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88|评论: 29

四川19名状元 阆中是“窝子”:兄弟三人两个当状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中唐代6人,五代2人,宋朝8人,元明清各一人,阆中是个“状元窝子”

  我国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唐代始有“状元”之称,到清末科举制被废除,上千年的时间里,有数百人得到“状元”之称。不过,科举制度之下,瞄准状元乃至进士之位的学子来自全国各地,状元的籍贯自然也不一而论。

  四川有19状元 阆中是状元窝子

  阆中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主任刘先澄说,目前最有权威的说法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四川状元共有19人。其中,唐代出了6人,五代2人,宋朝8人,元明清各一人。这十九人籍贯不一,有来自内江、阆中、云阳、成都、巴中、仁寿等地。其中,阆中的状元最多,共有4人。从状元人数来说,阆中绝对可以算是四川的“状元窝子”。

  阆中的四名状元: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尹枢是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状元,尹极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状元及第。尹枢及第时已经年过七旬,尹极在尹枢及第二十多年后及第时,年龄也不小了,所以二人在考取状元后并未在仕途上发展,而是回到家乡,史料记载也不多,不过兄弟二人的高龄在状元中也是比较特殊的。陈尧叟为北宋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的状元,陈尧咨为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状元。值得一提的是,阆中的这四名状元都是兄弟状元。在全国的亲属状元(父子、翁婿、兄弟、叔侄)中,兄弟状元有四对,而阆中就有两对,在全国也不多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朝开始 四川共出19名状元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阆中陈氏兄弟 兄弟三人两个当状元

  提到四川的状元,就不得不提阆中的陈氏家族。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学霸家族”。四川大学历史系学生俞佳翻阅史料后告诉记者,大哥陈尧叟和二弟陈尧佐同科,大哥状元及第,二弟为进士。刘先澄老师介绍,陈氏家族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为避开城市的喧嚣,母亲冯氏家教严格,安排三个儿子在大像山南岩石窟里读书学习。直到三人高中才得以出来。

  殿试后,兄弟三人都走上了仕途。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粟品孝介绍说,当时宋朝的科举制度下,状元出来做官也是从基层做起的。陈尧叟、陈尧佐均官至宰相。值得一提的是,陈尧咨虽是殿试中,皇帝钦点的状元,为文状元,做过翰林学士,却最后作了武官,任节度使。

  陈尧咨文武双全,而且善射,自称“小由基”。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文中,开头就有说明“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刘先澄老师则讲,其实陈尧咨做武官,还是很有一段故事。宋朝重文轻武,陈尧咨这种善射的文人实在少见,所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使者前来时,皇帝经常派陈尧咨接待这些善骑射的少数民族。真宗看重,几次准备让他做武官,但是陈尧咨的母亲冯氏不同意,认为赳赳武夫不行,所以母亲去世后,陈尧咨才做了节度使。

  陈氏家族的故事在宋朝广为传播,兄弟二人求学过的岩洞也被更名为“读书岩”、“状元洞”。据传“三陈”在阆中城南东山南岩读书时,此处曾有紫微星显现,宋真宗特敕建“紫薇亭”,并亲书“紫薇亭”鎏金匾额。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领司马光亲赴南岩讲诉“三陈”往事,并让司马光磨墨捧砚,临岩书下“南岩”二字。苏轼经过阆中时,也曾在这里慨然敬书“将相堂”。

  明代状元杨慎 流放云南终成才名

  杨慎,新都人,是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状元。也是明一朝四川唯一的状元。杨慎从小文采出众,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在杨慎的籍贯地新都,著名杨升庵研究者、原新都政协副主席倪宗新介绍说,杨慎其实在正德三年就在京师参加过会试,当时的主试王鏊、梁储已经把杨慎的文章置于首选,但是因为失火烧掉试卷,杨慎这次落第了。

