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请
[登录]
或
[注册]
[去市州]
阿坝
巴中
成都
重庆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绵阳
南充
内江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搜索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首页
Portal
论坛
教育观察
问政
5G
网红四川
版务
四川手机报
本版
用户
管理日志
社区银行
版务
最新主题
最新回复
管理日志
最新图片
社区银行
积分商城
问卷调查
活动中心
群众呼声
麻辣杂谈
新 时 代
生态环保
律师在线
舆情监测
成都
绵阳
德阳
巴中
南充
乐山
内江
达州
广安
广元
遂宁
泸州
宜宾
凉山
资阳
眉山
雅安
自贡
营山
南江
新都
南部
摄影
楼市
旅游
川剧
汽车
桌游
招聘
教育
航拍
彩铃
健康
装修
美食
租房
论坛
›
大话四川论坛
›
九寨沟论坛
›
存档 2
›
美食九寨
麻辣社区小程序
麻辣社区APP
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麻辣社区微博号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群众呼声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返回列表
阅读:
3248
|
评论:
0
美食九寨
美食九寨
[复制链接]
我爱九寨沟
我爱九寨沟
当前离线
积分
4851
发表于 2014-5-16 11:46
|
|
阅读模式
味道九寨
http://b11.qzone.qq.com/ac/b.gif
自上个世纪80年代
九寨沟开发
以来,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九寨沟
给人的印象就是
童话、梦幻、九寨归来不看水等
概念,
除此之外好像别无印象。此信然,但不尽然。窃以为九寨沟的要义当然不止于此。这种意象是由于我们对于九寨沟不够了解而产生的偏差、误读
,九寨沟不只有美景,还有美食
。我们
都
渴望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九寨沟,了解九寨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居民的一日三餐究竟怎样
,那我们就
通过美食进入九寨沟人普通的生活状态
吧
,连钱钟书都说过,“烹饪是文化在日常生活里最亲切的表现”。一桌菜肴,就是最真实的存在,有着最生动的形态,没有任何被抽象的可能
。
一方水土造就不同的植物体系,孕育了各异的飞禽走兽,而这块土地上劳作的人,正在这方水土的赐予之下,将原料加以挑选、组合和烹调,制成了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食物。九寨沟县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拔1000-4500米,县城1400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据《九寨沟县志》记载,九寨沟县历史3500多年,其中属于氐羌有1100多年,属吐谷浑230多年,属吐蕃350多年。从元末至清初,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的汉族、回族来经商、务农,部分定居下来。民国时期,又有四川省内江油、遂宁等地与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来从政、经商、避难、逃荒、躲壮丁的人逐渐增多。特别是民国28年-民国38年之间,遍种罂粟,来赶烟场的人大量涌入,外来人口中的许多人都留下来安家立业,繁衍子孙,人口不断增加。也就带来了这些地方不同的饮食特色与风味。上世纪80年代初,九寨沟景区开始开发,至2013年到九寨沟旅游的人数已达400多万人次,为了满足国内外游客的不同饮食要求,各宾馆饭店又引进各地厨师,带来了川粤、日韩料理、西餐等。九寨沟的饮食也就形成了
以
本地藏羌回汉饮食为代表,兼具各菜系风味和异域风情的特色。
九寨沟美食中非常有特色的要数洋芋糍粑、杂面和荞饼。
洋芋是九寨沟主产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洋芋虽是粗粮,但可以细作,蒸、煮、烧、烤、炒、炸、制粉等做法,花样繁多,最有特色的吃法要算洋芋糍粑。人们有这样一个顺口溜,“住在老林边,抽的兰花烟,烤的疙瘩火,吃的洋芋果,要想吃好饭,洋芋砸搅团”。洋芋糍粑的作法是先洗净洋芋,煮熟去皮,放入木槽内,用锤先轻轻细砸,待砸出粘性,再用力猛砸,一直砸到成面团状,砸细腻为止,方可食用。吃洋芋糍粑也离不开酸菜,用菜油炒酸菜做成汤,佐以红油辣子。另一种吃法,将芝麻或核桃仁砸成细末,用洋芋糍粑粘芝麻或核桃仁吃,味美可口,食而不厌。九寨沟阳光充足,日夜温差大,海拔平均 1500多米,
土豆生长时间长
