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460|评论: 15

连箫《锦官城的花样多》(牟庆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22:31 | |阅读模式

[upload=mp3]viewFile.asp?ID=707610[/upload]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7-6-1 11:53 |
谢谢麻辣流浪汉的详尽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1:07 |


发表于 2007-6-1 08:52 |

谢谢五九先生!收藏了。

有些老年朋友正托我找找“连箫”的伴奏,有了这个,就好办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6-1 09:32

连箫又称连厢,是集音乐、舞蹈、文学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曾经广泛地流行于四川的城市乡村,特别是成都、绵阳、遂宁等地,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喜爱和欢迎。

连箫的起源和川剧等民间戏曲和曲艺形式的起源有相似之处,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过程中,由外省移民带入四川,再与巴蜀大地固有的民间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连箫即是由清初陕西、湖北等地移民带入四川,再经成都等地连箫艺人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具有成都本地特色的连箫。

打连箫最初常见于乞丐行乞中,是很多女乞丐在行乞时边走边唱的一种底层艺术。如清道光年间成都人钱廉成有诗云:“连箫三尺长,此处更何有,行乞且长歌,柳啊柳连柳。”表现出乞丐们一边行乞,一边以连箫的形式载歌载舞的独特世风民俗。

清人陆箕水《锦州竹枝词》也记载说:“窄袖宽衣裤褶长,绿云窕娘妆。筵前唱彻《回波曲》,乞取青蚨作打厢。”从这首竹枝词的记述来看,打连箫的女艺人并不尽是彻底沦为乞丐的贫苦人,而是把打连箫作为一种演唱职业和乞讨手段来谋生。打连箫的女艺人通常会装扮得桃红柳绿,花枝招展,穿着袖管很窄的宽大衣服,裤脚上的褶子一层一层。她们常常在富贵人家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出现,一边打连箫,一边演唱吉祥喜庆的民间小调跳舞,以此来博得主人的同情与怜悯,从而给与施舍。

四川自贡三秦会馆中,至今保留着一尊清代贫女打连箫的木雕,是那个时代连箫艺人热爱民间音乐并乐观生存的真实写照。

连箫表演所用的道具非常简单,就是一根连箫棍,亦称钱棍。这种道具最初具有打击乐和打狗棍的双重功能,因为它是行乞女艺人谋生和防身的随身器物。连箫的制作方法,是选一根二至三尺的竹子,然后在竹棍上挖八个孔,每个孔嵌入四枚铜钱,共使用三十二枚铜钱。乍看起来,有点像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中的箫,然而它并非用嘴吹奏,而是通过连箫棍的两端击打肩、臂、腰、腿等身体部位发出悦耳的鸣响。艺人们还在连箫的上下两端系上扎成蝴蝶的彩绸,以增加连箫的美观程度。

后来又有男艺人加入到打连箫的行业中,表演时,女艺人身穿彩服,脚踏彩鞋,头上戴着大红大绿的纸花,脸上涂满胭脂;男艺人则身穿长袖彩服,脚踏朝阳鞋,有一种民间大众艺术的夸张和热烈。成都连箫的传统曲目有《十二月》、《孟姜女》和《金讨口》等,具有浓郁的民间小调韵律和乡土气息。

过去连箫艺人一般以泊漂行乞谋生,后来则成为一种民间曲艺表演形式,活跃于街头、茶馆和庙会等人群集中的地方。连箫表演又有单棍连箫和双棍连箫之分,到现在则发展为群体连箫,成为普及度很高的民间群众文化活动。

成都最近推出过多达100余人的连箫方队,具有壮观的场面和奇特的艺术效果。在舞台上表演时,经常是台上唱连箫,台下观众自发帮腔,一人唱而众人和,达到台上台下同欢乐的艺术境界。而在户外大型巡游活动中,众多的艺人手持连箫棍,边走边唱边舞,气氛热烈场面感人。由于连箫表演具有唱腔动听、舞姿优美与雅俗共赏的特点,所以一直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1990年,在成都市首届民间艺术节上,由成都市青羊区推出的大型连箫表演,获得特别贡献奖和一等奖。美国马里兰大学音乐系主任、教授梁铭先生还专程来蓉采访著名的连箫艺人牟庆云,学习连箫艺术,研究这种珍稀的民间曲艺形式。

另有:

连厢表演唱《小放牛》(涂太中、牟庆云)
    四川连厢《清平调》词三首(牟庆云)

四川连厢《十二月》(牟庆云)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07-6-1 20:06

谢谢59!

你的帖让我找回了童`年的感觉.

发表于 2007-6-3 22:16 |

    谢谢五九老先生传段贴图及3楼详细介绍!

   又:川南泸州也是连箫盛行地。其中泸县百和镇的连箫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发表于 2007-6-3 23:34 |

      儿时看家乡彩莲船表演,也有这个。

    前些天一个朋友编一段成都老街道的纪录片,有一段三、四十年代的成都老街道胶片带,没有声音,我先是给找了一段川剧,效果没有出来。这个应该可以!

    谢谢,59老先生! 

发表于 2010-7-23 03:18 |
锦官城的花样多唱词59先生谢谢罗我是一名成都市24岁的青年我从小就收到我婆婆的熏染非常喜欢四川的曲艺我最喜欢的是李月秋大师的唱段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1:52 |

发表于 2010-8-2 03:44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0NTM3ODEy/v.swf

发表于 2010-8-2 03:44 |
[url][/url]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0NTM3ODEy/v.swf

发表于 2010-8-2 03:44 |
:lol

发表于 2010-8-2 03:46 |
[url][/url]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0NTM4MDI0/v.swf

发表于 2010-8-2 03:47 |
[img][/img]

发表于 2010-8-2 03:47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0NTM4MDI0/v.swf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