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僻、贫穷的四川省汉源县,有一位金发碧眼、秀发飘逸的英国小姐露丝。露丝来自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英国慈善机构“四川农村发展组织”的主任,中国四川汉源县的荣誉县民。
她建立了只有四个成员的扶贫开发组织
1996年11月,露丝姑娘在四川省扶贫办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到位于大渡河畔的四川省贫困县汉源县进行考察,这里还有七万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到汉源后,虽然露丝再三婉拒,但陪同她一道考察的政府官员依然坚持要用摩托车送她到机动车不能前行的地方再步行。也许是盛情难却,她没再推辞,但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蜀道难的滋味:当摩托车在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上颠上簸下艰难地行进的时候,她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上。 摩托车终于停下来了,不是为没路,而是因为车胎瘪了。送她的人将摩托车推到路边一个修自行车的地方。补胎的是一个衣服破烂的中年男人,身边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因为口渴,小女孩一直缠着爸爸要水喝。当时那个男人忙手中的活计,没有理睬女儿,小女孩竟趴在补车胎用的水盆前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 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露丝吃惊不已。然而更出乎她意料的事情还在后头。当那个男人发现盆里的水减少了一大截之后,竟拿着棍子无情地抽打女儿:“你将水喝完了,我用什么来补胎?”面对此情此景,露丝愤怒了:父母怎能对儿女这么狠心?她真想跑到商场里去买几瓶牛奶或饮料给孩子喝。可是附近荒山野岭,哪里来的商场,哪里来的牛奶和饮料? 看到她的愤怒,陪同人员尴尬地解释说,在汉源,除了贫穷以外,最突出的就是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为了挑一担水,往往得步行几个小时。这些来之不易的水常常被派上各种用场:一盆水总是先用来洗菜,再洗脸、洗脚,最后喂牲口。村民们要想洗一次澡真是比登天还难……听了陪同人员的讲述,露丝脸上不知不觉泪水纵横。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了,但露丝记忆犹新。 露丝是一位痴情于中国扶贫事业的英国女孩。1983年,正在英国格洛斯特市读初中的她很偶然地从一本书中得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对西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更是无与伦比。从此她便爱上中国,并立志成年后要到中国去工作和生活,破译伟大的中国留在她心中的未解之谜。 为了这个理想,大学毕业以后,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她终于在1993年来到了景仰已久的中国,在成都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与生态研究所谋到了一份工作。 因为经常到农村进行环境监测,村民们的生存状态渐渐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决定将自己在中国的目标转到对中国农民的扶贫工作上来。为此,1994年露丝重返英国,跨进了利兹大学的校门,攻读人类发展学系“中国农村发展与项目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5年从利兹大学毕业后,二十六岁的露丝成立了一家名为“四川农村发展组织”的慈善机构。她的组织只有四名正式成员:她的父亲亚柯克、母亲巴巴拉、自己及一名同学,成员们一致推选她当主任,并全权委托她到中国四川农村开展工作。 露丝将“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在英国正式注册后,又及时向英国驻华大使馆作了汇报,同时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扶贫计划给四川省扶贫办审查。 她的计划引起了四川省扶贫办的高度重视。1996年11月,四川省扶贫办特地安排人员陪同她到汉源县考察。 汉源县位于四川西南的大山丛中,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峻,自然条件恶劣,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藏、汉、彝、苗各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露丝对中国一些农村的贫穷早有了心理准备,但在汉源考察时,目光所及之处仍令她惊心。