  正德六年高中状元后,杨慎进入翰林院。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官至内阁首辅,是朝廷的实权派人物。倪宗新介绍,武宗驾崩后,由于无子,朝廷重臣就该谁即位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杨廷和主张立朱厚熜为帝。从武宗去世到世宗即位的空档期,杨廷和主持朝政,还趁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父亲是当朝宰相,自己是状元,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按一般人的想象,杨慎应该在官场上很有一番抢眼表现才是,但是世事难料,杨慎以“大礼议”不被嘉靖帝所喜,被判流放云南。

  倪宗新介绍,杨慎有过几次回家探视的机会,但父亲去世后,杨慎想回家终丧,世宗没有同意。当时,年满60岁可以赎身返回原籍,但杨慎终不得还。

  倪宗新说,杨慎被流放至云南后,多受当地官员照拂,虽为罪身,但也可游山玩水,开馆授徒,四处讲学。在云南三十五年间,杨慎留下不少诗文碑刻,也潜心治学,写下各类著作四百种左右,流传至今的仍有两百多种。明史记载,“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云南当地人对杨慎也是推崇备至。就像苏东坡在海南一样,杨慎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云南。倪宗新曾去过好几次云南,每一个地方的百姓都知道杨慎之名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6-18 07:19
信…用…卡…套…现……代 还15708174906
发表于 2014-7-2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牛牛

发表于 2014-7-3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逢贴必顶

发表于 2014-7-1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大桥归阆中管吗???;P;P;P

发表于 2014-7-10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海参崴现在还是中国的哟;P;P;P

发表于 2014-7-10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十年前外蒙也是中国的

发表于 2014-7-1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广州到成都,恒大足球人用行动践行“企业越大社会责任越大”的誓言;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了这段可以遥望的距离,中国人执著前行了整个世纪;
振兴中国足球,培养足球明星,为了这段可以丈量的距离,恒大足球人前赴后继、不遗余力;
带上我们身边孩子(10-15岁)让我们相约天府之国
这里——
汇集国内最优秀的青少年足球教练
拥有世界最前沿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
具有针对性的青少年足球训练课程设置
招生测试地点:成都市高新西区西部园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北区体育场D
恒大足校四川招生站交流QQ群:三零三三七六三一二 303376312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7-1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4-8-1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南部确实归阆中管,阆中非要借此说三陈是阆中的也有道理。说白了,比如今天南部一个青年,出生在南部,去南高读了书,为了方便读书在南高附近买了房子。考取了人民大学后来成了国家总理,南充也会拿他来宣传说是南充人。不过祖籍在哪里大家心里有数。

发表于 2014-8-1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兄弟两个状元?牛X

发表于 2014-8-23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快速回复#陈尧叟、陈尧咨

发表于 2014-8-23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尧叟、陈尧咨为南部县大桥镇人,

发表于 2014-8-23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尧叟、陈尧咨实为南部县大桥镇人,版主不知行政规划不为过,

发表于 2014-8-2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史文载: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父省华字善则,事孟昶为西水尉。蜀平,授陇城主簿,累迁栎阳令。县之郑白渠为邻邑强族所据,省华尽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徙楼烦令。端拱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伯子尧叟登甲科,占谢,辞气明辨,太宗顾左右曰:“此谁子?”王沔以省华对。即召省华为太子中允,俄判三司都凭由司,改盐铁判官,迁殿中丞。河决郓州,命省华领州事。俄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知苏州,赐金紫。时遇水灾,省华复流民数千户,殍者悉瘗之,诏书褒美。历户部、吏部二员外郎,改知潭州。省华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库,判吏部南曹,擢鸿胪少卿。景德初,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转光禄卿。旧制,卿监坐朵殿,太宗以省华权莅京府,别设其位,升于两省五品之南。省华以府事繁剧,请禁宾友相过,从之。未几,因疾求解任,拜左谏议大夫,再表乞骸骨,不许,手诏存问,亲阅方药赐之。三年,卒,年六十八,特赠太子少师。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徙庐州,以父疾请归,提点开封府界事,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初营永定陵,复徙京西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度支,同修《真宗实录》。不试中书,特擢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进枢密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召同修《三朝史》,代弟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会作章惠太后园陵,州供张甚严,赐书褒谕。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补之,曰:“无使不全见弃也。”号“知余子”。自志其墓曰:“寿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使相纳禄不为辱,三者粗可归息于父母栖神之域矣。”陈抟尝谓其父曰:“君三子皆当将相,惟中子贵且寿。”后如抟言。有《集》三十卷。

