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养牛大村的禁烧秸秆新思路 牛腹还田 秸秆成了抢手货 眼下正是油菜麦子收割季节,焚烧是绝不允许的,但在偏僻丘陵山区,粉碎还田和回收利用又受地理和成本限制,那么秸秆的出路在哪呢?在安县清泉镇古井村,近两年看不到焚烧秸秆的现象。原因是该村肉牛养殖的迅速发展,秸秆已经成了养牛户的抢手货,哪里还舍得烧。 ■记者 黄志富 17日上午,记者在古井村3组村民彭建明家的养牛场看到,四十多头大小肉牛在圈内咀嚼掺合了精料的油菜秸秆。彭建明说,他家目前养了42头牛,每天可以消耗两亩多油菜秸秆,一季可以消耗200余亩。 由3组村民彭龙、房林、林朝磊承头创建的安县牛犇肉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之一彭龙告诉记者,仅他们合作社,每年就可以消耗包括油菜秸秆在内的农作物秸秆1400多吨,本村的秸秆不够牛吃,这两年已经在周边乡镇村收购了。 地处丘陵山区的古井村分别与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连沟村、涪城区河边镇穿心店村接壤,旱地多、水田少,每年的水稻、玉米、油菜秸秆超过5000吨,加上牧草丰富,村民们一直沿袭着养牛的传统。但过去村民们养牛一直是“散兵游勇”,丰富的畜牧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每年还成了禁烧秸秆最困难的村。 从2012年开始,清泉镇加大调产力度,积极引导、扶持古井村外出打工村民回村投资养牛。彭龙率先投资40多万元,入股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很快带动了其他村民养牛。古井村村支书邓强对记者说,全村1800多亩耕地,古井村年累计存栏肉牛、母牛和牛仔500多头,还有许多村民养羊,近两千亩秸秆被吃完用尽,年消耗农作物秸秆4000吨。 “牛主要是吃玉米、小麦和水稻秸秆,油菜秸秆必须粉碎,拌一些青饲料和精饲料在里面,牛才吃。”村妇女主任兼3队队长黄水英说,3队目前养牛最多,已经超过250头,尽管要费时间粉碎秸秆,但养殖户还是乐意储存起来,慢慢喂。 随着古井村养牛业不断壮大,不但农作物秸秆被牛当饲料吃完用尽,更可喜的是大量秸秆通过‘牛腹还田’,还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农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