其中尤其牵动她的心的就是那些孩子们——寒风萧瑟,由于没有足够的衣服驱寒,孩子们的脸被冻得红肿开裂,手上和脚上也长满了冻疮,部分冻疮甚至溃烂流脓……看到这番情景,她心酸极了,索性脱下自己身上的防寒服,给身边正好奇地打量着自己的一个女孩穿上。就在身边的孩子穿上衣服的一瞬间,好几个孩子一齐钻到了那个孩子宽大的衣摆里,只露出几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她。 寒冷对谁都是一样无情的。她将衣服脱给孩子们后,很快就如同孩子们先前一样冻得颤抖起来。以后几天的考察期里,感冒一直与她形影不离。 短短几天的考察,让露丝深刻地体会到了饥寒交迫的含义,她当即决定将自己组织开展扶贫活动的地点选在汉源。 有了目标后,露丝花三千多元年租金在汉源县供销社宿舍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在中国的办公地点和自己生活起居室,并买了蜂窝煤、锅、碗、瓢、盆等简易的生活用品,开始了自己职业化的扶贫工作。
她用血与泪书写艰难的扶贫史
到汉源后,露丝选择了永利乡杉树村作为首选帮扶点。这里离县城有八十多公里,要先露丝(中)与她的同伴们坐近六个小时的公共汽车,然后再步行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杉树村地处海拔在两千米以上,空气稀薄、积雪期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农作物产量奇低。而最令村民烦心的是饮水问题,为了挑担水,得步行三个多小时。 为了准确掌握并感受村民们的贫困与疾苦,露丝索性住进了村民的家中,与村民们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村民们吃一样的烤土豆、玉米粥、野菜汤,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作笔记,分析研究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法。一段时间后,露丝又先后在其他乡的觉托村、陈河村、莫朵村、板羊村等村生活、扶贫,分别上马了人畜饮水小额贷款、社区实惠林业、妇女教育培训和失学孩子复学等十多项扶贫项目。 从大城市舒适的环境中来到自然条件与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偏僻农村身体力行地扶贫,露丝历经的辛酸事说也说不完。如今她职业扶贫已经好几年了,但依然记得上马第一个扶贫项目那难忘的经历。 那是汉源西部深山一个彝汉混居村子里的饮水灌溉工程项目,是她在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大多村民的意见之后决定上马的,应该说是人心所向。但露丝没想到,工程正式开工那天,工地上呼啦啦来了十几位老人。他们中有的人对刚打出的岩石和刚挖出的新土叩头作揖,有的人气势汹汹地围着她和施工人员嚷嚷着什么,有的人抱着施工队员的钢钎、铁锤愤怒不已,有的人甚至坐在或躺在刚挖出新土的工地上…… 这是怎么回事?惊骇不已的露丝过了好一阵子才弄明白,那些老人们阻挠工程进展,是认为工程的施工会惊动龙脉,破坏风水。“风水”是什么?“龙脉”又是什么?当她最终知道了这是村民们对想象中的上天产生出的一种毫无意义的敬畏,也是因贫穷而衍生的令人痛心的固执与迷信时,她顿时懵了。 怎么办?她脑子里一时没了主意。虽然乡上和村上领导以及大多数村民都积极支持工程的正常进行,但是她觉得如果让这些持反对意见者思想背上包袱也不是办法。她认为所有的信仰都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我相信‘风水’是存在的,也有‘龙脉’和‘龙王’的说法。但是我们大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却一直贫穷,贫穷得甚至连吃水也十分困难,说明这里的‘风水’是应该改一改了。当然,村里饮水灌溉工程的发起人是我,也是我及我的‘四川农村发展组织’投的资。如果真的因此而惹恼了神灵,神灵自然只会惩罚我,而不会殃及村民,因为罪魁祸首是我,村民是无辜的。” 露丝曾经从一本书上得知,世间的事情要算迷信最没办法,也要算迷信最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顺着部分村民迷信的习惯来开导他们。当她从老人们口中得知要破“血光之灾”,需要见血时,她咬咬牙,拿起一把锋利的刀,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手臂上割了一条口子。“我愿意以我的血来化解神灵即将降临的灾难,我也愿意因修饮水灌溉工程而可能遭致的灾难全都降临到我一个人身上……” 殷红的血从露丝瘦削而洁白的手臂上流了下来,一滴滴洒在工地刚凿出来的泥石上,在场的人无不被她的举动惊呆了。亲历这感人的一幕,那些迷信的村民全都无话可说了。 