发表于 2014-8-2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史文载:尧叟字唐夫,解褐光录寺丞、直史馆,与省华同日赐绯,迁秘书丞。久之,充三司河南东道判官。时宋、亳、陈、颍民饥,命尧叟及赵况等分振之。再迁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人免暍死。会加恩黎桓,为交州国信使。初,将命者必获赠遗数千缗,桓责赋敛于民,往往断其手及足趾。尧叟知之,遂奏召桓子,授以朝命,而却其私觌。又桓界先有亡命来奔者,多匿不遣,因是海贼频年入寇。尧叟悉捕亡命归桓,桓感恩,并捕海贼为谢。先是,岁调雷、化、高、藤、容、白诸州兵,使辇军粮泛海给琼州。其兵不习水利,率多沉溺,咸苦之。海北岸有递角场,正与琼对,伺风便一日可达,与雷、化、高、太平四州地水路接近。尧叟因规度移四州民租米输于场,第令琼州遣蜑兵具舟自取,人以为便。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昔云八蚕之绵,谅非五岭之俗,度其所产,恐在安南。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麻苎所种,与桑柘不殊,既成宿根,旋擢新干,俟枝叶裁茂则刈获之,周岁之间,三收其苎。复一固其本,十年不衰。始离田畴,即可纺绩。然布之出,每端止售百钱,盖织者众、市者少,故地有遗利,民艰资金。臣以国家军须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苎,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自朝廷克平交、广,布帛之供,岁止及万,较今所得,何止十倍。今树艺之民,相率竞劝;杼轴之功,日以滋广。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诸县令佐依例书历为课,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诏从之。代还,加刑部员外郎,充度支判官。未几,会抚水蛮酋蒙令国杀使臣扰动,命尧叟为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赐金紫遣之。事平,迁兵部,拜主客郎中、枢密直学士、知三班兼银台通进封驳司、制置群牧使。河决澶州王陵口,诏往护塞之,遂与冯拯同为河北、河东安抚副使。时中外上封奏者甚众,命与拯详定利害,及与三司议减冗事。俄与拯并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有言三司官吏积习依违,文牒有经五七岁不决者,吏民抑塞,水旱灾沴,多由此致。请委逐部判官检覆判决,如复稽滞,许本路转运使闻奏,命官推鞫,以警弛慢。乃诏尧叟与拯举常参官干敏者,同三司使议减烦冗,参决滞务。尧叟请以秘书丞直史馆孙冕同领其事,凡省去烦冗文帐二十一万五千余道,又减河北冗官七十五员。五年,郊祀,进给事中。会王继英为枢密使,以尧叟签署院事,奉秩恩例悉同副使,迁工部侍郎。真宗幸澶渊,命乘传先赴北砦按视戎事,许以便宜。景德中,迁刑部、兵部二侍郎,与王钦若并知枢密院事。真宗朝陵,权东京留守。每裁剸刑禁,虽大辟亦止面取状,亟决遣之,以故狱无系囚。真宗曰:“尧叟素有裁断,然重事宜付有司按鞫而详察之。”因密加诏谕。俄兼群牧制置使。始置使,即以尧叟为之,及掌枢密,即罢其任。至是,以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故又委尧叟焉。自是多立条约。又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预修国史。大中祥符初,东封,加尚书左丞。诏撰《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献《封禅圣制颂》,帝作歌答之。祀汾阴,为经度制置使、判河中府。礼成,进户部尚书。时诏王钦若为《朝觐坛颂》,表让尧叟,不许。别命尧叟撰《亲谒太宁庙颂》,加特进,赐功臣。又以尧叟善草隶,诏写途中御制歌诗刻石。五年,与钦若并以本官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加检校太尉。从幸太清宫,加开府仪同三司。未几,与钦若罢守本官,仍领群牧。明年,复与钦若以本官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尧叟素有足疾,屡请告。九年夏,帝临问,劳赐加等。疾甚,表求避位,遣阁门使杨崇勋至第抚慰,以询其意。尧叟词志颇确,优拜右仆射、知河阳。肩舆入辞,至便坐,许三子扶掖升殿,赐诗为饯,又赐仲子希古绯服。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五十七。废朝二日,赠侍中,谥曰文忠,录其孙知言、知章为将作监主簿。长子师古赐进士出身,后为都官员外郎。希古至太子中舍,坐事除籍。尧叟伟姿貌,强力,奏对明辨,多任知数。久典机密,军马之籍,悉能周记。所著《请盟录》三集二十卷。母冯氏,性严。尧叟事亲孝谨,怡声侍侧,不敢以贵自处。家本富,禄赐且厚,冯氏不许诸子事华侈。景德中,尧叟掌枢机,弟尧佐直史馆,尧咨知制诰,与省华同在北省,诸孙任官者十数人,宗亲登科者又数人,荣盛无比。宾客至,尧叟兄弟侍立省华侧,客不自安,多引去。旧制登枢近者,母妻即封郡夫人。尧叟以父在朝,母止从父封,遂以妻封表让于母,朝廷援制不许。父既卒,帝欲褒封其母,以问王旦。旦曰:“虽私门礼制未阙,公朝降命亦无嫌也。”乃封上党郡太夫人,进封滕国,年八十余无恙,后尧叟数年卒。