,淀粉含量比平原的土豆要高,或单做、或入汤都有滋味。九寨人会吃土豆,与土豆的感情也深厚。在饥荒年月里,土豆是充饥的干粮,养活了全家老小;父辈们上山干活前,总不忘在火塘里埋两个土豆给孩子做吃食……九寨人拿土豆当“宝贝疙瘩”,说它好成活、产量高,浑身透着实惠的好处,美其名曰“高原地宝”。
除过优质的高山土豆,一份好糍粑还离不了两件老物件——木
窼
和棒槌。棒槌取自山上的坚硬木材,九寨沟县的山上不乏各种优质木材,取一段刮皮打磨成榔头状,安上手把,便是做洋芋糍粑的好家伙。打糍粑的主要工序就是用棒槌捶打木窼里的
蒸熟去皮的
土豆,需要不停地翻打,直至土豆粘成一团,扯出长长的面状黏条才能停。或抡起棒槌捶打,或手握棒槌把往下蹾压,没有任何讨巧、省力的办法,不出力气,糍粑就不筋道。谁家的女婿娃第一次到老丈人家,一般都给他准备了蒸煮好、剥了皮的洋芋,等着小伙子显一下身手,身体行不行,打打洋芋糍粑就知道了。
地道的洋芋糍粑出锅时十分筋道,拿筷子夹不断,需要用刀切成
块
状才能食用,入口后还得耐心地嚼一嚼才行,土豆香味夹着木头的清香,有着说不出的质朴滋味
。
洋芋糍巴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等,还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等功效,真可谓是好吃又健康的食品。
杂面
,也
是九寨沟风味别致的小吃之一。
是由黄豆、芥麦混合加工而成,制作上比较细腻,先将黄豆晒干,去其杂质,磨成碎粒,簸出豆皮,筛出细末;芥麦磨碎,簸出芥皮,筛去细末,一升黄豆粉,二升芥面粉相混合再磨,磨细后再用细箩筛过
、去粗取精,即成杂面,然后拌水擀成面条。
按照制作方法的不同,杂面可分为疙瘩子和薄杂面。其不同在于:第一,所用配料不同,疙瘩子除了加麦面粉外,还要加上细玉米粉;第二,皮的厚薄不同,疙瘩子比杂面厚;第三,切条的宽窄不同,薄杂面宽,疙瘩子窄。
杂面
的食用历史已经无从考证。随着九寨沟物质文明的发展,新的食品、菜品不断涌现,但是杂面的开胃解腻
清热、消燥、解渴的作
用,
始终
是许多食者称赞的。食后令人心旷神怡,
“
太阳晒,热汗流
,解暑愁,
吃杂面
”
,正是食用杂面的真实写照。
但数九寒天,吃上一碗酸辣杂面,又顿感周身暖和。如遇轻微感冒,饱食一顿酸辣杂面发一身汗,你会感到身心舒畅,马上好起来。
煮杂面离不开酸菜,杂面的老嫩与
下
酸菜的先后有关,先在煮面的水中下少许酸菜,等水沸后再下面,待面煮到五成熟再下酸菜,这样煮出的杂面就特别细嫩。一定要待水沸后才下面,面下锅后切勿马上搅动,否则煮成一锅糊汤,要煮开了才能搅动,一直煮到泡子散净了,才算煮熟方可食用。吃杂面要佐以芫荽、葱子、
小蒜、
韭菜、熟油蒜辣子,夏天可把青辣子烧熟砸烂,佐以红油蒜泥,其味更为鲜美。
杂面另一种做法,用
大米
煮成半熟,滤过米汤,渗以杂面,用手轻轻搓团和匀,让每粒米上穿一层杂面外衣,做到颗粒分家,不能粘合成块,然后下锅再煮,待水面泡子散了,调上酸菜,佐以上述调料,方可食用,称之为吃杂面颗颗。
杂面是招待亲友的家常便饭。娶亲、嫁女、修房、聚友的日子,热情好客的主人用很大的锅煮一锅喷香的杂面,客人们你一勺我一碗盛在碗里,吃得津津有味。
“过来耍,我给你擀杂面”,这是九寨沟人与好友见面或与新来的朋友最爱说的一句话,我记得刚到九寨沟时,听到这句话,就抽个空,找个理由拜访去了。于是主人洗手、和面、擀面、煮面,当然还有一二样小菜,其中一个是拌小蒜,这种小蒜是野生的,既有葱味,也有蒜味,口味较重,蒜头部分比较小,所以叫做小蒜
,洗净、切细,加盐、酱油、熟油辣椒、味精,吃杂面时和着一起吃。黄豆的清香与小蒜相得益彰,使得我与杂面一见钟情,现在时不时也自己做来吃。
另一美食荞饼与爱情有关。九寨沟县城以下好多人祖辈都是从陕西、甘肃搬来的,而黑河大峡谷的陵江、玉瓦、黑河好多人的祖辈又是从四川南充、遂宁搬来的,传说很久以前黑河有一家的女儿嫁给了双河有一家的儿子,但两家生活习惯差异大,这巧手的儿媳就把婆家爱吃的荞麦薄饼裹上炒好的土豆丝,炒土豆丝时放了腊肉、红葱,这样就满足了全家人的口味。公婆见人就夸,我的
儿媳妇做的荞饼是多么的好吃,这样的吃法就在九寨沟县慢慢传开来。
当然,不要以为九寨沟只有这几样吃的,九寨天堂洲际大饭店的法式焗金鳟
,
喜来登国际大酒店的日式寿司
,
九寨度假村的豆汤洋芋糍粑
,格桑大酒店的韩餐系列,
满江红美食坊的水晶牦牛柳
,
月亮湾藏家乐的印象烤全羊
,
知味来的藏乡一品骨、菊花肉卷,梦幻九寨宫廷藏餐的松茸藏香鸡、火焰牦牛串,香满城川菜馆的
牦牛肉滋补砂锅、九寨黄焖鸡,圣地藏家的梁子尖扣肉,
江湖味的奇味牦牛掌
,陈家选面馆的卤牦牛肉,
都是有口皆碑的菜品。单说那道
奇味
牦牛掌
,
掌形完整,腴美大方,色泽红亮,质地软糯,味咸鲜香浓
,
夹一小块放在口中
,
瞬间齿颊留香
。
当我们开始一趟旅行,当我们坐下来品尝一份当地最地道的食物,在那一霎,当这特别的滋味从舌尖侵入你的大脑,你是否会因为陶醉而拥有了短暂的迷失?或许,这样一份在踏实的咀嚼与恍惚的迷离之间的感觉就是生活在别处。欣赏九寨沟绝世美景被一再迷失之后,让九寨沟的美食把你再次
迷失
一次。
美食
,
九寨
赞
打赏
下载APP打赏
打赏列表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麻辣龙门阵
蓬安论坛
四川手机报汇总平台
南部论坛
西充论坛
资中论坛
汽车论坛
通江论坛
广安论坛
文学沙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