电闪雷鸣之后,又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工程如期进行,露丝眼里噙满了热泪,终于松了一口气,内心深处也泛起一阵阵不被人理解的酸楚。 不知是迷信的村民不幸言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个工程果然一波三折。工程开始后,所需材料在汉源买不到,只有成都才有。从未出过远门的村民到成都好不容易买到了材料,谁知材料质量很差,不得不几次三番地到成都去退货;后来材料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先前在半山腰上修筑的通水沟渠因山体滑坡被泥石掩埋了;不巧的是工程爆破队队长的父亲在同一天上午得了重病。这一切使引水工程破坏风水之说又死灰复燃,村民们惟恐灾难将至而人心惶惶,许多本来对工程持支持态度的村民也动摇起来,他们毫不隐瞒地说出担忧和恐慌,拒绝继续投工投劳…… 面对半途而废的工程,看到人们冷漠、怪异的目光,露丝伤心到了极点。虽然深明大义的乡村领导始终如一地支持她的工作,但村民与乡领导之间的矛盾却因此白热化,使置身其中的露丝倍觉尴尬。她不愿意政府部门采取强硬措施开工,便含泪做出决定:一、村民如果在修建水渠期间生病,所有费用由她负责;二、凡是参与修水渠者都按劳付酬,多劳多得,其收益决不亚于外出打工;三、今后爆破工程点燃引线等危险性大的工作由她来做。 就在这关键时刻,县水电局的工程师赶到了工地,发现山石滑坡的原因是修建饮水工程的地点和方法不恰当,并对方案进行了修改。不知是露丝的行动感动了村民,还是县水电局工程师的分析有道理,人们的顾虑消除了,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这种经历,在露丝以后的扶贫过程中常常遇到。但有了第一次的宝贵经验,再遇到类似事情时,她总能“化险为夷”,使扶贫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村民们叩头致谢,祝贺“剩蛋”
果然,冰天雪地之后是春暖花开。当甘甜清冽的山泉水顺着十多公里的输水管道翻山越岭流进村民家中时,露丝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也同村民们一样高兴万分。也就在这一刻,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有着固执性格的村民们纯朴、善良、真诚的另一面。在饮水工程胜利峻工的庆祝午宴上,村民们就像喝饮料似地一碗接一碗地喝着自来水,好似干渴了几十年没有沾过水一样。更让她万万想不到的是,居然有几十名彝族和汉族人含着热泪齐刷刷地跪在她面前,叩头作揖,对她千恩万谢。面对此情此景,露丝的视线模糊了,也扑通一声跪在了老人们面前…… 露丝在扶贫工作中饱尝辛酸的同时,也常常被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感动着。 一天下午,她正在自己租住的屋子里研究扶贫方案,忽然听见楼下人声嘈杂,楼梯间也传来杂沓的脚步声。她正在纳闷的时候,传来一阵敲门声。 当她打开门时,不由得吃了一惊。楼梯间挤着一大群人,排头的一个彝族妇女身上沾着泥土,脸上血淋淋的,手牵一个半大的男孩子。她一见露丝,就向她鞠躬不已,并对身边的孩子说:“快给阿姨叩头!” “为什么,为什么?”露丝着急得语无伦次,更加疑惑了。 “我们知道你们外国人的春节是‘剩蛋节’,我们是特地赶来给你拜年的!感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好生活。我们生活好了,也有剩蛋了。我们的剩蛋也一定要请你这位恩人尝尝!”楼梯间背筐提篼的人们纷纷说。 原来,这些人是离县城不远的村民。他们或是得福于饮水工程,用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或是得福于照明工程,用上了电灯;或是得福于灌溉工程,破天荒地改田种上了水稻,吃上了白米饭;或是享受到了“实惠林业”的实惠,用卖水果、坚果的钱改善了生活;或是用小额贷款养鸡养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而那位脸上血淋淋的妇女则是因为她的儿子享受了露丝的助学支持而考上了一所中专。 吃水不忘挖井人。因为露丝改变了他们的穷困面貌,村民们一直希望以某种方式感谢他们心
中的恩人,却一直没有恰当的机会。后来,不知他们从什么地方知道了圣诞节在老外心中的地位,因而相互约定这一天提上各自家里、地里出产的鸡蛋、腊肉、大米、干果,从山上赶来为露丝“拜年”。因为下山的路要走上几个小时,为了能在中午赶到露丝在汉源城里的家(也是她的办公室),他们早上三点钟就从山上出发了。天黑路滑,寒风瑟瑟,他们几乎是在一路跌跤的过程中到了县城,那位儿子考上中专的妇女,就是跌跤将脸摔破的。 这仅仅是令露丝感动的一件小事而已。因为这样的事常常发生,她甚至觉得自从生活在贫苦村民中间后,自己付出的虽然不是很多,而得到的却是公主或首相般的待遇。她觉得自己幸福无比,也总是以自己家里有村民们时常赠送的土特产而倍感自豪。
鲜活的爱情被扶贫事业疏离