发表于 2014-8-2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史文载:尧咨字嘉谟,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始合三部勾院兼总之。擢右正言、知制诰。崇政殿试进士,尧咨为考官,三司使刘师道属弟几道以试卷为识验,坐贬单州团练副使。复著作郎、知光州。寻复右正言、知制诰,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而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帝特迁之。改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长安地斥卤,无甘泉,尧咨疏龙首渠注城中,民利之。然豪侈不循法度,敞武库,建视草堂,开三门,筑甬道,出入列禁兵自卫。用刑惨急,数有仗死者。尝以气凌转运使乐黄目,黄目不能堪,求解去,遂徙尧咨知河南府。既而有发尧咨守长安不法者,帝不欲穷治,止削职徙邓州,才数月,复知制诰。尧咨性刚戾,数被挫,忽忽不自乐。尧叟进见,帝问之,对曰:“尧咨岂知上恩所以保佑者,自谓遭谗以至此尔!”帝赐诏条其事切责,乃皇恐称谢。还,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坐失举,降兵部员外郎。丧母,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会灵观副使。边臣飞奏唃厮啰立文法召蕃部欲侵边,以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以先朝初榜甲科,特诏班旧学士蔡齐之上。换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位丞郎上。尧咨内不平,上章固辞,皇太后特以只日召见,敦谕之,不得已,拜命。自契丹修好,城壁器械久不治,尧咨葺完之。然须索烦扰,多暴怒,列军士持大梃侍前,吏民语不中意,立至困仆。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建请浚新河,自鱼山至下杷以导积水。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所居栋摧,大星霣于庭,散为白气。已而卒,赠太尉,谥曰康肃。尧咨于兄弟中最为少文,然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兄弟同时贵显,时推为盛族。子述古,太子宾客致仕;博古,笃学能文,为馆阁校勘,早卒。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