臼,运动过后很可能旧病重发,甚至报复性反弹。不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惩治贪腐,“打虎”成果很难获得制度保障,运动式反腐更有可能异化为“人治反腐”,变成打击异己的工具。
究其根源,还在于宪法的虚置。只有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有了生命力,才能从源头制约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