在英国时,未满十八岁的露丝就有很多男孩子喜欢、追求,读大学时追求她的同龄男孩更是不在少数。男孩子们追求她,既因为她长得十分漂亮,也因为她生长在一个殷实的家庭,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她却没有答应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 对此,许多追求者都百思不得其解,性格外向者纷纷向她询问个中原因。 “我的最爱是中国,我的理想是要将自己的青春、学识献给中国。我必须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面对这些爱慕自己的人所提出的问题,她总是神色坚毅地说。于是,他们中不少人只得放弃了自己的追求。 但是也曾有过一位执著地追求她而愿意与她一道远赴中国,帮助她成就事业者。这位追求者名叫理查德,是一位电脑工程师。他1997年追随露丝来到中国,1998年成为“四川农村发展组织”的会员。虽然他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也是第一次参与到中国西部开发和扶贫事业当中,更是第一次走进中国西部原始贫穷的大山之中,但他并未因自己为爱所吃的苦头而后悔。自从到了中国,他就努力地适应着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与露丝共同分担扶贫事业的困难和艰辛。 在汉源,他与露丝一道奔波于荒凉贫穷的远村僻寨,饿了跟村民们一起吃玉米糊、烤土豆、荞麦粑粑,渴了跟村民们一样喝山泉水解渴,困了又挤在村民们的土坯床上睡觉。有时候,为了支持露丝的扶贫工作,理查德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 如今倘若走进汉源县顺河彝族乡板羊村境内,低头就可以看见悬崖深处湍急的大渡河上,有一段长达八百多米的输水管道横跨河面。这个使对岸高山上的溪水跨越天堑的输水工程,就几乎是理查德用生命换来的。 板羊村耕地奇少,坡度陡,土壤贫瘠,山上无木少草,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地里出产的土豆和玉米根本无法填饱人们的肚子,村民们生活极其艰苦。由于资源匮乏,经济落后,村民的房子也全都是用土块垒筑而成,简易而破败。 不仅如此,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的人们守着碧波清流的大渡河,却饱受干旱之灾和无水之苦。因为板羊村在大渡河岸的高山之上,要从河中取水饮用或是灌溉庄稼,真是比登天还难。为了解决困扰了村民们不知多少代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露丝在广泛征求了村民们的意见之后,决定上马人畜饮水工程。 然而,要解决饮水问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大渡河中汲水;二是在大渡河上修一条输水管道,从大渡河对岸的山上取水。 这两种办法露丝和理查德都曾考虑过,只是工程太大,风险太大。可是除此以外又没有其他办法。他们很快淘汰了从大渡河中取水,除非有大功率的抽水机,要驱动大功率的抽水机,则需要柴油机或电力。用柴油作能源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用电虽不会污染环境,但村民们连照明都用的煤油灯,又哪来的电呢?最重要的是,无论是用柴油或是用电都会花费很多钱,而且将长期花费下去,而钱正是贫困的村民们最缺乏的。于是,他们硬着头皮选择了第二种方案,在大渡河上飞架一条输水管道,从对面的山上引水。这样可以一劳永逸。 可是谁去对面的山上考察飞流直下的山溪呢?虽然最终确定了第二种取水方法,但露丝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开来,反而凝得更紧了。因为她自己没有攀爬峭壁的本领,若是派本地不懂技术的人去,又得不到所需的技术参数。 怎么办?露丝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自己心爱的人。 面对这种情况,理查德心领神会,挺身而出。他找来一叶扁舟,勇敢地向对岸划去。然而湍急的大渡河岂是一叶扁舟就可轻易横渡的?看到小船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波浪掀翻,露丝突然想起理查德是一只旱鸭子。她不由得大惊失色,却又不敢喊出来,怕理查德乱了方寸出事,她只能一遍遍地在心里为理查德默默祈祷。 不知是自己的祈祷感动了上帝,还是理查德的勇气战胜了死神,理查德终于平安地到达了对岸,对山溪作了考察,又驾着小木船返回。当理查德上岸时,面若死灰的露丝泪如泉涌,搂着理查德哭得就跟掉了魂似的……然而,理查德最终还是离开了露丝。 他离开露丝,并不是因为怕苦。自从他追随露丝到中国之后,早已学会了吃苦,更何况在他的心中为了爱情而吃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理查德在幸福的同时,也常常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到汉源以后,他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了机会。 