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碗因10道主菜得名:刀口丸子、坨子肉、品碗、大酥肉、糖醋鱼、粉蒸肉、烧白、扣肉、清蒸肘子、虾米汤是其中名菜。办“十大碗”非常考验厨子的技术水平,食材必须够量且要为事主节约,办多少桌席该用多少肉、菜、调料等事前必须核算清楚。在农村一般“办十大碗”就要杀猪,猪在确定办事的前一年里是喂好了的,一般不用到别家去买,食材的品质相当有保障。杀几头猪得根据办多少桌席来定,厨师必须合理安排,而且厨师之间也暗中较劲手艺与技术,如何安排厨房、帮事、出席、吃席等非常讲究,规矩多,礼节也多。“品鸡鱼扣酥蒸坨,海带凉菜虾米汤”。品为品碗,又叫镶碗,“镶碗”,一般是四种菜肴在一个大碗内组合而成:红萝卜、豆腐干、大酥肉、蛋皮圆子。由里到外,依次覆盖,直到镶满大海碗,蛋皮圆子盖面,主人家酒席的面子全靠它撑着,红萝卜垫底,吃到碗底跳出红彤彤一片喜气来,这就是“离了红萝卜不成席”的来由了。品碗其实就是最原始的拼盘。鸡鱼是猪肉之外席上不可缺少的主材,鸡可是红油鸡块也可是炖土鸡,鱼必定是糖醋鱼,鱼上桌的摆放是有讲究的,鱼头鱼尾朝着谁,往往是要喝酒的,所谓“头三尾四”,所以端盘的往往会把头尾朝向贵客。扣肉或为清蒸肘子或为烧白,蒸为粉蒸肉或粉蒸排骨,坨为坨子肉,海带汤、凉菜(粉条、豆芽、木耳、芹菜、红萝卜丝丝混合),虾米汤(酥肉屑、盐须、原汤、鸡蛋、臊子、芡粉、葱、醋)。细心的读者注意到了,这才九大碗呢。还有一个就是正直独有的大酥肉。大酥肉是不是十大碗的主菜尚存在争议,有说口诀中的酥是指“水酥肉”的,大酥肉不在之列。无论怎样,正直大酥肉是当地特别有名气的一道菜。有个故事,外地人在正直吃席,看见大酥肉金黄闪亮,馋涎欲滴,急急夹到碗中,努力吃了不到一半,怎么也吃不下去了,欲罢不能很是尴尬。这就是典型的“眼大肚皮小”了,因为正直大酥肉个头是真大,个个都有啤酒杯粗,长度与筷子等身,以至我常常纳闷厨师是怎么保证炸熟的。其实正直大酥肉不是在桌上吃的,是专门让赴宴的客人打包带回家的。所以旧时的席上都会给客人备上几张草纸,一作餐巾纸用,一作打包大酥肉之用。客人带回家去,或切片煮汤,足够一家人一顿的了,或切成小段,围着火塘烤着吃又是一种风味。十大碗再配上诸如三荤三素的辅菜,一桌丰盛的佳肴就热热闹闹地勾引起客人的食欲了。 本来上菜顺序也是有讲究的,现在有些乱了。十大碗的主菜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地域的转移不尽相同,但那种知客司“楼上客、楼下客”的热情招呼,以及掌盘“烧、撞、沃衣裳、各手一”的高声吆喝此起彼伏,那种邻里和睦,热热闹闹的气氛在我们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农村办事场地有限,小院子顶多摆上20来桌,遇到“冒席”(客人超出预期),往往要上几轮菜,桌上的人坐着吃,背后的人站着等,吃的人不尴尬,等的人不焦躁,各摆各的“龙门阵”,只等桌上的人一放碗筷立刻迈腿进去,稍慢一点只好等第三轮,是为“翘脚席、流水席”。除了大酥肉,较早时候,如果是嫁女的喜事,还有一种食物客人也是可以带回去的。那就是作为陪奁的礼馍,比海碗还大,白白胖胖的,坐在竹编的篮子里,头上被红纸着色成喜庆的大红,随着大红大绿的被面,随着或半边或整条的刮净了毛的肥猪,一起由男方抬到女家去,散席后,一些至亲至近的,也有机会带一些回家不为吃那细米白面,就为沾事主那喜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