理查德知道露丝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在事业和爱情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她不可能放弃事业而选择爱情,也不可能迁就他。但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委婉地告诉露丝,他希望自己的事业也能得到发展,他希望甚至请求露丝跟他一道回英国去,因为英国也可以开展她所钟爱的针对中国的扶贫事业。但是露丝每次都态度坚决地告诉他,她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中国她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 他们就在这种各持己见的过程中产生了分岐。当又一次事业发展的机遇降临到理查德头上的时候,他再次对露丝表露了自己的心迹:“亲爱的,你曾经说过,你只打算花一年时间在中国农村最基层从事最直接的扶贫工作,然后就到城市中去如同其他国际性的慈善机构一样进行一些方向性、指导性的扶贫。你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吗?” 听了理查德的话,露丝立时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里痛楚不已。“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猜想一定又有新机遇降到你的头上了。是的,你有什么想法我一定支持你,该珍惜的也一定要珍惜!我们之所以深深地相爱,就因为我们的性格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我也相信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一定是事业!尽管幸福的爱情是我们最渴盼的事,但如果你为了爱情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立个性,我一定会愧疚终生。这正如我的事业在中国!我坚定地选择中国一样!” 对理查德的离开,露丝虽然故作轻松,但这件事的创痛仍然久久地留在她的心头。好长一段时间里,走在曾与理查德一起走过,一起奋斗过的地方,露丝常常会睹物思人,泪眼朦胧。 但是,怀念并不意味着后悔,失去了理查德一人之爱,露丝却赢得了更广泛的爱。
她的天使形象成为一种精神力量
除了理查德以外,受露丝的影响,被她的善举所感动的人也纷纷申请加入到“四川农村发展组织”中来,或为其募集资金,或为其摇旗呐喊,更有不少人要求跟她一起到汉源农村直接参与扶贫工作,并且在汉源的穷山僻壤留下了扶贫的青春身影,播下了智慧的种子。马克、魏友敦、阿旦……这些名字都永远地留在了汉源县贫苦村民的心中。 2000年初,一位在伦敦大学读书的名叫范心蕾的美籍华人从国际互联网上看到了“四川农村发展组织”的资料后,也被深深感动,多次给露丝写信要求到汉源县从事农村扶贫工作。露丝经过考察,同意她成为该组织一员,并批准她到汉源县具体负责妇女的小额信贷项目,帮助露丝从事扶贫工作…… 如今,“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在汉源的扶贫志愿者中有“五朵金花”。露丝是该组织的负责人,范心蕾、凯琳、郭玉梅是她的得力助手,丽达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她们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和中国。 露丝在汉源的几年扶贫工作中,先后为全县二十八个特困村中的十一个村落实了具体的扶贫项目,为一万多人解决了饮水问题,有近三万多人直接或间接得到了她扶贫善举的惠泽。仅去年,她的“四川农村发展组织”就资助了九个村庄一百九十九名孩子上学,帮助两个山村新修了学校,给三百多名农村妇女提供了小额贷款,在八个村庄建成了人畜饮水和灌溉水系统,为六个村提供并种植了包括核挑、板栗、杜仲、桤木等在内的实惠林业树苗近二十万株…… 为感谢露丝对中国扶贫事业的热情支持和在友好合作中作出的贡献,1999年10月1日,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她“友谊奖”,并特邀她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建国五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朱基总理还亲切地接见她,高度评价她的扶贫善举,并称赞她为“参与中国西部开发的美丽的英格兰玫瑰”。 2000年9月,四川省政府也授予她及理查德先生“外国学者在川杰出贡献奖”。之后,露丝被四川省妇联授予“四川省杰出妇女”的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